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010101"><i> 婴儿从来不知道如何号哭。他住在完美的幸福国土里。他所以要流泪,并非无缘无故。尽管他可爱脸蛋上的微笑,已把母亲宠爱的心吸引到了他的身上,而他为了小小麻烦而稍稍哭几声,又编织成了怜惜和慈爱的双重情结。<br> ——泰戈尔</i></font></h5><h3><br></h3> <h1>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经历着孩子7-13岁的阶段,每次看到刚入学的他们,便知道这群小家伙性格、脾气、能力各不相同。我总好奇这些是在什么时候就已悄悄烙印在孩子身上。是他们的幼儿园时代吗,还是所谓的三岁看到老?或是比这还早……也许我们应回到“人之初”,当这个生命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我相信当这颗种子在母体里孕育,他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你不可催促,不可着急,神奇的生命正顺应着他的成长之道徐徐而来。</h1><h3> </h3> <h3></h3><h1>母亲正经历着他无数个第一次,父亲正配合着创造美好的第一次的环境。爱便成了他在第一环境中的主旋律。有了爱,便有了和谐、温暖、美好,这是他的最初感受。<br>在爱的包围下,胎儿以自己的速度在慢慢长大。</h1>1-3月:脑、脊髓、神经、内脏正在开始形成并迅速发育。<br>4月:对光线已经非常敏感;脑部发育最迅速;是骨骼的发育期。<br>5月:听力、循环系统、尿道、肺部发育强壮。<br>6月:将获得身体平衡;听力更发达;也是视网膜发育中。<br>7月:逐渐有了控制能力,感觉更加敏感,会传递是否愉快的信息。<br>8月:可睁眼了;听觉、视觉成熟,自己会有呼吸练习。<br>9月:各器官除肺外均发育完成。脸部表情丰富,头向下。<br>10月:做好了随时与爸爸妈妈见面的准备。<br><h1>胎儿在妈妈的的肚子里,用10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发展。</h1><h3><br></h3> <h1>出生后的他,便迎来了他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缕曙光。此时,他依然在用他的成长规律和方式慢慢适应这个世界。</h1><h3>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br>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舌头。<br>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br>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br>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br>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br>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br>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br>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 “不”等。<br>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h3><h1> 随着他的长大,语言、逻辑思维、人际交往、书写等都会根据他的成长随之而来。</h1><h3><br></h3> <h1>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出生前的成长,还是出生后的成长,他们都有自己的速度和规律,就像他在母体中都由一个细胞分裂而成,他不可能一下就有了人的样子,10个月是胎儿所需要发展的时间。而对刚出生的孩子,也便有了婴儿之道,他更需要时间来完成他的成长。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用他的感觉系统认识世界,所学总能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只要他所学的东西跟外界事物配上对,儿童的智能会得到发展,而成人只需要守护着,等待着他心智的成长。</h1><h3><br></h3> <h1> 孩子进入小学,我们会发现,孩子此时并不是养成习惯、培养智力的开始,而更多的是在巩固运用他之前的行为,运用他之前积累的经验。所以,一个发展比较快的孩子,他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有了他自己发展的模式,在他成长环境中已经学会了把内在的东西跟外在的东西配上对,他有足够多的感觉、经验来支撑他新的认知。而父母、老师,需要对孩子的关注则更多,因为他们必须清晰地知道孩子的认知发展到了哪一步,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就像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学跳绳,刚开始怎么都不会,手和脚协调不起来,这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进展非常缓慢,但他一旦突破了这个难关,掌握了方法,他的进步是飞速的。当孩子学习了对象的本质,他就开始把本质运用起来。而这种学习的本领,从孩子出生时便存在了,也许更早。他可能在胎儿时,就在感觉意识母亲的一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