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一年一一盘点,读过大约60本书。</h3><h3> 不惯喧嚣,独处,读书固然宁静,但那种宁静之下,依然是波澜起伏,好比宁静的土地之下,岩浆依旧奔腾不息。</h3> <h3> 农历丁酉,大年29,成都,阴天,阴冷,这一天是全世界最有情的一天,情人节。躲在阴冷的屋子里,读书,书尽,人世间却还在不停折腾,怎么折腾都无外乎折腾个你去我来,谁打倒谁,对于大人物来说,什么事都会过去,或许什么事都可以您高兴了再折腾回来。而小老百姓只有躲,因为躲是一种人性。</h3><h3> 故事,总该有个温暖的结局,哪怕是虚拟杜撰,结局不是理想,它是梦境,走到哪里,都跟在哪里,好比是阳光下或灯光下你的影子,你活着,它就会动。</h3><h3> 我无数次有自己的影子陪伴,但只有寥寥几次,我端详过自己的影子,想到时间、想到以往,独不念将来,那个影子在成都玉林的街头,它常常让我很自然地想起赵雷的《成都》和手嶌葵《The rose》,想起很多人和事,包括我的父母和其他……</h3><h3> 我喜欢人性,它让我在很多冰冷的日子想起歌。</h3><h3> <br /></h3> <h3> 人生遇合,自有定数。千万人之中,谁才是那个有情的知音,可以执手以待,一世相依。多少华美的筵席,千古相同,躲不过清淡散场,生命远去,余下孤独的看客,独自看红尘茫茫世路,飘忽风景。这是生命的规律,一如日出日落,万物枯荣,无可更改。</h3><h3> 那个时代,生活虽然清苦,但精神却异常饱满,经过只有深思没有第二种声音的动乱之后,他开始用文字,优美而坚定地说自己的话。</h3> <h3> 江户川乱步作为日本国民作家,其推理小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一代推理小说,他是日本推理小说之父。<br /></h3><h3> 我总觉得任何文字都是在说心事,体裁和背景对于沉迷于阅读的人来说,并不重要。</h3><h3> 我想的是——爱应该是有规则的,心存美好,才能相望或者遗忘,譬如说那些秋天里飘落的树叶,来年你还会看见或想起去看看她们,而中间的日子,是不知道怎么过来的。</h3><h3><br /></h3><h3><br /></h3> <h3> 17年3月,那段漂泊日子里,读了好多书。</h3><h3> 皮囊在讲他父亲,父亲有人不离不弃的照顾,依然是孤独的。孤独的原因往往是他有想法,有愿望。</h3><h3> 是的,很多人只有把自己当成人,自己才会在意自己,因此任何人关心你都应该视为奢侈品的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不能持续的客气。</h3><h3> 别轻易把自己的皮囊当人看,或许某一个角落,可以放下尊严,无疾而终。</h3><h3> 一段感情的终结,不是你做的不好,也不是你不用心,能说清楚的都不是感情。</h3><h3> 读完这本书,恰好是春分,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春分,你也可以理解为春天的分手,每一个词汇的含义和小说里划线部分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无可奈何的时候,被逼到不得不离开,末集兄弟,你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安慰,而是照顾好你自己。【安可给末集的话】</h3> <h3> 在很多无望而痴迷的爱情里,因为爱,才可以低头,才可以受尽委屈低下男人的头。<br /></h3><h3> 幻觉——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做一个被遗忘的旁观者吧,遗憾于没真正拥有一个人,这种感觉,读起来既落寞,又不能完全置身局外。</h3><h3> 读渡边淳一的书怕有几十本了,很多人感情犹如怪物,只是很多人并不知晓,现实世界分手的真正原因,他却知道,也说了。</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1> 阳光的下午,成都还很冷的春天里读完这本书。</h1><h1> 没有去看电视剧的原因是文字能带来更多的深意,所以我也不会去看电视剧。</h1><h1>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过境迁,多少人与事,情与仇,都会是过往云烟。抬头看路,人始终是用一种虚拟的未来引导自己默默前行,哪怕是一幅经不起风吹的沙画。</h1> <h3> 书的作者,1959年就去世了</h3><h3> 他在1953年批评中国——"但是,现在的中国,无论是料理、食器,还是书法、绘画,都衰颓得不堪入目了。"</h3><h3> 我无话可说。</h3> <h3> 从黑夜到黎明,阴雨天的上午,读完这本书。</h3><h3> 11月30日,是一个节点,从年初参与不看好的事,不是基于模式,而是基于不是同类的物种,到昨夜几乎是决定放弃一切,去从新开始。</h3><h3> 他不确定自己能用多少时间把你忘了,也不敢保证就能真的把你忘了。只能像现在这样,不吵不闹,不悲不喜。安安静静的与你,再无交集 。</h3><h3> 人有时放弃一个目标,是因为太容易离开,而忘记了其实最好的目标是重逢。</h3><h3> 《梦幻花》读了,悲剧来临之后,人通常在遗憾中内心充满的是仇恨、沮丧和沉沦,人忘记了新生,就没有未来。</h3><h3> 宽容、理解是过程其实是拯救,不是原谅。人的目标,不论年龄、信仰、行事习惯的个体因素,只要有责任,就要前行。</h3><h3>前行,剥茧抽丝的过程,坚韧。</h3><h3>安可,雨天于成都。</h3><h3> <br /></h3> <h3> 感谢翻译,翻译描写景物非常细腻。一个中产阶级无所事事地终究不可能在乡下呆一辈子,他充满锐气,才能在一部长达800多页的作品里不断贩卖他各种的观点,并把它们哲学化。这是一本典型写给别人看,并迫切需要别人看的书的书,因此主人不过是找了个清净的地方去写作,他的内心世界不平静更不寂寞。</h3><h3> 一个全身充满火焰的人。</h3><h3> 写作也是工作,只不过表现的形式是乡间生活。</h3><h3>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是学不来的。参考吧。</h3><h3> <br /></h3> <h3> 菜品,最容易有地域切割感和地域争斗。</h3><h3> 粉蒸肉,我在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都有吃过。红烧肉也是这样,湖北、湖南、四川以及四川到杭州做市委书记的苏东坡所在的浙江江苏一带。</h3><h3> 你好贬低谁?都不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存在是有原因的。以川菜里搭配桌席的一句话,叫:各是各的味。</h3><h3> 口味,有时是见识,更多的是性格。</h3><h3> 这本书是必须看的。</h3><h3> </h3> <h3> 很早,读过这本书,后来又读。</h3><h3> 我觉得一本书读两次已经很不错了,但有个聚会,中国餐饮界一个崛起品牌的高管说,他读过8次……</h3><h3> 努力是可以量化的一个词。</h3><h3> 这是一本成年前就该读的书。</h3><h3> 我一本正经的说。</h3> <h3> 一本正经的说完《定位》,再来说一下性爱。</h3><h3> 一脸严肃地告诉你——</h3><h3> 这是一本小样本调查报告。</h3><h3> <br /></h3><h3> <br /></h3> <h3> 起风了·菜穗子</h3><h3> 是啊,翻得过岁月,翻不过回忆,只要有回忆,日子总是有意义的,它犹如封闭的沙漏里的流沙,不再滴淌。</h3><h3>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h3><h3> <br /></h3><h3> <br /></h3> <h3>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罗斯·特里尔作</h3><h3>人的一生,充满了阶级斗争,所有的光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是中国国情和特色。 <br /></h3><h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没有一个朝代不吹嘘自己是太平盛世,想那年代也敢说盛世,不觉莞尔一笑,随口那句粗话。</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他死了,自多伦多传来了伤感的话。"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有人要求80岁的张国焘就他老对手的去世发表评论时他说。"像我一样,"这位疲惫的老人没有怨恨地说,"毛泽东也是凡世之人,死亡只是时间问题。"</span><br /></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历史,是个婊子,谁有权利,都可以去操,去听一下,想听的呻吟。只是你不在香艳的室内,不知道内情而已。</span></h3> <h3> 冬天,上午。去看过电影。</h3><h3> 电影和原作比,后半部分已经面目全非,难为冯小刚。</h3><h3> 在这部作品里,变革的时代里,每一个普通人,在每一个情节里,都是被社会放弃的人,只不过电影里,总算在结尾给了一次拥有的机会。</h3><h3> 尊重英雄的基础在于尊重人性,尊重国民,路很长,但在路上。</h3><h3> </h3><h3> 我说说自己:09年的那一次磨难里,扔掉了自己那些荣誉证书,走过那一段发现荣誉并不为人理解,而放掉枷锁从新开始的日子。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去做一次像样的写作,因为没有一个过程的时间长度能让我坚持持续地把一个故事划上句号,甚至是在毫无征兆的时候,我被划上了句号……之后,便觉得人生的磨难,其实是从中年开始的,养家、压力、声誉、顾虑……没有资本敢于放弃重来,也不敢轻易犯错,只有从中年开始理解自己的平庸和普通,开始懂得小心翼翼,开始不再轻易表露心迹,这是一段没人理解也不能奢望被人理解的日子。</h3><h3> 快乐和相聚总是很短暂,如芳华!</h3><h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善良的人才会有枷锁,也会一直很怀旧,因为善良都会沉淀在社会的角落里,于是对理想和记忆中的美好有着刻骨铭心的模样。好书,读完是2017年10月6日,这是一个国庆长假,各自有,各自的生活。</span></h3><h3> <br /></h3> <h3> 两个人的夜晚,掺杂进了许多复杂的情感。</h3><h3> 京都的枫叶正红。顺着山谷间的清晰的溪流越往深处去,那枫叶的颜色就越加火红。看着这枫叶,不由想起以前来京都时,在一片枫叶下,枫叶是从"染叶"这个动词转化过来的,意思是枫叶的红是随着气候的变化,渐渐被染红的树叶。确实,看着那满山遍野血红血红的枫叶,实在感到那"染叶"的形容是十分确切的。枫叶的红,有着一种不顾一切的疯狂,有着一种拼命地挣扎、反抗的少女的执著。</h3><h3> <br /></h3> <h3> 夏目漱石,心。</h3><h3> 先生为往事而在乡下守望了一辈子,轻飘飘的往往是风,不是光阴。</h3><h3> 日本作家细腻的风格背后,藏着我的很多向往,可是我无法去做。</h3><h3><br /></h3> <h3> 命运往往就是这样。两个人,生命重叠的时刻,就是两条直线相交的时刻。最终,这两条直线都会分开。有的是中途分开的,有的则是一直到最后,由死亡来将它们分开。无论是怎样的分开,都必将分了。迟与早,没有人能把握住。</h3><h3> 这是不同选择的结果。</h3><h3> 秘书长实在是很劳心的事,为官不容易,不容易。</h3><h3> </h3> <h3> 我很不愿意写这本书的书评,没有太多的理由,只感觉很累。</h3><h3> </h3> <h3> 五星级。这本写于五年前的书,预见的很多事情和经济模式,在五年后得到了印证。</h3><h3><br /></h3><h3> </h3><h3><br /></h3><h3> </h3><h3><br /></h3> <h3> 小姨多鹤,严歌苓作品</h3><h3>起源于政治人物那些自己的贪婪,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痛苦。 <br /></h3><h3>历史总有一天会记录人治的灾难,告诉我们不能重来。而唤醒人们的善良不是时间,是知情权和真相。</h3><h3>严歌苓的小说,对于语言的把握和细腻不是我唯一的印象,她采风的认真和仔细程度,是最近这代人,包括韩寒、郭敬明所不愿意去做的。因此新声代的作家,只能写情绪,不好写情景和历史背景。</h3><h3> <br /></h3><h3> <br /></h3> <h3> 活着活着就老了,眼下二白领必读书籍,作者冯唐。</h3><h3>他说:<span style="font-size: 16px;">卫慧的结构除了完整,没有任何新意。</span> <br /></h3><h3>我看过笑笑,这是一本喜欢评论人的作品。脱离时代的评论有些轻飘飘。</h3><h3>但赞美冯唐的人实在太多了,于是他在射精后慵懒地倒在自以为很洁白的床单上,满足地听着赞美,忘记了卫慧发表上海宝贝的时代,其实不像现在脱那么容易。</h3><h3>一个不扯上女人,就写不下去的作者,得到了故做矜持羞涩地窥视情爱二白领们的追捧,不奇怪。大家互相用本质上缺乏深度的锋利来评论世界,给朋友圈点赞,给朋友圈外差评是这个快餐时代的德行,大家都拼命的追求不一样,其实骨子里都差不多。</h3><h3> <br /></h3><h3> <br /></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