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是波罗的海风,拂过东欧泛葱茏…续篇三》发出后,收到许多美友、旅友和朋友的关注,众口一词就是:"篇中的《从奥斯维辛到柏林墙》写得太好了!"</h3><h3><br /></h3><h3>美友贝贝说道:这样的描述,让我真的如同行走在历史的长路上。</h3><h3><br /></h3><h3>朋友大志感叹:不放过历史的细末,启迪出未来的走向之作。</h3><h3><br /></h3><h3>驴友海云天老师更是盛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h3><h3><br /></h3><h3>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夸赞!《从奥斯维辛到柏林墙》,是同行车友荒野挥挥笔写就的佳作。</h3><h3><br /></h3><h3>柏林,难忘柏林。<br /></h3><h3><br /></h3><h3>图为查理检查站。</h3><h3><br /></h3><h3>1961至1990年,此检查站是来往于两个柏林之间的外国人和外交官的的主要通道。这个冷战时期的象征,现在成了旅游热门景点。</h3> <h3>据说,图中装扮成美军士官的人,是些流浪汉子。游客挽着他们合影留念,须奉上两个欧元…</h3> <h3>刻意保留下来的一段柏林墙,它,就是历史,就是过往。</h3> <h3>中央纪念馆(地下),亦称大屠杀纪念馆。</h3><h3><br /></h3><h3>地面由2711块类似石棺的水泥墩砌就,波谰起伏间更显沉重肃穆之气氛。</h3> <h3>勃兰登堡门下卖食品的小贩老人。</h3> <h3>柏林米特区的街道。</h3> <h3>苏联红军纪念园的临街大门雕塑。</h3> <h3>胜利纪念柱。</h3><h3><br /></h3><h3>1864年为庆祝普鲁士在普丹战争中获胜而建,到1873年举行揭幕仪式时,普鲁士又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给予纪念柱和雕像以新的含义。</h3> <h3>国会大厦外景。1894年由保罗.瓦尔特设计。</h3><h3><br /></h3><h3>据说,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戈培尔等人于绝望之中自杀于国会大厦的地下室工事内……</h3> <h3>离开柏林市中心,我们西南行35公里,住进小城波茨坦。<br /></h3><h3><br /></h3><h3>波茨坦的宫殿和庭园,被森林和湖泊簇拥环绕,都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徜徉其间,度过那无忧无虑的半天时光,是一种至高的享受。</h3><h3><br /></h3><h3>波茨坦的为人所熟知,更是因为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商讨对德处置问题并解决战后的欧洲一系列问题,同盟国军在这里(釆茨利恩豪夫宫)召开了著名的波茨坦会议……</h3><h3><br /></h3><h3>是夜寻找住宿处时,风飘雨骤,以致于身在波茨坦市有名的荷兰街区(街道两旁成片的品字型红砖屋)的我们,躲在酒店里不敢外出,没有留下一幅照片。 此图是十月八日清晨醒来,我推窗一看酒店内庭的景象。</h3><h3><br /></h3><h3>区区四层的楼高,窗外的逃生(紧急情况下)梯配置令我印象深刻。</h3> <h3>游览采茨利恩豪夫宫时,雨仍在下个不停,令人沮丧。</h3> <h3>波茨坦,被易北河、哈弗尔河以及众多的湖泊和森林簇拥围绕,风景如画。</h3><h3><br /></h3><h3>采茨利恩豪夫宫,并非花团锦簇、金碧辉煌的宫殿,只是座德国王储威廉王子和其妻子修建的一座充满田园气息的英国式乡村别墅,却因1945年在此签定有关处理战后德国问题的《波茨坦协定》而闻名于世。</h3><h3><br /></h3><h3>别墅一角。</h3><h3><br /></h3><h3><br /></h3> <h3>这里,房舍仍是当时模样。</h3> <h3>曾经在五星花坛前端坐、引领世界历史巨变的三位巨头,都早巳仙逝而去……</h3> <h3>及至转移到无忧宫公园外,天气豁然开朗,天蓝云白,令人心情愉悦灿烂起来。</h3><h3><br /></h3><h3>将车停在一树荫下,我找到了两处野景(即旅游册子上没有注明的景观)。</h3> <h3>野景不野,大有来头!</h3><h3><br /></h3><h3>此处名唤"废墟山",残存着大水池、剧场墙、巴洛特利柱廊、金字塔等遗迹。</h3><h3><br /></h3><h3>这里是1748年为腓特烈大帝而修建的一系列建筑物。</h3><h3><br /></h3><h3>1945年4月,因战事(苏联红军从空中及地面攻击柏林)严重受损。</h3><h3><br /></h3><h3>如今,这一组建筑物默默无语,供人凭吊……</h3> <h3>无忧宫公园内。</h3> <h3>广阔的无忧宫公园位于波茨坦西部,占地面积290公顷,模仿18世纪法国庭园风格,由普鲁士王国一流的园林建造大师勒内设计督工而成。</h3><h3><br /></h3><h3>无忧宫内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水鸟嬉戏,一片摄人心魄的瑰丽风光……</h3> <h3>无忧宫殿内一景。</h3> <h3>正是晚秋时节(十月八日了),花叶正红。</h3> <h3>波茨坦宫殿和庭园,万般锦绣。</h3><h3><br /></h3><h3>游览以无忧宫公园为中心点,东西两翼都看遍的话,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我们的时间太金贵,只得离开它。</h3><h3><br /></h3><h3>无忧宫外,我们驶别。</h3> <h3>波茨坦,是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城市。 机动车道,自行车及行人道条分缕置。</h3><h3><br /></h3><h3>在这里,"各行其道"不是一项规定和口号,而是一种享受,你说对吗?</h3> <h3>中午十二点五十分,到达波茨坦南边一个叫施伦肯道夫的小镇。</h3><h3><br /></h3><h3>美女听月眼尖,一脚刹车,三台车次第停在一个泊弯内(刚刚好,仅仅是三个车位)。车边,恰恰就是一泰式歺馆,我们的午餐,就这了。</h3> <h3>车到布吕克,公路傍着上弗莱明天然公园的森林向前延伸。<br /></h3><h3><br /></h3><h3>车行至这样的公路上,那感觉,你懂的!</h3> <h3>米特尔马克地区的公路旁,草青青,天蓝蓝……</h3> <h3>世界遗产名录地 —— 维滕贝格。<br /></h3><h3><br /></h3><h3>下午四点,我们抵达这里。</h3><h3><br /></h3><h3>福音教堂外。</h3> <h3>及至见到它,不禁……</h3><h3><br /></h3><h3>集市广场上。<br /></h3><h3><br /></h3><h3>我分明看到"庆典、500周年…"的字样。</h3><h3><br /></h3><h3>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叹?</h3> <h3>走在如同一座露天博物馆的维膝贝格老城内,我们仍然可以强烈的感觉到16世纪成为德国政治、文化和艺术成就中心的这个小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氛围,而像珠宝串在一起的各个年代的石砌建筑,更是一幢幢洞开的历史书库,任你入内探索和发现……</h3><h3><br /></h3><h3>你可知道,那个时候的维滕贝格,人口不过数千,却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它就一度成了引领航船破浪前进的灯塔,成了"德国政治、文化历史和艺术成就的中心"。</h3><h3><br /></h3><h3>这是为什么?</h3><h3><br /></h3><h3>让我们将眼光定格在1517年10月31日这天的早上:</h3><h3><br /></h3><h3>《面对马丁.路德的勇敢,今天的我们应羞愧难当》</h3><h3><br /></h3><h3>以公元1517年10月31日为时间节点,这之前的中世纪的欧洲,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愚昧、最无耻、最封建的基督教时代。政教合一的架构、教庭与各国皇室的勾连,让整个欧洲步入了恐怖世界。</h3><h3><br /></h3><h3>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教,妇女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科学的探索和发现,会遭到杀身之祸。</h3><h3><br /></h3><h3>意大利科学家采科.达斯科里因为论证地球是圆形的,被宗教裁判所以火刑烧死。</h3><h3><br /></h3><h3>思想家布鲁诺维护日心说、宣传与基督教不同的神学观点,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h3><h3><br /></h3><h3>捷克布拉挌大学校长扬.胡斯批评德国封建主与教会勾结,对民众进行压迫和盘剝,被教会处以火刑。</h3><h3><br /></h3><h3>……</h3><h3><br /></h3><h3>历史走到1517年10月31日这一天,身为神学博士、专职牧师、维滕贝格大学教授的马丁.路徳,扬起手中的铁锤,将号召进行宗教改革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城堡(福音)教堂的大门上,大声疾呼: 宗教必须改革!</h3><h3><br /></h3><h3>他呐喊:在上帝面前,人人得以平等;</h3><h3><br /></h3><h3>他反对:教会以种种说教去敛财(例如形同规定的售卖"赎罪卷");</h3><h3><br /></h3><h3>他直言:信众的财富就是福音(不可剥夺);</h3><h3><br /></h3><h3>他确信:我是民族的战士、我是上帝话语的奴仆。</h3><h3>……</h3><h3><br /></h3><h3>罗马教庭将马丁.路德定罪、逐出教会、剝夺教职。德意志皇帝向他开出通缉令。流离失所之际,马丁路德受到死亡威胁。</h3><h3><br /></h3><h3>然而历史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这一年成为了宗教改革的起点、元年。借助印刷机的诞生,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被印成小册子,传播到整个欧洲(还好,那个时候没有官方出版署、没有"防火墙")。</h3><h3><br /></h3><h3>好在,历史总会向前行!在这以后,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基督新教得以确立,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慢慢滑向尽头(你看,沿续到今天,人们在参观各处的教堂特别是欧洲的那些个著名的、结构极其宏伟的大教堂时,都没有"门票"一说,就得益于宗教改革的余荫)……</h3><h3><br /></h3><h3>那以后的1546年2月18日的一个风雪之夜,马丁.路徳病逝于离维滕贝格不远的他的家乡(出生的地方),身边只有他的亲属和朋友(没有医院特护、没有教会慰勉)。</h3><h3><br /></h3><h3>其实,以马丁.路德当时的身份(神学博士、专职牧师、大学教授),他完全可以在体制内享受好处、接受仰慕、富贵荣华。他身体力行的改革伟业,并未为自己带来私利和实惠(反之是死亡威胁和流离失所)。然而,他撒下的思想光辉,却照亮了宛如漫漫长夜之中的宗教变革之路,遗惠至今……</h3><h3><br /></h3><h3>不知道怎么回事,走笔至此,我突兀地想起我们的"改革"现状来: 走过四十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其他改革裹足不前。生活水平提高之际,贫富悬殊不断拉大。难以尽数的官员和利益集团,假改革之名,行自肥之实。"腐败分子贪腐胃口之大、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习近平总书记语)……</h3><h3><br /></h3><h3>其实,四十年来,其余的都不谈,只说贫富差距大这一项(巨富与赤贫的差距,何上千倍万倍),总设计师邓小平老人家早有定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地走了邪路了"。</h3><h3><br /></h3><h3>斯言在上,夫复何言?</h3><h3><br /></h3><h3>将思绪拉回来,我只想说一句话:面对马丁.路德的勇敢,今天的我们应当羞愧难当!</h3><h3> ———完———</h3><h3><br /></h3><h3>怪不得呀,十月三十一日未到,维滕贝格已然是热闹庆祝宗教改革500周年的模样。</h3><h3><br /></h3><h3>图为城堡教堂(福音教堂)。</h3> <h3>通往集市广场的道路两旁的建筑。</h3> <h3>古城中心的双塔教堂。</h3> <h3>城堡(福音)教堂的大门,95条论纲钉在其上(青铜复制品)。</h3> <h3>小城,有小溪水流过,潺潺流淌的水波,向到访的游客诉说着过往。</h3> <h3>福音教堂内,信众在排练歌曲节目,十月三十一日,整个维滕贝格,到处会歌声飞扬。</h3> <h3>随意在小城的某个角落,你似乎都会感到,这里,或许就是马丁.路德生活、居住过的地方。</h3> <h3>集市广场上。</h3><h3><br /></h3><h3>一左一右,矗立着马丁.路德和菲利普.梅兰希顿(基督新教神学家、宗教改革家、教育家,马丁.路德改革行动的坚定支持者)的站立铜像。</h3> <h3>不懂酒、不会喝酒的我,从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维腾贝格小城带回了两件纪念品,一个是印有路德头像的冰箱贴(同行驴友、长沙基督教会的王院长硬是狠心从我手中夺了去,我知道,我必须从了她),一个是这瓶印有马丁.路德头像的小酒。</h3><h3><br /></h3><h3>这瓶小酒,我会永远珍藏!</h3> <h3>维滕贝格别后,在它西边不远处的小镇子科斯维希住下。次日(10月9日),阳光明媚,我们到访易北河畔的德绍-沃利茨园林。</h3><h3><br /></h3><h3>步行进了园子,立马叫苦不迭 这园子太大了!</h3><h3><br /></h3><h3>既然进了,它又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那么,就只有硬着头皮迈开脚步走下去的不二选择啦,权当难得一回的长距离徒步吧!</h3><h3><br /></h3><h3>园林的入口大门。</h3> <h3>漫步园中,置身于易北河和穆尔徳河两河相汇原始河滩的风光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秋高气爽的味道。</h3> <h3>园中的沃利茨宫殿,建于1769年。</h3> <h3>田园风光,一览无余。</h3> <h3>青滕红叶罩房墙。</h3> <h3>湖光水色清澈,小桥橫卧波澜。</h3> <h3>老渡待舟来。</h3> <h3>路易西欧姆宫。</h3> <h3>绿荫掩映下的乔治吉姆宫。</h3><h3><br /></h3><h3>占地110公顷的园林面积太大,唉,这个上午,我们简直都走残了……</h3> <h3>走残了,也得走,只因风景在前头。</h3><h3><br /></h3><h3>你也走,我也走,流浪他乡忘苦愁!</h3><h3><br /></h3><h3>说来也好笑: 园子大了,一路撒欢狂奔的十二位驴友,不知不觉地分成了四拨人马,首尾不能相见,时不时会传来寻人的吆喝声,却总是看不到驴影儿……</h3> <h3>沃利茨园林内的各种景致,次第映入眼帘。</h3> <h3>树叶渐黄,秋光正好!</h3> <h3>园中景物。</h3> <h3>美女翻译官(红衣者)玛格丽特与财务官红红(后者)加上我,三位可能是最后的一拨人马(乘坐拉拉渡上了湖面上的一个小岛)。</h3><h3><br /></h3><h3>说"走残了,走残了!",可不是我的矫情,而是美女翻译官时不时冒出来的一句刺激我的话,每当她一说,我就紧张,唯恐累了她。而同时,心里又在抱怨她:自己夫君给你安排的豪华、舒适的旅游项目,又不去,非得跟着我自驾流浪,要怎么说你才好?!</h3><h3><br /></h3><h3>夫君、豪华、舒适的旅游项目,此话怎讲?(她的夫君,说出来会骇得你一滾, 某省旅游研究院首席专家、女子大学教授、导游协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某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马先生)。</h3><h3><br /></h3><h3>所以,玛格丽特美女,走残了,也莫怨我,哈哈!</h3> <h3>一行人出得园子,在大门口外啃的啃面包,吃的吃榨菜萝卜(国内带去的,还有余货),路歺毕,下一站,拥有千年以上悠久历史的奎徳林堡。</h3><h3><br /></h3><h3>我曾经在2014年到访过奎德林堡,这次凭老经验寻着一处林荫道安排三台车泊下(其时巳是下午四点多了),手一指前方高坡处的城堡,告诉大家停留两小时参观,然后继续向南边的魏玛古城赶一段路。</h3><h3><br /></h3><h3>我倒是盘算得有蛮美,正快要在车上懒洋洋地进入梦乡,不料想十一位驴友回到车旁敲起了车窗(不过才二十分钟吧),误了我的一帘好梦。</h3><h3><br /></h3><h3>唉,人算不胜天算,城堡内部整修,不能入内参观。</h3><h3><br /></h3><h3>图为奎德林古城堡(亦称雪堡,係神圣罗马帝国的先皇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于公元919年建造,之后成为各代皇宫的离宫)近旁。</h3> <h3>虽是仅仅二十来分钟时间,听月美女却是一路上留意着是否有合适的客栈酒店(没有预定,一次要安排12人住下,一路上寻找客栈真是难为她了),见面对我说: 阿里里,这个小城太美丽了,住不住?</h3><h3><br /></h3><h3>住不住?我一瞟各位驴友亲们的眼色神情,心中有数,敢情这二十几分钟的一路上,他们串通好啦?!</h3><h3><br /></h3><h3>当下大喊:住!</h3><h3><br /></h3><h3>在一处庭院客栈(离老城中心广场二百米)安顿下来,弄完晚饭,乘夜先游览一番。</h3> <h3>夜色里的奎徳琳。</h3> <h3>住下,真是对了。</h3><h3><br /></h3><h3>美仑美奐的小城之夜,让我惊喜不已!</h3><h3><br /></h3><h3>刹那间想起2014年到访这里,怎么没有如此美妙的感觉?</h3><h3><br /></h3><h3>哦,那次是在白天,现在是在夜里。日落月升,天象变幻,小城当然显得不一样了。</h3><h3><br /></h3><h3>真是,住在此,太对了!</h3> <h3>奎徳林堡老城到底有多美丽?</h3><h3><br /></h3><h3>这么说吧: 这个千年以上悠久历史的老城,却幸运地在战争风云中幸免于难,保留着从巴洛克、文艺复兴到青春艺术的各种风格的建筑物,特别是那种古老木制木框架构的房屋和大卵石铺路的小街小巷,形成奇特的建筑景观。</h3><h3><br /></h3><h3>专家评论说: 奎德林堡是萨克森鄂图大帝王朝统治时期的东法德帝国的首都,从中世纪开始就是一个繁荣的商业都市,保存完好的木框架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城市的杰出典范……</h3><h3><br /></h3><h3>没有任何疑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奎德林堡老城区(含城堡)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br /></h3><h3>感谢我的驴友车友们的"串通一气",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14年到此地,匆匆忙忙看过城堡后就离开了,与老城区失之交臂),并在次日上午(10月10日)在老城区尽情观光。</h3><h3><br /></h3> <h3>夜色笼罩下的老城。</h3> <h3>最具宁静魅力的木框房。</h3> <h3>这种木框架结构的房屋,在小城里有1200多座。</h3> <h3>呈扇形铺展开来的集市广场,是老城的中心地带。</h3> <h3>街渠里(连接波德河)清清澈的流水,从城市中心哗啦哗啦地流过。</h3> <h3> 想一想,要是你在这里有哪怕是一间房子,会是什么样的"赶脚"?</h3> <h3>小城太宁静哟。</h3><h3><br /></h3><h3>此时,卵石铺就的小巷,走过来我们的青年企业家鱼得水先生。</h3> <h3>这个小城,人口不到五万(当然,每年湧入的观光客近百万),流传后世的有着女巫传说、白马传说,公元九百年时就是一个战略要塞,十五世纪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数量众多的精巧而光鲜靓丽的住宅沿着弯曲的街道与集市广场相连接……</h3><h3><br /></h3><h3>请你说说,这个城市美不美???</h3> <h3>奎德林堡集市广场上古老的喷泉。</h3> <h3>市政厅。<br /></h3><h3><br /></h3><h3>说起市政厅,同行驴友珊珊(赫赫有名的图书馆学研究中心专家哟)在记叙此处的文中一不留神就醒了门子,她这样写道:"最记到奎德林堡城市政厅方便一事。我们一队人马在队长的带领下入得大厅里装模作样问个不停,其实眼睛到处在打流星,总算找到哒一处不收费的"WC",痛痛快快解决哒……"</h3><h3><br /></h3><h3>唉,哪里是一开始就想"解决"那个问题落?</h3><h3><br /></h3><h3>真相是: 我们全体人马到达那里,不知道里面是何所在,门口又冒掛任何招牌,一致判断可能是个愽物馆,推开虚掩着的大门鱼贯而入,一楼无人(包括类似于门卫室的房间);上二楼,所有房间门关着,走廊上无人;上三楼,我们叽叽叽呱呱的声音终于惊动到一间屋子里走出来两位男士,笑嘻嘻地道声早上好,问我们要做什么?</h3><h3><br /></h3><h3>我问道:这建筑物是博物馆还是教堂?</h3><h3><br /></h3><h3>两男士异口同声答: Town hall. </h3><h3><br /></h3><h3>一路走来,我们都将市政厅称为 City hall. 猛然听到德国口音的 town hall, 我们一众人包括能听懂英文的五位,居然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及至脑子恢复通电,大家面面相觑哈哈一笑,在"拜拜"声中滾下楼去……</h3><h3><br /></h3><h3>下得楼来,正好门口房间内一男士张望着我们,我们的女驴友们毫不客气张口就问:Where is W.C ?</h3><h3><br /></h3><h3>在那位职员男士的指点下,大家痛痛快快地"解决"了问题。</h3><h3><br /></h3><h3>下了台阶,我回首遐想:这门口,一没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牌子,二没有保安警察,太寒酸了吧,哪像我们大天朝的气派呀……</h3> <h3>美景看罢,这两位手不闲着(玛格丽特翻译官和红红美女)。问她俩买了什么?笑哈哈地冲我一句:你冒寻到唉!广场边上有家 Made in German 的产品专卖店。</h3><h3><br /></h3><h3>她俩真是: 观景购物两不误哟!</h3> <h3>离开奎德林城,直线南下近一百公里,来到魏玛古城。三车依序停放在一溜矮墙边,一条落满红叶的小路,引我们步入了一处幽静的所在。</h3> <h3>哟嗬,不怕不吉利呀,这是一处旧墓地。</h3><h3><br /></h3><h3>林荫道末端,一座灰色圆顶小教堂,里面安放着大文豪歌德和席勒的棺木,还有大公爵卡尔.奥古斯特的石棺…</h3> <h3>这处园中的俄罗斯教堂。</h3> <h3>魏玛时代(State Weimars)的享堂前,对谈中的王院长(蓝衣者)和美女听月(着红衣)。</h3><h3><br /></h3><h3>呀,古风拂面,黄叶满地…</h3> <h3>如图,由远及近众美女:DD、听月、王院长、珊珊。</h3> <h3>向古城中心走,途经一博物馆,里面正展出由猿变人的科普内容。</h3><h3><br /></h3><h3>大家似乎于此并无兴趣,只得一掠而过。</h3><h3><br /></h3><h3>只是这座建筑的格局哟,令鱼得水和我多看了几眼……</h3> <h3>魏玛古城载誉之隆,没有任何城市可与之比肩。</h3><h3><br /></h3><h3>"德国文化艺术的心脏、德国音乐的中心、德国小巴黎、德国的雅典、德国的精神首都……"。</h3><h3><br /></h3><h3>这里曾经群星璀璨、熠熠生辉,随手举出几位主角吧:歌德、席勒、李斯特、克拉纳赫、罗米斯开斯、尼采、 贝多芬、巴赫 ……</h3><h3><br /></h3><h3>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更是直言:魏玛不是一座有花园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花园!</h3><h3><br /></h3><h3>魏玛古城在18世纪的欧洲开创了文学和艺术的崭新时代,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此外,魏玛城中祟尚自由精神的氛围也促成了1919年德国最早的民主主义宪法《魏玛宪法》的诞生(十四年后,鼓吹国家社会主义、一个领袖、一个国家、一个党的希特勒上台,扼杀了魏玛共和国。这个,是另外的话题)。</h3><h3><br /></h3><h3>一九九八年,魏玛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h3><h3><br /></h3><h3>图为小广场上的女马车夫在候客,她身后的淡黄色房舍,是现今的歌德博物馆、故居(1831年歌德病逝于其间)。在这里,歌德完成了他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h3> <h3>歌德与席勒的纪念雕像。</h3><h3><br /></h3><h3>身后的建筑,是德国国民剧院,在1919年于这里召开了国民议会,通过了《魏玛宪法》,德国由过去的君主制帝国转变为民主共和国。</h3><h3><br /></h3><h3>如今,这剧院前的雕像成了魏玛城的象征、魏玛城的骄傲。</h3> <h3>魏玛王宫城堡(博物馆)的侧门。</h3> <h3>王宫城堡的中庭。</h3> <h3>卡尔.奥古斯特大公(1757-1828)座骑像。</h3><h3><br /></h3><h3>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资助,使璀璨的群星们(例如歌德、席勒、巴赫)带着星光奔向魏玛,也让魏玛小城攀上了德国古典艺术的高峰。</h3> <h3>集市广场上的喷泉池和市政厅。</h3> <h3>席勒故居(愽物馆)。</h3> <h3>大象酒店。</h3><h3><br /></h3><h3>往事如烟,当年,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路德及后来的纳粹党魔酋希特勒,先后都在这家酒店二楼的阳台上发表过演讲……</h3> <h3>卢卡斯.克拉纳赫(《苹果树下的圣母》、《逃亡途中的小憩》、《帕里斯的审判》是其著名的画作)故居。</h3> <h3>传统与现代共荣,城镇和自然媲美。</h3><h3><br /></h3><h3>魏玛小城,使人惊艳其美,赞叹其色彩缤纷。</h3><h3><br /></h3><h3>街头一瞥。</h3> <h3>毫不起眼的李斯特故居(1869-1886李斯特居住于此)。</h3><h3><br /></h3><h3>在这里,他创作了传世名作《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h3> <h3>街角的雕塑。</h3> <h3>一处教堂内。</h3><h3><br /></h3> <h3>登临高处望魏玛。</h3><h3><br /></h3><h3>安徒生说: 魏玛是一座带城市的花园。</h3><h3><br /></h3><h3>他没有说错吧?</h3> <h3>街边綠地里。</h3><h3><br /></h3><h3>实在遗憾,时间不允许我们再去占地面积近六十公顷的伊姆尔公园里走一走。那里面,有歌德恋人夏洛蒂的故居,有莎士比亚塑像,有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有歌徳山庄,更有清清的伊尔姆河水,由南向北,淌过公园中央……</h3><h3><br /></h3><h3>不由得长叹一声:留待来年吧。</h3> <h3>离魏玛,向西南方向行驶。一路寻觅,听月、DD两位美女齐心协力,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家位于瑞波德莎森的湖畔运动休闲宾馆,条件好极了,价格妙极了。</h3><h3><br /></h3><h3>山光水色中,十二驴友美美地睡了一觉。</h3><h3><br /></h3><h3>这个时候,是十月十一日的早晨。</h3><h3><br /></h3><h3>下一个目标地 阿沙芬堡。</h3> <h3>湖畔。</h3> <h3>依着公路、傍着湖边的酒店的前坪。</h3> <h3>阿沙芬堡,是我们这次中.东欧自驾游之旅的最后一个观光旅游地点。 从这里去法兰克褔国际机场,就只有七十余公里的路程了。</h3><h3><br /></h3><h3>如此这般,明天清早,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直接到机场还车、登机,比较方便嘛!</h3><h3><br /></h3><h3>屈指一算,我们十二驴友车友,此次中、东、北欧(芬兰)流浪,加上往返飞机上的两个夜晚,共计三十一天,其间探访世界遗产名录景点或者地点二十五处,沿途风景秀丽之所在不计其数,真是舟车劳累、滿心欢愉!</h3><h3><br /></h3><h3>要感谢荒野博士一路上的讲解述说,让我们得到历史文化风貌情怀的巨大收获;</h3><h3><br /></h3><h3>要感谢DD、艾伊、红红三位财务官的日夜统计核算操劳;</h3><h3><br /></h3><h3>要感谢以王院长、珊珊、一叶飘萍董事长、红红为首的后勤保障团队的万般辛苦(不对,这里不能说感谢,因为回来后所有的人都在抱怨:禾实得了,体重又增了!);</h3><h3><br /></h3><h3>要感谢主驾司机特别是听月、鱼得水两位的全程独自驾驶,精湛的驾驶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令大家赞叹不已。</h3><h3><br /></h3><h3>万里走东欧,没有不尽止的旅途。</h3><h3><br /></h3><h3>明年,流浪的驴友们,明年去哪里?</h3><h3><br /></h3><h3>你们说了算!!!</h3><h3><br /></h3><h3>图为约翰尼斯城堡,是阿沙芬堡的象征。</h3> <h3>城堡下边,是风光无限的美茵河。</h3> <h3>约翰尼斯城堡及宫殿,由原阿沙芬堡国王格奥.瑞徳主持于1605年至1614年间修建,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代表作之一。</h3><h3><br /></h3><h3>整个城堡内外墙垣,都是採用红色砂砾岩条石砌成,十分独特。</h3><h3><br /></h3><h3>现在,这里面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州立艺术馆、城堡博物馆,在其间,游客可以看到巴伐利亚最大规模的克拉纳赫等人的油画原作,可以欣赏博物馆内生动再现的昔日人们的生活场景……</h3> <h3>一路流浪到此,她们仨似乎依然兴致勃勃,丝毫没有倦意。</h3> <h3>恢宏的城堡外,就是露天集市广场。</h3> <h3>财务官小艾伊惦记着今天的晚餐,心无旁鹜地选购菜肴。</h3> <h3>市场里的水果品种繁多。咦,好像晚歺没有上水果嘛!难道,是忘了买啦?</h3> <h3>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想要投宿于此,开着车兜了几个圈(时间还是上午十二点不到咧)却找不到可容我们十二人的酒店。原来,当天这阿沙芬堡有个什么音乐活动演出,许多酒店早早就客满了!</h3><h3><br /></h3><h3>无可奈何之下,我们継续向机场方向推进。</h3><h3><br /></h3><h3>且行且打探,一直到离机场只有27公里的一个叫朗根的小地方,安顿下来。里外一瞧,许多赶飞机的游客都住在这里。</h3><h3><br /></h3><h3>图为所住酒店大堂一瞥。</h3> <h3>时间巳是十月十二日上午。归还了所租用的、陪伴了我们二十九个日日夜夜的车辆后,四位司机松了一口气,合了一幅影。</h3><h3><br /></h3><h3>不简单呀!29个日子,往返纵横七个国家,驱驰里程6450公里,圆满结束中、东欧七国的流浪,无事故、无违章,有辛苦、有收获!</h3><h3><br /></h3><h3>特别是美女听月、企业家鱼得水两位,全程均一人驾驶,精湛的车技,忘我的付出,令所有乘员感激深深。</h3><h3><br /></h3><h3>有你们,真好! 【 全篇完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