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思念:我的母亲我的爱

周建国

<h1>母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13日22时42分,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逝世,终年80岁。<br>母亲己经离开我们10周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br>在2018年清明节期间,我编辑完成的这个美篇,寄托着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h1><h3><br></h3><h3><br></h3> <h1>1929年10月16日,母亲出生在山东文登县米山乡东下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h1><h3><br></h3> <h1>1944年至1947年,母亲先后任村妇救会长和民兵队长,积极投身抗日救国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h1> <h1>  (这是母亲参军后照的第一张照片)</h1><h1>1948年1月,母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h1><h1>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母亲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h1> <h1>这是山东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28日颁发给我外公的军属证,一直由我外公保管。</h1> <h1>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婆将这张军属证交给了我母亲。</h1> <h1>当年的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是康生,郭子化是副主席。文登县当时的名称,还是昆嵛县哦。</h1><h3><br></h3> <h1>军属证载明:“凭此证得享受人民政府一切法定优待并受人民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尊敬。”</h1> <h1>1949年初,根据党中央和华东局的部署,为了配合渡江战役胜利之后,顺利接管华东地区,华东公安局从各部队选调了一大批现役军人,充实进公安队伍,母亲也从部队调到了华东公安局工作。</h1><h3></h3> <h1>那年3月初,胶东大雪,母亲一行几十人,携带枪支弹药,全副武装,从文登县步行出发,到位于淄博市的华东公安局集合,准备参加渡江战役。<br>因雪深路滑,布鞋和衣服一直都是湿的,冰冷刺骨。晚上借宿在老乡家里,首要的任务就是烘干鞋子和衣服,第二天好继续行军。当年一路上,既有敌情,又走的异常艰苦。在60年之后,母亲谈起这段往事时,印象仍非常深刻。</h1> <h1>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发起渡江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杭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这一胜利,加速了全国的解放。</h1><p><br></p> <h1>  (根据母亲旧照片修复)</h1><h1>母亲跟随华东公安局机关,参加了渡江战役,并随大部队渡过长江。</h1><p><br></p> <h1>负有解放无锡使命的人民解放军三野10兵团第29军渡过长江登陆后,一路追击国民党溃军,迅速南下,向无锡奋勇挺进。</h1> <h1>1949年4月23日22时左右,29军87师第260团未遇任何抵抗,经梨花庄顺利进入无锡火车站。并于23时许由光复门进入无锡城,同时入城的部队还有87师第259团。</h1> <h1>这是无锡光复门旧影。</h1><p class="ql-block"><br></p> <h1>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了。</h1> <h1>这是关于无锡解放的新闻报道。</h1> <h1>母亲穿着土黄色的军装,走在解放军的队伍中,进入了无锡城。</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当年的渡江胜利纪念章。</span></p> <h1>(这是母亲保存的《入城纪律》)<br>这本《入城纪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颁布的,由无锡市军管会1949年5月翻印。</h1> <h1>入城纪律是解放军给无锡人民的一个见面礼。</h1> <h1>入城纪律一共有12条。</h1> <h1>《入城纪律》强调,所有入城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h1> <h1>对缴获物资、部队往房、公平交易、涉外事宜等等,都有明确的纪律约束。</h1> <h1>这是人民解放军走出农村,开始大规模占领并接管城市的时期,因此严肃军纪很有必要。</h1><h3><br></h3> <h1>母亲珍藏着这份《入城纪律》,距今已有69年历史,是一份珍贵的革命文物。</h1> <h1>1949年4月26日,苏南行政公署在无锡市成立。公署机关的驻地,就是现在位于学前西路的‘’薛福成故居‘’的那一片房子。</h1> <h1>苏南行政公署管辖无锡市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共27个县、市。</h1> <h1>1952年11月,苏南行政区、苏北行政区、南京市合并,建立了江苏省。</h1> <h1>当时,苏南地区的国民党政权虽然已经被推翻,但敌对势力尚未彻底肃清,阶级斗争仍很激烈。</h1> <h1>不少国民党特务和残兵败将不甘心失败,他们躲在暗处,进行各种破坏活动,造谣、抢劫、暗杀等时有发生。  </h1><h3><br></h3> <h1>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对敌斗争,维护革命秩序,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h1> <h1>(这是母亲在苏南行政公署公安局佩戴过的帽徽、胸章、臂章)<br>因此,1949年5月13日,在无锡市成立了苏南行政公署公安局。<br>此时,母亲也从华东公安局转到苏南行政公署公安局工作。<br></h1><h3><br></h3><h3><br></h3><h3><br></h3> <h1>根据组织的安排,母亲与其它几位战友一起,负责黄赤波同志及家属的警卫工作。</h1> <h1>苏南行政公署公安局长黄赤波,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br>黄赤波后来又历任江苏省公安厅厅长、上海市公安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政法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1978年去世,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h1> <h1>(这是母亲的苏南行政区包干证)<br>苏南行政公署公安局下辖4个专区公安局、2个市公安局、32个县(市)公安局、80个区公安分局,156个派出所和7个水上检查站。</h1> <h1>1951年2月,经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及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批准,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局将科改为处,各组改为科的建制。</h1> <h1>这是母亲当年使用过的‘’包干制生活费发放登记证‘’。</h1> <h1>部队虽然进了城,而且驻扎在民族工商业发达号称“小上海”,但仍保持着艰苦扑素的作风。部队实行供给制,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发放必需物品。</h1> <h1>这是母亲使用过的军用毛毯。</h1> <h1>(这是母亲佩戴过的苏南警干学校校徽)<br>为了建立一支党领导的新型人民警察队伍,苏南行署公安局于1949年5月,报请苏南区党委、苏南行署批准后,开始筹建苏南警干学校。</h1><h3><br></h3> <h1>当年7月中旬,500多名学员就陆续报到入学,母亲也是其中的一员。<br>学校设在无锡南门郊外的原华新丝厂的旧址上,时任苏南行署公安局局长黄赤波亲任校长。<br>当年8月5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时任苏南区党委书记的陈丕显亲自到会讲话,勉励学员努力学习。</h1> <h1>学校当时各方面条件十分简陋,生活也是十分艰苦。<br>丝厂的车间、仓库,既是课堂,又是宿舍。一个中队100多学员,集中住在一个车间里,竹床晚上睡觉,白天就当课桌用。   </h1><h3><br></h3> <h1>学校没有餐厅,开饭时,大家蹲在地上围成一圈用餐。<br>伙食标准也很低,每顿几乎都是糙米饭、大锅蔬菜。每周改善一两餐伙食,也就是在一盆蔬菜内加几两猪肉而已。<br>学校没有自来水,学员们刷牙洗脸、洗衣服要跑到校门外的河边取水,到了冬天,河水结冰了,要用砖块砸冰取水。</h1> <h1>为了克服困难,全校师生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开荒种地。课余时间,大家自告奋勇,除草开荒,挑粪施肥,不到一个月就把校园内一片乱砖碎瓦、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一块绿油油的菜地,而且还养了猪。 </h1><h3> </h3><h3></h3> <h1>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师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演出京剧、歌剧、话剧、大合唱、秧歌、腰鼓,组织了篮球队,校园时常响起嘹亮的歌声。全校呈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精神”,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学习生活却有声有色。  </h1><h3><br></h3><h3></h3> <h1>1950年3月,经过8个月的紧张学习,母亲顺利结业。<br>这是由黄赤波校长签发的母亲的苏南警干学校结业证书。</h1> <h1>第一期学员结业后,学校就改称苏南公安干部学校。1952年底,当时的苏南、苏北合并建立江苏省,苏南公安干校便迁至南京市,改称江苏省公安学校。</h1> <h1>从苏南警干学校结业后,母亲被分配到无锡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工作。</h1> <h1>这是在无锡市公安局工作时,佩戴过的帽徽和胸章。</h1> <h1>母亲当年身穿警服,真是意气风发,英姿飒爽。</h1><h3></h3> <h1>母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公安工作中,舍小家,为大家,吃尽了万般辛苦。自从参军离开家乡,母亲直到离休之后,才有空回山东看望我的舅公、舅婆。</h1><h3></h3> <h1>为了便于接触群众,母亲经常身穿便服,走街穿巷,收集社情民意和治安情况。</h1><h3></h3> <h1>母亲非常善于与人打交道。她讲话是山东胶东一带的口音,再穿插几句刚学会的无锡话,一下子就拉近了警民关系。母亲是标准的南下干部作风,老百姓都很喜欢与她拉家常。<br></h1><h3></h3> <h1>难得一个节假日休息时,母亲就会不辞辛苦,带着我到公园去玩一会,接触大自然的山水。</h1><h3></h3> <h1>这是母亲在蠡园的留影。</h1><h3></h3> <h1>1958年9月,母亲调到无锡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专门负责指纹和有关痕迹的技术鉴定工作。</h1> <h1>1960年3月,母亲(后排左五)到南京,参加了省公安厅举办的指纹训练班学习。</h1><h3></h3> <h1>在训练班学习的课余时间,母亲(前排右一)与同事们游览了南京玄武湖。</h1><h3></h3> <h1>母亲年幼时,因家中清贫读不起书。参加革命工作后,她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积极参加机关干部业务培训和文化夜校的学习,熟练掌握了公安本职业务,为侦破一些大案要案作出了重要贡献。</h1> <h1>1963年3月,母亲奉命离开无锡市公安局,到江苏省少年犯管教所工作。<br>父亲此前已从江苏省公安厅调往少管所,母亲这次工作调动,是组织上照顾全家团聚。<br>这是离开无锡前,父母和我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大妹妹的一张合影。<br>抱大妹妹的那位,是我们家的保姆阿姨。她为人非常好,她跟随我们一起离开了无锡。</h1> <h1><font color="#010101">这是1965年母亲在少管所办公楼前拍的一张照片。</font></h1> <h1>文革中,公检法被军管了。<br>1969年10月18日,林彪下达了"一号战斗号令",与此同时,大批干部被疏散到各地。<br>1969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母亲和父亲下放劳动。</h1><h3><br></h3> <h3></h3><h1>4天之后,即1969年12月16日,父母即带领全家来到了位于宁镇交界处的深山老林一一句容县宝华山下,一个只有13户人家的小山村一一亭子公社王庄大队大棚生产队下放劳动。</h1><h3><br></h3><h3><br></h3><h3><br></h3> <h1>父母是带薪下放劳动的,因此全家在生活上有基本的保障。这是毛主席有宽广的胸怀和党的干部政策好,为父母今后的复出留下了伏笔和后路。</h1><h3><br></h3> <h1>国家还拨款和下达建材计划,在山沟里给我父母建造了三间瓦房。当年父母每人每月的粮食供应标准,也从25斤调整为45斤,吃饱饭,有力气,好劳动哦。</h1><h3><br></h3> <h1>父亲1944年在上海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因此他在农村劳动三年之后,就被安排到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了。母亲担任生产大队党支部委员和妇女主任,在农村劳动了七年之后,被安排担任一所国营旅社的负责人。</h1> <h1>当年,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亭子是个好地方。</h1><h1>那里有一座山叫胄王山,山下有个村庄叫达姬村。传说村里有一个叫达姬的姑娘,有一天上山砍柴,她无意中发现了一面宝镜,上面写了四句诗:“胄王一座坟,能发江南人。要想得此墓,只需用宝镜。”后来,人们就建了一座庙,取名“达姬庙”。</h1><h1>也有传说,当年纣王的后人迁居到了这里,胄王、达姬应为历史上的纣王、妲己,胄王、达姬疑为笔误。<br> 宝华山南侧还有个一个村庄叫华山村,相传是“华山畿”故事的发生地。《华山畿》是南朝乐府民歌,是《梁祝》故事的雏形。<br>关于武岐山的故事更多,过去山顶有一座道观名武岐殿,山下有个村叫道士庄。山上终年云雾缭绕,盛产名茶。<br>1915年武歧山茶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br>地处群山之中的亭子,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后方医院和游击活动区之一。陈毅在茅山打游击时,经常来亭子一带活动,这里是新四军的根据地。</h1> <h1>我们家下放的亭子公社王庄大队大棚生产队,既无电灯,也没有自来水,还不通公路,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民善良,并远离尘嚣,俨然是一处世外桃源。</h1> <h1>1976年2月26日,我们全家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那时,父亲己经恢复工作,但母亲仍在农村下放劳动,而我则要到远在东北的董存瑞生前所在团去当兵了。</h1> <h1>临行前,爸妈总有点依依不舍,他们对我千叮咛、万嘱咐,最后由爸爸执笔,在我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写了一封亲笔信。</h1><h3><br></h3> <h1>爸爸是用毛笔书写的,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母爱和对我的严格要求及期望。<br>爸妈都是在战火连天的年代参加革命的,经历过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他们毅然将我这个独子,送到千里之外的东北去当兵,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h1><h3><br></h3> <h1>这本留有爸爸笔迹和爸妈嘱咐的笔记本,随着我到东北、赴湖南、回江苏,43年的四海闯荡和无数次搬迁,一直完好无损。<br>这是我走上革命道路时,爸妈为我指引的前进方向,也是我的初心。<br>43年来,我不忘初心,恪尽职守,攻难克艰,战胜凶顽,奋勇前行,没有辜负爸妈对我的殷切期望。</h1> <h1><b>1979年长沙炮校放暑假,这是我当兵后第一次回家探亲。那一年,部队配发了可以钉领章外穿的草绿色短袖衬衣。<br>7月8日,全家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几年不见,两个妹妹长高了。</b></h1><h3></h3><h3></h3> <h1><b>1979年9月,省委组织部和省公安厅重新安排了父母的工作。<br>1980年6月,我从长沙炮校毕业后回家探亲。这时,爸妈又重新穿上了警服,显得精神焕发,看起来年轻了不少。</b></h1><h3></h3> <h1>1984年8月,我的儿子在无锡出生后,父母十分高兴。母亲买了许多鸡和鸡蛋来无锡看望孙子,并与我们居住了一段时间。这是我陪母亲到无锡鼋头渚公园游览,在‘’包孕吴越‘’景点处的留影。</h1> <h1>母亲是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她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人民公安和人民司法工作,贡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h1> <h1>这是母亲离开家乡30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山东老家,与三位妹妹的合影。</h1><h3></h3> <h1>母亲是恪尽职守的优秀共产党员。母亲一辈子勤奋好学,革命事业心、责任心强。 她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母亲工作过的所有单位的领导和群众,对她都是有口皆碑,一致好评。</h1><h3><br></h3> <h1>母亲是意志坚强的共产党人。她的一生很不平凡,她不但面临过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的磨难,还遇到过许多艰难险阻。对此,母亲总是以惊人的胆魄和毅力迎接挑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闯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关口,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光明和希望。</h1> <h1><p>(这是母亲的二级金星荣誉奖章证书)</p><p></p></h1><h1>病重期间,母亲对前来探望她的单位领导说,面对病魔,我一定会坚强。母亲是一个说到,就一定能够做得到的人。面对病痛的折磨,母亲始终一声不哼,用十分平静和安详的神态,走完了她人生的历程。</h1><br><br><p></p> <h1>(这是母亲的二级金星荣誉奖章)<br>母亲是品德高尚的人。她对党赤胆忠心,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服从领导,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克己奉公;坚持原则,爱憎分明;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自律,一身正气;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乐观豁达,意志坚强;生活健康,情趣高尚;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一辈子喜欢助人为乐。</h1><h3> </h3> <h1>汶川发生大地震时,母亲已经病重。但她仍心系灾区,多次主动捐款给灾区人民,并积极交纳了特别党费。她用自己临终前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自己是一个坚决听党的话,心中装着人民、装着他人,有崇高思想觉悟的离休老干部。</h1><h3></h3><h3><br></h3> <h1>(这是母亲的离休证)</h1><h1>母亲是家庭的栋梁和主心骨。母亲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她事必躬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她伟大的母爱和优秀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着子女和儿孙。</h1><h3><br></h3> <h1>母亲一辈子辛勤操劳,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十分关心儿女和子孙的健康成长。<br>在子女上学、参军、提干和婚姻等人生重大转折之时,总是母亲竭尽全力及时提供了最关键的帮助和指导。<br>在子女事业有成,一帆风顺之时,总是母亲首先送来祝福的话语,并及时提醒子女要戒骄戒躁,克己奉公,争取更大的进步。</h1> <h1>当子女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总是母亲挺身而出。她不但送来关心和温暖的话语,还给予倾囊而出的资助,并鼓励子女要学会勇敢,学会坚强,迎接挑战,去争取最后的胜利。</h1> <h1>母亲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光荣而伟大的一生。</h1><h3></h3> <h1>她是党的好女儿,人民的好干部,我们的好母亲。母亲80年的人生历程和60年的革命历史,给我们子女留下了极其宝贵、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h1> <h1>(这是父亲亲笔为母亲填写的干部履历表)<br>在这个世界上,生我养我,最最疼爱我的那个人,我亲爱的母亲与世长辞了。她与我和我的亲人们,她与她的同事们、战友们,永远分别了。<br></h1><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亲爱的母亲,您在九泉之下放心吧!您对我们一贯的教导和临终的嘱咐,我们儿女和子孙一定牢记在心,永世不忘。</font></h1><h3><br></h3> <h1>我们一定会好好工作,做一个像您一样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h1> <h1>(2007年10月16日,在母亲80寿辰时,父母相偎合影)<br>母亲去世八年后,父亲无疾而终,也离我们远去了。<br>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的恩情,将永远怀念他们!</h1><h3><br></h3> <h1>亲爱的父亲母亲,您们安息吧!<br>亲爱的父亲母亲,来世我还做您们的儿子!<br>亲爱的父亲母亲,您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h1><h3><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5wlunu?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珍贵文物:人民解放军《入城纪律》</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vjdmbnn?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父辈难忘的战斗:冰血长津湖</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kmk7ft9?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生命中最应该珍惜的地方</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428mjk9?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无悔的选择:我的军旅我的路</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9hu4klb?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褪色的记忆:我的青春我的校</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bsi3i3a?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遥远的呼唤:我的战友我的炮</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57z47k?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永久的缅怀:我的英雄我的赞</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yihoy4?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心中的灯塔:我的书记我的师</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