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古建筑,像一处标本一样,珍藏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映衬着古代人民的生活。一土一木,一砖一石,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恢弘的画卷,留给我们无尽的赞叹。</h3> <h3> 相比于现代建筑,古建筑的外部及内部空间装饰、结构特点、色彩、处处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吸引着人们的灼灼目光。临镇一亿巨资修建"杨氏古建筑"更是让对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h3> <h3> 顶着浓雾,迎着即将破雾而出的朝阳,刺骨的冷空气也难以阻挡我们的热情。"杨氏古建筑"——我们来了!</h3> <h3><b>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b></h3> <h3> 杨老和他的古建坐落在筠连县西南柏胜村,距筠连县城1小时车程。经过近1年的建设,这座宅子终于初露峥嵘:雕梁画栋、飞檐斗拱。这座房子呈横写的“L”形,通体只有4种颜色:金黄、朱红、天蓝和青灰。在这里,看不到钢筋水泥,必须用砖的地方,用的也是古砖。</h3> <h3><b>金碧辉煌,雕梁画栋 ,别有洞天,鳞次栉比 </b></h3> <h3><b><font color="#ed2308">床之艺</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在杨府收集的9张古代床均为架子床,包括贵妃、太子、公主和将军用过的床。</font></h3> <h3>太子床</h3> <h3>将军床</h3> <h3>公主驸马床</h3> <h3>贵妃床</h3> <h3>廊之秀</h3><h3> 彩凤摇摇下翠微,烟光漠漠遍芳枝。玉窗仙会何人见,唯有春风仔细知。烟霞迤逦接蓬莱,宫殿参差晓日开。群玉山前人别处,紫鸾飞起望仙台。</h3> <h3><b>高世骇俗,左右收获,稇载而归,砥砺前行</b></h3> <h3> 杨老,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不朽的光辉引发我深深的思考。</h3><h3> 一天的游学活动已然结束,虽然又冷又累,但我收获满满。与古建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触发我一路前行的动力!加油,轩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