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正当将拍摄了五个月的早市故事截稿时,雄安形象宣传片全球震撼发布。</p><p> 家门口的早市位于雄安新区安新县城迎宾路与永安路交叉口南延。全长千余米,在双幅道路上,半路半市。俩侧固定门店过百,流动摊位逾千。在安新,早市也随时代而变迁。桥头、小南街、北市场等自贸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已成为人们美好记忆。而如今的永安路早市,事实上成为了县城唯一亦市亦集的农贸市场,是县城十万人口和旅游接待生活物资重要集散地。在大型超市临立的今天,倍受争议的早市顽强地生存了十五个年头。</p><p> 早市品种丰富,价格实惠。与其它地域不同的是,安新的早市具有浓郁的白洋淀水乡特色,时令鲜活鱼虾、蟹油鸭蛋、无铅松花、荷尖莲藕、熏制鱼类是市场主打产品。每天都吸引着当地食客和外地旅游者。</p><p> 在早市中,我们最不能遗忘和最应该记述的是默默无闻的广大经营者。他们中既有似曾相识的当地人,也有雄安新区成立后来此的创业者。他们早出晚归、风歺露宿、无怨无悔、长久坚守。他们在市场残酷的竟争中尽其所能,用家族传承的良好口碑以及独到的制作技艺吸引着大批消费者。从今年元旦开始,融入其中,与他们从陌生到相识甚至成为朋友,试着记录了他们普通而不平凡的早市人生……</p> <h3>陈福友老人,安新镇大张庄人。今年九十岁。他是早市中年龄最长者。曾参军投入抗日战争。雄安新区成立后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采访他谈谈感受,老人回答,日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h3> <h3>小孙,寨里乡人现住县城。图片为小孙在冬天清冷的早晨正抓紧用抄网将鱼从增氧箱中捞到摊位上。</h3> <h3>溜鱼片是白洋淀当地著名的美食。而削鱼片所用的黑鱼必须保证鲜活口感才好。图为小孙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中为预定的饭店提前把鱼片削好。</h3> <h3>老曹,安新镇西里街人。随着工艺改进,蟹油鸭蛋和无铅松花蛋成为人们年节走亲访友的上佳礼品并销往京津等地区。图片为安新镇西里街村的老曹为顾客装鸭蛋。</h3> <h3>老闫,安新镇西里街人。初二早上,卖菜的老闫只在家过了个初一又来出摊。</h3> <h3>小闫,卖菜老闫的儿子。中午吃着没有菜码的炸酱面。</h3> <h3>卖鸭蛋的老曹和卖蔬菜的老闫俩家摊位相邻,买卖不忙时老哥俩时常一起聊天,谈的最多的是雄安新区的美好未来。</h3> <h3>张宾,安新镇北新街人。张宾和妻子跑了十六年的客运,由于企业化管理车辆被收购了。图片为张宾夫妻在阴历二十八严冬的清晨劳作。</h3> <h3>王磊,安新镇北新街村人。小王夫妻和岳父母经营的大饼摊在早市坚守了六年。今天是年集,他们比平时起床更早,这一天他们一家人共烙出200余公斤面粉的大饼出售。</h3> <h3>老魏,安新镇小张庄人。从二十年前的小南街市场开始创业直至来到早市。糖炒栗子和各种风味的炒瓜子是他家的主打产品。</h3> <h3>张大姐,端村镇中后街村人。去年七月,爱好戏曲的她登上了河北电视台绝对游戏票友大赛,为家乡赢得了荣誉。</h3> <h3>老龚,下岗职工。家住县城正义社区。雁翎西路真心包子铺是他家开的,爱好摄影的朋友们都知道,每次外拍出发前都在他家集合吃早餐。</h3> <h3>郭大姐,圈头采蒲台人。她仍沿用传统工艺制作当地很难寻找到的特色小吃。炉馕(水乡称烙子、荷叶)。一种用小米粉调成糊状摊制而成。现在郭大姐使用了多年的这套特制锅具在市场已无法买到。</h3> <h3>小王,安新镇大张庄村人。拉到市场上的鱼既将卖光。在寒冷的冬雪中表情轻松。</h3> <h3>老马,安新镇南合街村人。很小就听着样板戏长大,从十几岁开始迷上京剧。他最擅长的是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选段。在早市购物时,经常驻足听老马唱上一段,老马坦言有时天太冷了唱上几句暖暖身。</h3> <h3>小许,下岗职工。为了维持生活他仍然坚持老本行卖小家电。由于企业不景气目前连养老金都无法支付!期盼到年龄退休时能够得到养老保障。</h3> <h3>老高,安新镇留村人。液化天然气供应商。年近六旬。但为了生活仍然顽强的坚守着。照片中老高在为商家换完气罐后调试燃气灶具。</h3> <h3>车氏家族,安新镇南合街村人。县城神道街的元宵是众多城里人儿时的记忆。它的历史整整延续了近半个世纪。每到正月十五前几天,车氏家族的元宵摊位分布在新老城区的主要街道。</h3> <h3>小车、安新镇郭里口人。前些年小车做为十万白洋淀倒鱼大军的一员转战大江南北艰苦创业。随着雄安新区成立,现在他把创业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家乡。照片中间者为车立强。</h3> <h3>根来,安新镇小西街人。他的批发站历史悠久在县城小有名气。图片为根来在介绍新上市的千年雄安白酒。</h3> <h3>夏红果,圈头乡东街村人。做为第一批从水乡到县城的创业者,已在城里打拼了十几年并站稳了脚跟。他的牛羊肉店在春节生意兴隆、储备的库存销售一空。</h3> <h3>康辉妻子,黑龙江哈尔滨人。康辉夫妻一年前来到安新加工销售红肠。凭着东北人的诚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渐渐打开了市场。</h3> <h3>冯江,重庆人。阴历二十八清晨,由于晚上要赶火车回家过年,冯江小夫妻俩已连续工作了一昼夜,共生产出已预订的一百五十公斤面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年初四,当笔者到市场购物时,这对小夫妻的面条店竟已开张营业。</h3> <h3>陈建军。来自邯郸大名。陈建军夫妻半年前来到安新创业。他真诚期盼尽快办个营业执照,迎来到雄安新区创业的最佳机遇期。</h3> <h3>老刘,吉林省白城人。老刘半年前随儿子一家人来到安新,经营着一家东北风味的田园歺厅。大年三十晚上,小刘带着妻儿去看电影,留下守摊的老父亲一个人看春晚。</h3> <h3>几许乡愁几多期盼!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县城居民长久期盼的一个规范有序具有安新水乡特色的农贸市场将变成现实。在早市中记录的这些熟悉的场景和影像,终将会成为雄安新区人民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h3><h3> </h3><h3> </h3> <h3> 最后,感谢早市经营者的支持理解。感谢贺友顺老师特为此文拍摄的早市航拍图片。<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