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我们家同样也是,我和爸爸妈妈也是精心挑选了对联,由我和爸爸贴春联,妈妈给我们准备胶带纸,贴上对联,我感受到了年的味道。</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垒旺火一般在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时进行。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称之为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我们也垒了旺火,形式有些不一样,爸爸用香垒的。</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窗花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我也尝试着剪窗花,把我妈妈可坏了!</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我以传统习俗的形式爸爸拜年。</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每到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要把家从头到尾收拾一遍,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除尘,我还帮妈妈组装了柜子,劳动使我快乐!</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我们家也一样,过年必须要吃饺子,我也爸爸妈妈一起学包饺子,我们一家其乐融融。除了饺子,妈妈还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元宵节灯谜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又称打灯谜,这种传统民俗文化自南宋起开始流行,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元宵节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