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我行 七年六班假期阅读总结

楠楠

<h3>窦禹昕</h3><h3>听苏东坡传有感</h3><div>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苏东坡擅长行草,丰腴跌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黄州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擅长画枯木竹石。提倡“士人画”。苏东坡一生写了4800多篇文、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数量居北宋文学之冠。</div><div>苏轼说过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平易近人的人。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民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位罕见的天才,是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到某方面极限的化身。</div><div>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家只是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div><div><br></div> <h3>张炜祁<br></h3><h3>树,本无思想,而在赵云良老师的笔下,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皆有情。一棵树,躺在地上,看着自己的同伴在长高,长高……一株小花,瞭望着大海,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一切的一切都让读者仿佛至若一个又一个恍若隔世的美景。《去往天空的树》,坚韧又执着的向上长着,长着……</h3> <h3>胡珺婷</h3><h3>今天鲍老师为我们讲了他写的一本书,</h3><div>名字叫做《酸菜 女人 黄龙府》,鲍老师所讲的故事都是我从未听说过的。文章分别为‘风情篇’,‘人物篇’,‘沉思篇’。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风情篇’了,里面讲述了八十年代的春节记忆和‘松花江上’鲍老师都可以把所有细节写的非常的细,这也能说明平时的我,一点都不注重细节。一字一句都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div> <h3>王梓印</h3><h3>参加读书会,感受书的氤氲香气,我最欣赏的读书会和书就是【酸菜 女人 黄龙府】。了解东北历史之美,无论是完颜阿骨打与其大妃的爱情火花凝结成的酸菜还是那世事更迭,岁月无常,都令我沉醉其中。</h3><div>这场读书会,我听得热血沸腾,我们东北在过去也是一个要地,在军事方面也有很大作用。作为一个东北人,就要了解东北的历史,不了解岂能称之为东北人。我们东北人直率但我们也都是性情中人,为了爱人,可以付出不求回报。</div><div>【酸菜 女人 黄龙府】这场读书会和我有个共鸣,你呢?</div> <h3>任艺嘉</h3><h3>寒假的如期而至,让我们都兴奋不已。这个假期我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感受到了与读书约会的别样风采。 这个冬天,令我感触最深的活动就是来到书香吉林讲书堂听的五场读书会。在这五场读书会中我收获了许多:田野老师首个开讲——《苏东坡传》让我知道了: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鲍盛华老师的《酸菜、女人、黄龙府》让我们了解了酸菜的由来以及东北辉煌的历史。赵云良老师的《去往天空的树》让我们敞开心扉,亲近万物,从诗抒情。张铭老师的《洞见斯文》告诉我们,要传承中国文化的本质。张冬颖老师的《何处觅得桃花源》让我懂得,感悟自然,探索心灵深处的桃花源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桃花源!有了这些文学大家的引领,更支撑了我们群中朗诵美文,每天坚持阅读,在书海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h3> <h3>王禹博听读书会感受</h3><div>第一次走进读书堂是听田野老师的《苏东坡砖》,站在了一个不一样的角度,看到了一个第二层面的苏东坡。好食,好赋,好评,一个文采横溢,一个千年英雄。老师眼里的苏东坡,爱生活,乐生活,一生三次被贬,却依然悠哉悠哉,萧然自得。正是乐天派,一路上皆是美景良辰。这份纸质文化,被拾起。经历这场与读书的赴会,也引起了我阅读此本书的兴趣,细细品味起来,也颠覆了我对苏东坡的印象。爱吃的人定爱生活,爱生活的人定爱写作。书香吉林讲书堂,更像一个导火索,引起了全民读书的欢乐与意义。</div><div>第二次去前往讲书堂是在腊月二十六,听张冬颖老师的《何处觅得桃花源》。所谓桃花源,比比皆是,城市里,古镇里,乡村里,更有品咂的兴趣。初冬的长春,净月潭栈道,亦有漫步的感伤。一本书,一个人生。数计铅华,慢享人生。寻觅桃花源,也许在长春的街头,也许在阳朔的暗角,更多的是人的心里。心美啥儿都美。既感而发,新年时也同样学习制作了个纪实美篇,来记录年的寻觅。</div><div>此时,懂得了许多,收获了许多。</div><div>第一次,看到了别人不一样的人生</div><div>第二次,看明白了自己也可以更加美丽</div><div>正如《走吧!张小砚》里所说:</div><div>风景人事在路上,欢喜触动在心里。</div> <h3>滕诗佳</h3><div>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因曾被贬黄州,开垦的土地名为东坡),北宋著名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div><div>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诗的父亲乃是“三苏”中的苏洵,是《三字经》中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轼还有个弟弟叫苏辙。</div><div>虽然苏轼从不张扬,不喜官场,但他因为人率真,才华横溢,在官场上得罪了许多人,得到了官场上其他人的嫉妒,所以有了“乌台诗案”,以及一再被贬。他也因善于用书而被皇帝重用。苏轼也因为人不拘小节、十分豪放而交到了许多好友,也因为这些好友,间接性的在乌台诗案中救了苏轼一命。但却因为才华横溢,好友太多而一再被贬,最终被贬到今海南省。</div><div>曾经当他进京赶考是所做文章本应为第一,却与曾巩(欧阳修的弟子)的文章很相似,所以被主考官欧阳修排为第二。后来礼部复试苏轼又因“春秋对义”获得第一。礼部考试合格者参加殿试,仁宗皇帝亲临崇政殿主持策问,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这时的苏世才二十三岁,而苏辙才仅仅十九岁。器宇轩昂的苏诗两兄弟给仁宗皇帝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殿试结束后,仁宗回到后宫对曹后说“朕今日选得两名宰相,一名为苏轼,一名为苏辙。”也正是这句夸赞苏轼的话,让苏轼在乌台诗案中有曹太后给他求情,让他保下了性命。这一年,苏轼年仅二十三岁,在他年仅二十三岁的时候,仁宗对他的评价便这么好说明了苏轼的才华。</div><div>并且当年苏轼的主考官欧阳修也对苏轼非常赏识。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是“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比独步天下!”欧阳修是谁呀,可谓是当时文学的一代宗师、文坛盟主。欧阳修对他的评价都那么高,足以见苏轼的才华。以当时欧阳修的声望,一句褒贬之词,足以关涉到青年学子的一生的荣辱成败。因欧阳修的一再称赞,苏轼一时间名满天下,每有新作,即刻传遍京师。</div><div>只可惜苏轼这辈子被小人所陷害。前者有著名的乌台诗案,后者被多次贬官,最终被流放到海南省。可庆幸的是苏轼性格豪放而结交了大量好友,这对他来说是可幸也是悲哀。不管怎么说,至少他的好友们在乌台诗案中间接性的救了他。苏轼也因个人的人生的大起大落而做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尤其是把宋词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div> <h3>“浓浓一页春,淡淡几行秋,读来千山翠,吟送大江流。千古雄文万世诗,书香伴我走。心悠悠,情悠悠,鹤舞闲云梦中走。”</h3><div> 选自【书香满中华】</div> <h3>刘健一 听苏东坡讲座有感</h3><div> 千古风流人物。都羡一骑绝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他在我的心中有着千古流传的佳句。也有着一身正气,一心向善。从开始的名动京师到最后的名落孙山,非常的不幸,可正从这不幸的人生当中却让我们学会许多,了解许多。他的佳句掷地有声,精通各种文学礼等,豪放,也是他的代名词。挥手而就。意气风发,一曲水调歌头游由感而生,就如田老师说的一样。东坡先生是他的男神,也同样在我的心中屹立不倒,最后请让我和他告个别,东坡先生,您是中华子孙的骄傲,自豪! </div> <h3>2018.用阅读伴美春天,我们一起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