<h3><b> 我们的孩童时代,已经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了,大白兔奶糖、金币巧克力、大脚板冰棍、跳跳糖、椰子糖、话梅糖,都是书包里必备的小零食。即使如此,对于"过年"二字,小小的我们都心存向往与期待的。<br /></b><b> 记忆里的过年是外公用铜罐柴火慢炖出来的香气扑鼻的鸡汤,是老妈带着我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精心挑选的新衣裳,是舅舅阿姨们塞进我口袋里崭新的小红包,还有可以冠冕堂皇束之高阁不闻不问的书包………<br /></b><b> </b></h3><h3><br /></h3><br /> <h3><b> 不知从何时起,小区门口就可以买到进口零食、打开电脑手机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在我参加了成人礼后,忽然我们的祖国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如过年爆竹烟花一般信息量爆炸的年代。曾经一家人掐着时间围坐着电视机旁翘首以待的倪萍和赵忠祥被一众流量名星所替代,歌舞升平的春节晚会也成了大人孩子们低头刷智能手机的背景音乐。 <br /></b><b> </b></h3> <h3><b> 忽然间,我们发现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当下,有些东西就看不清摸不着了,对,好比就是年味。每个如我般曾经从传统春节度过的孩童在即将或已经步入中年的这一代人都感慨或唏嘘小时候的年味去了哪儿了?</b></h3><h3><b> 小时候过年的那些仪式慢慢都精简了,也让我们对过年的期待渐渐降低。过年仪式的不断精简,让我们把春节看的不那么重要了,看起来好像也不过是日历上普通的一天罢了。</b></h3><h3><b> </b></h3> <h3><b> 生活真的需要一些仪式感!</b></h3><h3><b> 所以,我们收拾行囊第二次相约共度春节。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红色的衣裳,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各自在房间换好。卓奶奶的红色羊毛衫、卷外婆的红色羊绒衫、猪先生的红色衬衫、魏杰和策策的红色父子装、飞嫂的红色中国风袍子等等。</b></h3><h3><b> </b></h3><h3><b> </b></h3> <h3><b> 从酒店大堂偷偷取下的两个硕大的中国结,提前在红色的A4纸上打印出来的"新年快乐!",两位男士悄悄准备的压岁钱红包,及送给两位长辈的新年礼物,还有团长灵机一动从自己拉杆箱里找出来花了心思精心包装的LAMER面膜。让这一天,这一个"年",变得有温度。<br /></b><b> </b></h3> <h3><b> 我们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长白山一起对着镜头高声喊"新年快乐";我们围坐在温暖如春的大房间里举杯祝福;我们听着卓奶奶和萍的诗歌吟诵,观赏着乔乔策策卷卷的临时表演;我们一起在零下17度争抢着冰淇淋;我们给猪先生唱生日快乐歌,为卓送上抹茶生日蛋糕;我们委托空姐在一万英尺高空循环播放生日祝语,在仅有50座的幸福航空上写生日祝福;我们在空旷的北国木屋村烧起篝火、点燃炮竹,我们在地道的农民家揉着面团包着饺子;我们聚在团长的大套房里听着时隔20年的王菲和那英……</b></h3> <h3><b> 这一次的记录,不为风光、不为游感,只为"在一起"!一起拾起仪式感,一起欢度春节,一起找回年味,一起为孩子们积攒原生态家庭的点滴回忆!<br /></b></h3><h3><b> 来,笑一个、拍一张!</b></h3><h3><b> 来,走一个、喝一杯!</b></h3> <h3>来自1万英尺高空的生日卡片和生日歌上海浦东✈️吉林白山</h3> <h3>长白山.柏悦.2018.2.12(12-27)</h3> <h3>卓生日..2018.2.17.(正月初二)哈尔滨.敖麓谷雅</h3> <h3>木屋村.2018.2.14</h3> <h3>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2018.2.17</h3> <h3>中央大街上的羊肉串</h3> <h3>白山✈️哈尔滨 50座的幸福航空</h3> <h3>万达小镇</h3> <h3>白山✈️哈尔滨 给卓写生日祝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