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走了一圈,趁时间尚早,我提出去卢森堡公园。因公园比较远,做攻略时未能列入计划,没想到还能有此空档。</h3> <h3>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不在卢森堡,在法国巴黎;它本来也不是个公园,而是一座私人的皇家园林。它的第一任主人,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王后,也就是路易十三的母亲玛丽·德·美第奇(Marie de Médicis)。</h3> <h3>作为一名异乡客,来自意大利的玛丽王后在法国生活的十几年间,非常怀念故乡佛罗伦萨的风景与庄园,便在1614年到1631年间,买下了卢森堡公爵的一块领地,并命人仿照她在意大利居住的彼提宫修建了府邸,以及有着意大利风格的花园——这就是最早的卢森堡宫(Palais du Luxembourg)和它所在的卢森堡花园(Jardin du Luxembourg)。</h3> <h3>虽然如今它是个公园,但在十七世纪中叶以前,却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去。1642年,玛丽王后去世以后,卢森堡宫及花园曾被多次转手。1778年,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六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八接手了这里。为了筹集资金修缮被前人糟蹋得不像话的卢森堡花园,他转让了西边的三分之一,花园的边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h3> <h3>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森堡宫被改造成监狱,花园同时被废弃,只有那些犯人的家属才会经常光顾。到了1795年,督政府占领了卢森堡宫。而就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森堡花园和卢森堡宫归于国家所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园,迎接广大群众。</h3> <h3>19世纪初期,建筑师 Jean-François Chalgrin 对这一带进行了改造。不仅修了路,还给花园里添置了花草树木,修缮了露台,建了池塘,为了保持高低平衡,更是加了一条带着雕像的石阶。</h3> <h3>1836年,这里又迎来了一次大翻新。如此一来,被法国大革命消耗得不行的卢森堡公园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而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所描绘的卢森堡公园,大约就是以这个年代为背景——这里是冉阿让和珂赛特经常去散步的地方,也是珂赛特与马吕斯一见钟情的地方。</h3> <h3>卢森堡宫上面大钟与雕塑。</h3> <h3>一直以来,卢森堡公园都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翻新之后向公众开放的时期,更是在画家笔下显得美不胜收。梵高(Vincent Van Gogh)、卢梭(Henri Rousseau)都对此有过描绘,而且色彩都显得比较丰富。</h3> <h3>近两个世纪以来,卢森堡公园的卢森堡宫都一直是法国政治机构所在地,如今是作为法国参议院在使用。</h3> <h3>透过镜头窥探一下,应该不会有事吧……^-^</h3> <h3>如今,位于巴黎心脏地带的卢森堡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和进行艺术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h3> <h3>它沉淀着数百年的历史与内涵,你可以在梧桐大道下漫步,可以在喷泉边沐浴日光,可以与友人一同在此放慢生活的步伐。卢森堡公园不能算是一个景点,但它却有着它独特而精彩的故事,在巴黎等待着人们前来细细品味。</h3> <h3>卢森堡公园,大树成荫,娴静、舒适。是巴黎人享受悠闲生活的世外桃源。</h3> <h3>卢森堡公园的喷泉是园内一个很重要的装饰之一,也正正是为这位传奇皇后而建的。在如此闲静,优致的环境下休憩,当可解政治上带来的烦忧。</h3> <h3>这是美第奇喷泉的背面。事实上,这原来是另外一个喷泉,雕刻着“丽达与天鹅”,建于1806-1808年的拿破仑时代,所以又称作《丽达喷泉》(Fontaine de Leda)。</h3> <h3>希腊神话:宙斯化身天鹅,诱拐了斯巴达国王Tyndareus的妻子丽达,他们生下的女儿,就是引发了特洛伊战争的海伦。</h3> <h3>美第奇喷泉的正面。这是法国雕刻家Auguste Ottin(1811-1890年)的雕塑作品《波吕斐摩斯突然袭击阿喀斯和加拉提亚》(Polyphemus Surprising Acis and Galatea)。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前43年-公元17/18年)的《变形记》(Metamorphoses)是15本诗集巨著,记述了数百个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后世影响巨大。其中一个神话故事是“阿喀斯和加拉提亚”(Acis and Galatea):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的阿喀斯河(Acis River)的河神阿喀斯,爱上了海上宁芙加拉提亚,引起了同样喜爱加拉提亚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Polyphemus)的嫉妒,他用一块巨石,打死了阿喀斯。悲伤的加拉提亚,把阿喀斯的血,化成阿喀斯河的河水。这个传奇故事的发生地,现在是西西里岛的Acireale市。</h3> <h3>公园到处都是雕像,Henry Murger(1822-1861年)的半身胸像。</h3> <h3>《向欧仁•德拉克罗瓦宣誓》(Hommage to Eugene Delacroix),作者Jules Dalou。</h3> <h3>如此精致的雕塑就这样幕天席地,背上的羽毛是如此的清晰、真确,叹为观止。</h3> <h3>《安东尼·华托》(Antoine Watteau,1684-1721年)的雕塑。</h3> <h3>我看到了什么?是自由女神像吗?当然,这并不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这座雕塑,其实是自由女神像的原始模型。1900年世博会时,雕塑家 Auguste Bartholdi 将这座铜像捐赠给了卢森堡博物馆,而赠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以它为基础打造而成的。自1906年起,它就一直矗立在巴黎的卢森堡公园之内。</h3> <h3>《真理之口》(the Mouth of Truth)。“法国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这个形象的原型,是否就是在罗马假日里,派克带赫本游玩的那个?</h3> <h3>Saint Balthild of Ascania(626-680年),又称Bathilda,Baudour,或者Bauthieult。她是Clovis II 的王后。她是一位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奴隶出身的王后。约公元 655-658年左右,她的丈夫Clovis II 去世后,她最大的儿子登基时,年仅5岁,于是她摄政,直到三个儿子长大,她把国土分给了她的三个儿子。她一生致力于救助穷人,被后世称为“圣人”。</h3> <h3>Bertrada of Laon,又称Bertha Broadfoot,出生于约710-727年,去世于783年。她嫁给法国国王Pepin the Short(714-768,在位752-768),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的国王。她的丈夫年仅24岁就去世了,所以后世冠以the Short。他们夫妇生了4个孩子,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活到成年,都是Bertrada一个人带大的。她的两个儿子,平分了国土,她的女儿出家做了修女。她与其中一个儿子生活在一起,直到去世。卡洛林王朝后来日益强大,最后,卡洛林王朝恢复了神圣罗马帝国,不述。</h3> <h3>Matilda of Flanders ,法语:Mathilde de Flandre,荷兰语:Mathilda van Vlaanderen,1031-1083)。事实上,“所有的英格兰和联合王国的国王都是她的后裔,包括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她嫁给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威廉一世(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法语:Guillaume le Conquérant,1028-1087年),后世常称为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诺曼底公爵(1035-1087),英格兰国王(1035-1087),诺曼王朝的开创者。玛蒂尔达和威廉一世生了11个孩子,都封为贵族,其中包括两个国王:1087-1100年在位的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William II of England)。1100-1135年在位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Henry I of England)。1083年,玛蒂尔达51岁时去世,“从此,威廉一世变成一个暴君”,“人们将威廉一世成为暴君的原因,归结于玛蒂尔达的去世”。她的血统非常高贵:她的显赫的王室家族的无数头衔和复杂历史,这里难以也不必翻译整理,不述:威廉一世仅仅是法国国王的一个私生子,正是因为娶了她,才有资格和理由去征服英格兰和法国的各个地方。</h3> <h3>圣女日南斐法(法语:Sainte Geneviève,约422年—约502年),是法国巴黎的主保圣人,她约于422年生于法国的巴黎西郊的南戴尔,约502年卒于巴黎。</h3><h3><br></h3><h3>圣女日南斐法还是个小女孩时就已经决定终身过贞节的生活,而且把时间都用到祈祷和沉思上。在其父母过世后,圣女日南斐法来到巴黎,照顾贫穷及生病的人们。传说她阻止了匈奴国王阿提拉对巴黎的入侵。在阿提拉逼近巴黎时,圣女日南斐法动员巴黎的女人们都来祈祷;男人们都来保卫城市。男人们不相信她,想用石头砸死她;而女人们则真的和她一起进行祈祷,结果阿提拉果真撤了兵。</h3><h3><br></h3> <h3>路上还看见了这样的一棵奇树。</h3> <h3>根茎都露在外面,仿佛诉说着百年的风霜。</h3> <h3>便民的饮水器也这么古老。</h3> <h3>巴黎的夏月,鲜花中的卢森堡宫。法国皇室的故事太沉闷,上述四个女王女大公们的故事,已经很清楚了:法国的王室和贵族世世代代都是亲戚。这个公园里,总共有约20位女王侯的雕塑。就此为止。不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