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相传西周时期,周昭王南巡荆楚,在此山盘桓多日,故名昭山。它依湘江耸立,山势险峻。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登临昭山,即兴绘制一幅昭山景色图,题名《山市晴岚》,并配诗曰:“乱峰空翠晴欲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此后,昭山声名大震,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h3><h3>昭山山顶有昭山禅寺,始建于唐初,宋时改称“昭阳殿”,明清时称“昭阳观”。现代称为“昭山古寺”。从名称的轨迹来看,昭山古寺曾经是佛道并存的一座寺庙。</h3> <h3>二零一八年正月初九,乘兴烟雨听佛音。刚过昭山游客中心,见一群鸟在路中间飞起,落在路旁的梧桐树上,远远看去,好似梧桐开满了花。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幕。放下手机,见一尼姑,一手提着一个袋子,款款走来。细雨蒙蒙,她却没有打伞,我撑着伞赶紧走过去,为她遮雨,并问她是否是去车站搭车?我可以把她送到车站。她连说不用送,现在已经没有下雨了。并从她的袋子中拿出一袋糖说给我吃,我说:你留着自己吃吧!她说:“你不吃我也会给前面的门卫吃,我提不动。”你看,原来她觉得难以负重前行时,也可以放下。</h3> <h3>而此时的昭山,正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h3> <h3>那若隐若现的山岚,和湘江水面上偶尔漂过的孤舟,如梦如幻。</h3> <h3>只有山底下停车场上走过的三两个游客,和停车场边上宣传栏挂着的红灯笼,显示着这是在人间红尘。</h3> <h3>进山有两条石阶铺陈的道路,左边一条是直接上昭山古寺的古蹬道,右边一条是通往北宋抗金名将刘锜的故居和观音寺。</h3><div><br></div> <h3>刘锜的故居只剩断墙颓壁。</h3><div><br></div> <h3>而观音寺却香火旺盛。</h3> <h3>自古英雄随黄土,只有香火永流传。</h3> <h3>观音寺有三进,第一进是天王殿,第二进是大雄宝殿,第三进才是观音殿。</h3> <h3>观音寺是依山而建,故观音殿虽是最后一进,却是地位最高的佛殿。</h3><h3>进入观音殿,我随前面的人一起在观音菩萨面前拜了三拜,并且把我的所有零钱都捐进了功德厢。</h3> <h3>拜完观音菩萨出来,听到有讲经的佛音响起,以为是有高僧在旁边的佛殿讲课,侧耳细听,原来是从殿前的佛塔中传出来的。佛塔上铸有“同登彼岸”字样。</h3> <h3>当我用手机拍摄这座佛塔的时候,有位慈祥的尼姑走过来对我说:“你拍风景可以,但是不要拍佛像啊!”我答:“谢谢!我知道,只有佛照人,没有人照佛。”她说:“你饿了吗?我们斋堂有斋饭,你可以去吃。”我看了看手机,11:30,说:好!于是在她的指引下第一次体验了出家人的生活。香干,白菜苔,白米饭,都很香,吃了一大碗。还有花生米和盐辣椒,我因为咳嗽才好,没有吃。</h3> <h3>吃完后,谢过她们,从观音殿后面绕过接着上山。来到了历时三年重建的昭山古寺。</h3> <h3>寺前的百年朴树依旧在。</h3> <h3>湘江依旧奔流不息。</h3> <h3>鸟儿飞来,看着近了,停在触手可及的树枝上,转眼就飞走了。</h3> <h3>拜佛的人,依旧相信神灵。可我,听着这个僧人和香客关于前年、去年、今年拜佛的规矩不同而争执,心存疑问,佛到底是什么?</h3> <h3>不过在功德箱捐了20元之后,还是又出了30元,抽了一个签,签曰:“欲求胜事可非常 ,争奈亲姻日暂忙。 到头必竟成鹿箭, 贵人指引贵人乡。”不理解是什么意思,请僧人解签,说还要出50元解签费。佛门套路深,回去问度娘。</h3> <h3>我身着白衣,在古寺门前回头。</h3> <h3>打开微信,恰好看到朋友发给我的关于“白衣”的解释“主运,暗示:(旱苗逢雨)万物更新,调顺发达,恢弘泽世,繁荣富贵。 (吉)”,瞬间眼睛就模糊了,也许我有冰的秉性吧!寒风冷雨只会使我盔甲更厚,但一点点温暖就可以把我融化。</h3> <h3>沿后山古道石阶而下,去往将军渡.</h3> <h3>昔日将军今何在?</h3> <h3>水过无痕,同登彼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