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行(4)--雨中牛津

雨在北方

<h3>&nbsp;&nbsp;&nbsp;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牛津。因泰晤士河与柴威尔河在此汇合,河水不深,牛车可在此涉水过河,故名牛津。</h3><h3> 牛津现有总人口15万左右,其中学生就有2万余,再加上教师及大学员工等就几乎是占1/5强。其余的基本也都是为大学服务应运而生的,如教师与员工们的家属等。也可以说牛津市即是大学,大学即是牛津市。</h3><h3>&nbsp;&nbsp;&nbsp;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是许多人前来造访牛津的最主要原因。大名鼎鼎的钱钟书先生就毕业于牛津的埃克塞特学院。在过去八百多年中,这所大学为全世界造育出许多杰出人士。它是电影《哈利·波特》的拍摄地,也是《爱丽丝漫游记》的发源地。</h3><h3> 牛津大学共有38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和规章制度。牛津大学区几乎占了牛津城的一半,大学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街道就从学院中穿过,各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有的连正式铭牌也没有。英国有句谚语:穿过牛津城,宛如进入历史。因为这所最古老的大学城拥有中世纪时期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建筑,它们再现了英国曾经的辉煌。</h3><h3>&nbsp;&nbsp;&nbsp; 到达牛津时正下着小雨,一下车就看到了古老的牛津市政大楼和英国国旗,还有一个典型的英国男人。</h3><h3>&nbsp;&nbsp;&nbsp; </h3>&nbsp;&nbsp;&nbsp; <h3><p>&nbsp;&nbsp;&nbsp; 沿着前面的路步行走到路口,是一个小广场,正中竖立一座尖尖的塔,是纪念1555~1556年在此处被当时的女王玛丽二世下令活活吊起烧死的三位主教。它建于1841年,是牛津的标志性建筑。它记录了当时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殊死搏杀及皇室的腥风血雨,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上面还刻有牛津所有学院的院徽。</p><p> 塔的旁边是一片小墓地,不知是否安葬的这三位主教。</p></h3><h3><p><br /></p></h3> <h3>&nbsp;&nbsp;&nbsp; 继续向前走看到了这个建筑,这是唯一带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看起来像是一个商场。</h3> <h3>&nbsp;&nbsp;&nbsp; 著名的撒克逊人塔,建于1040年,属于撒克逊时代,是牛津最古老的建筑。它位于阿什莫林博物馆路口,在牛津步行街的入口处。</h3><h3> </h3> <h3>&nbsp;&nbsp;&nbsp;&nbsp; 紧邻塔边的这座古老建筑现在还在营业。据说它至少有四百年以上了。英国的文物古建保护级别基本分三级:古迹,表列建筑物及保护区。古迹无特别许可不得有任何变动。表列建筑物特别申请后可由专业人士施工修补。保护区有当地特别许可后可由专业人员修补。因此那些古老的建筑保存得十分完好。</h3> <h3>&nbsp;&nbsp;&nbsp; 街道旁边的小胡同。</h3> <h3>&nbsp;&nbsp;&nbsp; 我们在毛毛细雨中打着伞,但英国人打伞的极少。或许是岛国的海洋气候经常下雨他们已经习以为常。</h3> <h3>&nbsp;&nbsp;卡尔法克斯钟塔所在地是牛津四条最繁华的道路交汇处。Carfax由拉丁语quadrifurcus(四岔路口)一词演变而来。</h3> <h3>&nbsp;&nbsp;&nbsp; 建筑很古老,街道也并不宽敞,但是交通并不拥挤,一座安静而井然有序的小城。公交巴士静静行驶,身边时不时有自行车驶过。</h3> <h3>&nbsp;&nbsp;&nbsp; 天气放晴,但是很短暂,还是阴天为主,夹杂着毛毛细雨。有点“天街小雨润如酥”感觉。</h3> <h3>&nbsp;&nbsp;&nbsp; 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斑驳的围墙里树上开着粉红色的小花,仿佛是初春。墙上好像有个指路牌,指向基督教会学院。</h3> <h3>&nbsp;&nbsp;&nbsp; 基督教会学院,牛津大学最大学院。<br>&nbsp;&nbsp;&nbsp; 基督教会学院临街大门。</h3> <h3>门口的开放时间标牌。</h3> <h3>&nbsp;&nbsp;&nbsp; 其实基督教会学院的大门应该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紧邻着教堂走没能拍下它的全貌,只好从网上找一张全景图。</h3> <h3>&nbsp;&nbsp;&nbsp; 大门门洞的穹顶上有图案,分别是牛津38个学院的徽章。由于雨天光线不好,用相机拍了一张穹顶的徽章画质太差看不清楚,所以只有用网上的照片了。</h3> <h3>&nbsp;&nbsp; 继续往前走看见街边的岔道,不知通向哪里,有点进村的感觉。</h3> <h3>&nbsp;&nbsp;&nbsp; 眼前出现一座非常古老的建筑。</h3> <h3>&nbsp;&nbsp;&nbsp; 拐个弯后看到的是这个样子,满满的沧桑感。</h3> <h3><p>&nbsp;&nbsp;&nbsp; 基督教会学院边的战争纪念园。</p><p>&nbsp;&nbsp;&nbsp; 基督教会学院享有不称为College的特权,在牛津它通常被称为"The House"即"堂屋"。</p></h3> <h3>&nbsp;&nbsp;&nbsp; 极具魔幻感的树。</h3> <h3>&nbsp;&nbsp;&nbsp; 基督教会学院楼前的草坪,满满的乡村感。</h3> <h3><p>&nbsp;&nbsp;&nbsp; 基督教会学院主楼。</p><p>&nbsp;&nbsp;&nbsp; 基督教会学院于1525年由红衣主教沃西创建,被认为是贵族们才能上的学院。与英国政治有着很深的渊源,曾在内战时做过查理一世的临时首都,在近代200年内产生了16位英国首相。</p><p>&nbsp;&nbsp;&nbsp; 进入教堂学院需买票,大约7英镑。由于时间有限,又未到参观时间我们没能进去。<br /></p></h3> <h3>&nbsp;&nbsp; 这座建筑里面有学院大厅(College Hall)。</h3><h3> 《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数学导师查尔斯·道奇森(就是路易斯·卡罗)也曾在学院大厅用餐,并在这里一边用餐一边构想出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nbsp; </h3> <h3><p>&nbsp;&nbsp;&nbsp; 没能进去参观真的是很遗憾。<br>&nbsp;&nbsp;&nbsp; 学院大厅(College Hall)摆满了精美的木制长桌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的宽敞房间是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大餐厅拍摄地。</p></h3> <h3>&nbsp;&nbsp;&nbsp; 学院旁边的球场。</h3> <h3>&nbsp;&nbsp;&nbsp; 沿着路口进去。</h3> <h3>&nbsp;&nbsp;&nbsp; 和基督教会学院紧紧相邻的是莫顿学院。</h3> <h3>&nbsp;&nbsp;&nbsp; 莫顿学院冬日里艳丽的红与绿。</h3> <h3>&nbsp;&nbsp;&nbsp; 长长的土路。从前面一个小铁门进去就是莫顿学院了。</h3> <h3>&nbsp;&nbsp;&nbsp; 进入莫顿学院。极富特点的建筑。</h3> <h3>&nbsp;&nbsp;&nbsp; 蜿蜒的石子小路。</h3> <h3>  感觉牛津大学的学生出行比较喜欢自行车。</h3> <h3>  又一个骑行者。时髦的头盔和古典的车筐搭配,毫无违和感。</h3> <h3>  牛津大学创始之初就非常厉害,1209年大学的学生与当地的居民发生了大规模冲突,结果这批学生就不被认可再进入牛津。因此这部分学生与一批导师就搬迁到了其东北方的剑桥镇,之后剑桥大学诞生了。</h3> <h3>  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位于拉德克里夫广场,紧邻下图中的牛津地标。</h3> <h3>  Radcliffe Camera字面意思拉德克里夫照相机,俗称拉德,但这里的camera并不是照相机的意思,拉丁语原意居然是图书馆!1737年5月17日奠基,1748年建成,1749年4月13日举行开幕仪式。1811年起被称为物理图书馆,所藏图书多为科学类,还有19世纪的各类收藏。后图书馆移至另一栋楼,这里遂成为额外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此图书馆还是英国最早的一个圆形库,有三层,每层都有大量的图书和阅览桌椅,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图书馆。也是牛津大学的地标性建筑。</h3><h3> </h3> <h3>  行至此处本想继续前行,无奈集合时间快到,只好奔向集合地点。因此我们错过了近在咫尺的叹息桥和神学院!教训:少拍个人照,抓紧时间走远一点。</h3> <h3>  地标旁边的万灵学院。</h3> <h3>  古老的门、门铃。</h3> <h3>  意外看到了我们的摩拜共享单车。扫扫码是不是可以骑回中国去?嘿嘿。</h3> <h3>  服装小亭。因没有房子,故只能称之为"亭"。</h3> <h3>  赶往集合地点途中经过公交车站,看见一位气质高贵优雅的老妇人,像极了当今女王。忍不住想拍一张,不敢正面拍摄,只好从背后偷偷拍一张。是不是很有贵妇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