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 ll 邓家恂 </h3><div> </div><div> 二十年前,母亲的年才叫过年;现在的年,充其量只能算放假。那些年穷的像孙子,却快乐的像爷。</div><div> ------作者手记</div><h3> </h3><h3> 在我们湘西南老家,大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以迎候新年的到来,母亲说这叫“守岁”,俗称“熬年”。母亲说的“守岁”有两层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有延年益寿之含义。自古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br></h3> <h3>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烧得很旺的堂屋中央,母亲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大年三十夜,堂屋里的电灯,也换成一百瓦的大灯泡了,白煞煞地亮。那时候,乡下几乎没有电视,除夕夜守岁,就是聚在堂屋,围着八仙桌,桌子下面有一铁盆,盆里先是用木炭引火,再架上几个煤球,火苗旺旺地往上窜,一家人围着火盆闲话家常。有时,临村街房的人也会来,于是,堂屋里聚了一屋人,大家就开始天南地北地讲白话,嘻嘻哈哈,热热闹闹。母亲是一好客之人,拾掇完碗筷,手仍停不下来,忙着炒花生、南瓜子和葵花籽。花生、瓜子呼啦啦地炒好,用竹制的簸箕装了,端进堂屋,放在八仙桌中央,直叫众人抓了嗑。众人嘻嘻哈哈,抓一把还发烫的瓜子,嗑的嘎嘣地响。那天南地北的笑话荤话,也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满屋子人笑翻了天。</h3> <h3> 大年夜里,围着火炉守岁,除了听大人讲笑话、荤话外,我和姊妹们最盼望的,当然是母亲发压岁钱。早些年,乡下普遍贫穷,家里日子不好过,每年的压岁钱,顶多是些毛毛钱。母亲给压岁钱,不论多少,总要图个好彩头,金额上有讲究。给个六毛六,象征着全家六六大顺;给个四毛四,图个全年四季发财。及至后来,家里日子富裕了点,她便给到了六块六,还是图个全家四季平安顺利。那个年代,不管给多少,只要领到压岁钱,我们姊妹们总是高兴,兜里揣着几毛钱,就觉得自己如大款,富有得不得了,走进代销店,出手也很大方,买糖都买大白兔奶糖了。不过那时候的钱,还真的很值钱,花几毛钱,能买到好几串鞭炮;花五毛钱,能买到一把手掌大小的玩具手枪了,有了这枪,顿时觉得自己很威风。后来,等拿到十几、二十块的压岁钱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像对年也就淡了,觉得年是孩子们的事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那份过年的快乐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很怀念小时候乡村那份单纯的年的快乐,尽管年还是那个年,也许是我们慢慢变老了的缘故吧。</h3> <h3> 三十晚上守岁,是要守到很晚的。大概晚上十点半以后,街房乡邻也各自回家了,乡村的夜已进入了沉静。这时,母亲拿出自酿的米酒、糖果、瓜子、花生、腊肉、腊肠、腊豆腐等风味小吃,叫我们喝着、吃着,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头顶上的房梁,说是夜深人静时,老鼠会抬上花轿娶亲,从房梁路过。每次想起这些事,觉得挺可笑的,老鼠哪来如此神力,会抬花桥过房梁呢,它只是湘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而已,母亲只所以这样说,是想让我们别打瞌睡,好好守岁。母亲的“守岁”,其实叫嚼年。母亲让我们在年三十夜,嚼食她准备的这些物什,是希望我们从中咀嚼出年的韵味和年的温馨来。趁此,有文化的父亲也给我们讲述一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我们姊妹们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想来,我真正领悟了母亲的嚼年,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教育方式,在那样一种有吃有喝,咀嚼甜蜜、咀嚼团圆的氛围里,让我们永远记住“生活是艰难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人生真谛,追忆这些逝去的年味儿,那些传承下来的文化元素,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h3> <h3> 大年初一,是需要早起的。除夕夜里,母亲总是嘱咐我们,早上一定要早早起床,大年初一,是不能让别人喊着起床的,若是懒了床,便意味着会懒一年。为了看谁一年最勤快,老家乡俗民约规定:初一早上,谁最先去井眼里挑水,谁就最勤快。那时,老家都还未装自来水,家家户户吃水要到村外一两里地的井眼里去挑。大年初一,父亲仍要早早起床,去井眼里挑水,为的是图个吉利。乡村的旧年,在坐守长夜的围炉夜话里结束,新的一年,便从一担清水、袅袅炊烟里开始了。</h3> <h3> 在我的记忆中,初一是要祭祀祖先的,这是乡村一项隆重的民俗礼节。新年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堂屋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蜡烛、供品。供品有鸡、猪肉、点心、米饭、瓜果等,俗称“天地供”。那年代我们家祭祖,是由家中的瞎子大叔主祭,他是我们父辈的长者,年岁最大,并且也懂得一些阴阳知识。每次祭祖时,他总是先用清水洗手,点三炷香,烧一些供纸,我们按辈分在他身后站成一排,然后他嘴里叽里咕噜说一通,谁也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之后听他指令,我们老老少少一起叩拜,才算礼毕。大叔说这叫给祖先“送钱粮”。人们在新春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h3> <h3> 我们家族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年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逝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家族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按照乡村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和注视着他的后裔们,尘世间的亲人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实际上,用祭祖的方式,缅怀自己的祖先,以此激励后辈们勤俭持家、勤勉上进,是最好的传统教育。</h3> <h3> 祭祖礼毕,族人们便衣着打扮一新,由族长领队,长长的走成蛇阵,挨家挨户地给长辈们去拜年,到每家都要坐下来,大人多少要吃一口饭、喝一杯米酒的,能喝酒的个个喝得红光满面,孩子们的口袋里则装满了瓜子、花生、糖果、喜悦和祝福。这时,远远近近的山村里,便溢满了男女老少的欢笑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响了一个又一个宁静的村庄......</h3> <h3>感谢关注真言堂最诗文。</h3><div>本文图片选自网络。</div><div>欢迎有品位的读者鉴赏点评,转载须请注明出处。</div><div>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iv><div>2427326054@qq.com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