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东西

潘希文

<h1>  声明在先,我没有学过医学,既没有学过中医,更没有学过西医。如果要说与医学有点关系,只是我吃了很多药,吃了很多中药,西药更没少吃。如果有人说我是不是吃错药了,我肯定的告诉你,肯定吃错了。当然,你肯定也吃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吃药本身就是错的,不问西中都错。老郎中讲:"是药三分毒,用药如用兵"。西药更是注明了各种副作用,什么副作用?副带的作用?非也,副带来的坏作用吧!藏头露尾,闪烁其词,有一丁点的科学严谨性吗?话说,好好的吃哪门子药啊!</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近现代以来,关于中西医之辩无休无止,无非就是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其间不乏名人、大师、专家之类,一度上升到中医存废的地步。叫喊得厉害的要算鲁迅先生了,之所他的呐喊厉害,倒不是因为他学了几个月的日本医科。只是他的笔头有点功夫,也不是他的文章有多好,只是他当年以笔作刀,应该是砍对了人。</font></h1> <h3><br /></h3><h1> 我个人认为,在讨论中西医之前,是否应该先弄明白什么是"医"。医字的古汉字"醫",中国汉字多为象形、会意、形声之类,"醫"字属会意。"醫"将"矢"放进"匚"中,"殳"可以取物的器具,"酉"是酒的意思。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医的过程:倒上"酉"用取物的器具将身体上的"矢"拔出来,放入"匚"中。天啊!这竟然是一次完整外科手术啊!难道中医是从外科手术开始的吗?当然,古代以狩猎谋生,部族中又多有争斗,弓失是狩猎和争斗的重要武器,人们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外科取"矢"木是十分必要的。</h1> <h1>  西医的"医生"在拉丁语系表述为"doceo",是博士、教授的意思,在斯拉夫语系表达为"Bpau"是巫医的意思。从字面理解,西医也是一个技术活,是博学之士才能干的。这个身份同中医的"大夫"、"郎中"之称异典同工。</h1> <h1>  在讨论之前,我们还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中西医是否一定有一个明确的对错,或是否必须是你死我活。</h1><h1> 中医,什么是中医?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中医?又有多少中医真正的懂得中医。不知道是谁给出了"中医"这么一个名称,其实中医更应该称之为东方传统医学。以中国为主,兼之"韩医"、日本的"汉方"、越南、朝鲜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东方传统医学。既然大家众口一词的钦定"中医"之说,本文姑且也以"中医"代称。</h1><h1> 要想真正地懂一点"中医",首先一定要懂一点东方哲学。东方哲学是以黄老哲学《黄帝内经》、《老子》为根本的自然哲学,是形而上的哲学。当然还有几千年大行其道的社会哲学,就是儒家的那些形而下的东西,这里暂不讨论。黄老的自然哲学是指导人类生产生活、保护生命的指导书,是几千年东方人民的生活指导书。当然,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各种中医理论完全脱胎如此。《黄帝内经》更是一本保护生命健康的全书,从自然哲学层面形成的指导思想,从生活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总结方法。以《黄帝内经》为生命哲学之纲,发展而来的东方传统医学体系逐步形成。</h1><h1> 东方哲学从朴素的自然认知中判别宇宙万物变化的阴阳理论,将物质划分为"水、木、火、土、金"五种属性。中医学认为人同为自然界的物质体,同样符合阴、阳与五行的属性。同时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而人的气、形、神是受自然界的阴、阳五行所影响的,这种影响与人体的阴、阳五行变化互为相关。所以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天人相应,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生存和生活。因此,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h1> <h1><br></h1><h1> 《黄帝内经》在古代东方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的思想指导下,将对生命活动的研究引向理性认识层次。再认识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躯体形骸,精神心理与躯体生理之间密切相关的基础上,确立了人的生理-心理-躯体的有机联系,形成了"形神一体"、"心身一体"的观念;同时还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认为人体与其所存在的社会紧密联系;认为人体生命与外在的自然环境,如人们生存的地理区位,气候变化,甚至天体运转等宇宙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这三种联系,融入于抽象的医学概念,医学理论之中,成为指导临床诊治,养生防病的基本指导思想。《黄帝内经》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始终处在不停顿的运动之中,其中在阴阳五行的思想框架下,将这个运动规律概之为"升降出入"。(《素问·六徽旨大论》)表述为,"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又有表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若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这种自然哲学的认知,将整个充满生机、生动活泼的物质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如果按亚里士多德先生所讲,这种哲学认知完全上升到了第一哲学层面,并且是宇宙的终极哲学)。他首先肯定了物质世界具有不断运动变化的本领和特性,运动的方式是"升降出入"。凡是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在"升降出入"的运动之中生生化化;无论是动物界的"生长壮老已",还是植物界的"生长化收藏",乃至宇宙间所有存在的"器"物,都存在着"升降出入"的运动特性,每一事物本身又都是阴阳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场所。人是物质世界诸多的器物之一员,也毫不例外的是阴阳之气"升降出入"运动为其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的。人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也都是"升降出入"的运动处所,各种机能活动都是气"升降出入"运动的不同体现。一旦这一运动发生失常而不能自动调节到平衡状态时人体就发病。</h1><p class="ql-block"><br></p> <h1>  对比上文论述,《道德经》中有与之非常相似的表达。《两经》对物质的阴阳属性有着一致的认知,《道德经》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讲的同样是物质在"升降出入"中化生和变化。"负阴而抱阳"是物质基础结构自身所具有基本的运动属性,也就是哲学终极思考的第一动因。《道德经》认为这种"升降出入"的运动是"玄之又玄",是一种缠绕状的螺旋上升和螺旋下降式的"升降出入"。这种表述与当下热议的量子纠缠十分类似。东方古老文明孕育的 《黄帝内经》、《道德经》较早的认识了物质的本源与变化的本质,并用以指引人类用以指导生产、生活与生命健康。</h1> <h1>  《黄帝内经》的生命哲学思维还表现在对功能的重视上。功能源自形质,形质产生功能而又依赖功能,但功能较之形质却更为重要。《黄帝内经》对人体的脏腑形骸有着精确的认识,运用了许多援物比类、取象比类、形象思维乃至归纳、分析、抽象方法,从人体外在的功能现象去探索并揭示内脏的活动规律,经过对大量的、有规律的、生理、病理表现的认知和研究,逐渐认识并掌握了生命活动的本质与内核。这种认识方法是"以表知里"、"以我知彼"、"司外揣内"、"司内揣外"的认识过程。因此中医学所讲的五脏六腑气、血、精、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治、治则与养生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是将功能放在比形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h1><h1>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从整体、从运动变化、从功能表现三方面来研究和认识人体生命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关于生命的健康体</h1> <h3><br /></h3><h1> 怎么说西医呢?这可一天都没有学过啊!简单的表述一下个人的理解吧!</h1><h1> 今天的西医应该称之为现代医学,因为他们也有传统医学,只是他们的传统医学跟东方传统医学相比那是弱爆了。当然,西方传统医学同样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被称之为医学之父,他提出了四体液之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液体组成,比例不同气质不同。西方传统医学同样认为心与身、人体与自然有着相互关联关系,也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重视研究每个病人个体健康的特殊性和独特性,重点关注病人而不是疾病。</h1><h1> 西方从传统医学发展为现代医学的时间较早,文艺复兴以后开始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15世纪的人体解剖学,17世纪的血液循环理论,18世纪出现的病理解剖学,19世纪发展出病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上,19世纪带来了诊断学的革命性发展,科学家们发明了大量的诊疗器具,听诊器、血压测量器、体温测量、体腔镜等。以及后来的麻醉法,防腐法,无菌法的应用等,一起将西方的传统医学完整的过度到现代医学。当然,近现代人们所熟知的影像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学、基因学,检测的声、光、电技术手段自不必说了,科学在迭代进步。</h1> <h1>  总体而言,西医从传统医学往现代医学过度的路走的很顺畅,这得益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h1><h1> 一、西方社会较早的过度到了市场经济体系,西医的研究发展有着较好的市场环境,当然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获益。</h1><h1> 二、文艺复兴后的西方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同步促进了西方医学的变革和发展。</h1><h1> 三、西方的教育体系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针对现代医学的成体系的研究发</h1> <h3><br /></h3><h1> 中医几千年停留于传统和固守传统的原因分析。</h1><h1> 首先,在封建社会体系中,正式的医官是宫廷、贵族的福利保障机构,一些大一点府、州、县的治所偶尔设有医馆。而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乡村社会,统治阶级并没有为广大乡村的人民群众设立医疗保障体系。乡村社会只有少数草医、土郎中、赤脚医生。因此中医并不具备变革的社会和市场环境。</h1><h1> 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中国社会长期闭关锁国,一直到19世纪后期才知道现代科学为何物。民主革命以来,整个社会又经历半个多世纪战乱、迷失,我们一次次的错失追赶现代科学的大好时机。这一问题不单反应在科学层面,也不单只是错过了传统医学往现代医学的过度,更反应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中医错过了与现代医学相互结合,有机结合的关键机会。</h1><h1> 第一次是20世纪初叶的传教士带来教会医疗。这一次现代西医是带着意识形态(宗教)来的,所以形成一定的冲突(想想义和团和白莲教),因此而错失相融合的机会。</h1><h1> 第二次机会是"中西医结合",其实应该定义为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只可惜被粗暴的定义为中西医结合。始于60、70年代的这次中国现代医学变革只是在各大医院内互相设立中西医科室和中西药药房,上层研究机构在开放改革之前的条件受限的背景下也是一事无成。进入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后,不值钱的中医很快被昂贵的西药、西医检测、手术治疗等方式冲击得溃不成军。不但没有了结合的价值,似乎更没有合的必要,能用西医赚一万元,就不能只花一元钱看中医。这是市场经济决定的,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决定的,并非完全是价值合理化。</h1><h1>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也有必要交待一下,那就是中医的局限性,中医人的局限性。自古以来,民间中医多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有着浓厚的小农思想,自私、保守是阻碍传统中医走向现代医学的严重阻碍。大凡民间中医都会扯上一块"祖传秘方"的旗子作为遮羞布,藏着掖着不知何处抄来的几个小便方,指着他为儿孙谋口轻闲饭吃。</h1><h1> 不说了,说多了就要找骂了,都是泪。</h1><h1> (未完待续)</h1> <h1>没完没了⋯</h1> <h1>携康e加-健康一家</h1><h1>监测生命体征</h1><h1>关注健康数据</h1><h1>管理行为习惯</h1><h1>掌控幸福生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