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东北,战场局势突变,5月19日我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保卫战,5月25日又撤离了长春。<br /> 势态紧急,5月25日,吉林省委在吉林市召开市县领导干部会议,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周桓代表东北局宣布吉林省撤退决定,同时要求各县也要迅速做好撤退准备。<br /> 根据上级指示,守卫桦甸的四支队(县保安团)在磐桦公路柳树河子到呼兰段设防并修筑工事,以阻截国民党军队进攻桦甸。<br /> 5月26日,中共桦甸县委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由县委书记汪小川主持,县委副书记韩光展、县长吕云奇、副县长王依群、民运部长冯英奎、保安团长杨尚坤以及一区(城关)区委书记陈模等参加会议。<br /> 会议宣读了东北局关于吉林撤退的决定。根据上级指示,县委对桦甸撤退做出如下安排:党政机关撤出县城和江西二、六、七、八区(公吉、横道、八道、金沙),转移到江东三、四、五区(红石、桦树、横道子【就是现在的蛟河漂河镇】),并依此为立足建立吉南根据地据守江东。<br /> 此时,吉林省党政机关已经开始沿蛟河、敦化向延吉撤退,吉林市党政机关向桦甸二道甸子、桦树林子松花江东一带撤退;东北民主联军大部队也经桦甸向东南撤退,五天五夜连绵不断,就是老百姓说的"过大兵"。当人们看见接连不断的向后方撤退的队伍开始疑虑重重。更让人们焦虑的是听说国民党军队新6军207师正向磐石开进。这一连串的消息在桦甸机关干部和居民中造成了极大恐慌,有些居民陆陆续续逃出县城。机关干部更加担忧:转移以后还能不能回来,国民党军队长期占领怎么办?担心家属受害;撤退到江东如果站不住脚,能不能像抗日联军那样上山打游击?还有一部分干部尤其是女干部怕到了江东农村条件艰苦遭不起那个罪。<br /> 尽管事态紧急,县委还是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说服工作,向大家讲明撤退是战略上的积极转移,是贯彻中央"到农村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强调机关干部要"脱下长衫皮鞋,勇敢地去农村开展斗争"。同时要求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是有条件的,都应随机关一起转移,不随队走的也不准跟着国民党干坏事。<br /> 在撤退的具体安排上做了五项决定:1、县党政机关转移到桦树林子。县委书记汪小川、副书记韩光展、县长吕云奇负责直属机关和江西六、七、八区(横道、八道、金沙)转移;副县长王依群和一区区委书记陈模负责一、二区(城关、公吉)转移。2、动员民工抢运县城武器库的枪支弹药,不给敌人留下一粒子弹。3、由民运部长冯英奎带人打前站,先去江东桦树林子安排住地食宿。4、公安局长武建义负责转移的保卫工作,并押解犯人提前向江东转移。5、留守人员就地坚持工作。<br /> 5月27日,转移有关事项安排就绪,并宣布了转移路线:</h1><h1><b> 中路</b>:县党政机关经金沙去桦树林子; </h1><h1><b> 西路</b>:七区(八道)经横道河子(六区 )、金沙(八区)并汇合去桦树林子;<br /><b> 东路</b>:一区(城关)过辉发河与二区(公吉)汇合,经红石(三区)去桦树东部地窨子、梨树沟。<br /> 当日,国民党新6军攻下并占领磐石。随即号称"雄狮"的207师一部向桦甸开进,行至磐石东呼兰一带,遭到我四支队顽强阻击,致敌伤亡110余人,有力迟滞了他们的进攻计划,为桦甸党政机关向江东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h1> <h1> 5月28日上午大撤退开始。<br /> 首先中路开始进行,党政机关一部分干部从桦甸西小什字街出发,经西台子、兰家屯、大杨家屯、欧力沟子、西依汉,独木河,到金沙区政府所在地吕大房子。县民政科在此设立了中转站,收拢撤退人员到桦树江西摆渡去江东。与此同时,用三辆大胶车拉着现金、布匹等贵重物品由两名公安押车,一并送到桦树林子。机关女干部和几个身体不好的男同志也坐在大车上。29日,县委书记汪小川带余下的全体人员撤退,从县城到吕大房子50华里的路上,撤退人员连绵不断。<br /> 在29日撤退进行中,县城发生了"大炮响"事件。位于东大街路南的世昌源烧锅是吉辽军区后勤部的武器库,紧靠大十字街商业区(即现在淘江城超市近前)。5月29日上午11时,军区后勤部部长邓洪出城东撤时,他未和县委、县政府打招呼,仓促之中做出了一个不理智、不计后果的决定,派两名爆破手将武器库里存放的弹药引爆,刹那间紧邻的商店、民房陷入火海。随着手榴弹、炮弹爆炸,响声震天动地,一串串火球腾空而起又引燃了东部大片居民草房。同时被引爆的还有大兴当铺(后勤部住地)和北大营军械所,大火随风一直烧到东河沿儿,几乎桦甸县城东部全部毁于一旦。这时的桦甸市民彻底懵了,不顾一切地四散奔逃,南河沿、干沟子、官马场、北台子等地挤满了避难的居民。本来县城群众对我军从前线撤退,步步、炮兵、骑兵在桦甸街里通过了五天五夜,人们已经人心惶惶,疑虑重重,结果"大炮响"事件突发,再加上县区一些干部辞职回家或干脆不辞而别,更让群众极度恐惧,特别是房屋被大火吞没的家庭,由于生活困苦不堪得不到救助,失望情绪激增,各种说法弥漫全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移工作的有序进行。<br /> 西路撤退在5月29日晚10点开拔。七区(八道)区委书记黄仁、六区(横道)区委书记马加接到撤退通知后,迅速派人把下乡的民运工作队干部和在乡下执行任务的区中队找回来,开会进行了紧急撤离动员。驻八道河子的县保安团六连连长吴勋带一个排开路,经东沟奔元宝山到横道河子。在撤退中途,区中队有意将队伍断开,然后携枪械叛逃。<br /> </h1> <h1> 东路撤退由副县长王依群指挥。王依群曾长期在山东沂蒙山区从事抗日斗争,"八.一五"光复后来东北任桦甸县副县长。经过多年的艰苦斗争锻炼,使得他沉着老练、临危不惧。在中西东三路撤退中,他负责的东路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撤退时间最晚。中午"大炮响"后,桦甸县城已是极度混乱。午后2时,磐石方向传来隆隆炮声。3时许,县保安团派人来报告该团正与敌军在柳树河子激战,并称保安团已接到上级命令,准备退出战斗向江东转移。见此情形,王依群立即组织要撤退的干部马上涉水过城南的辉发河,直接奔向山林里的倒木沟屯。<br /> 夜晚,有人发现区中队十几个队员把枪扔下人跑了。王依群得到报告,立即决定离开倒木沟前往保安村大黄泥河子。第二天早饭后去二道河子,在杨树屯见到二区(公吉)区长曹寿山和区干部。<br /> 县城"大炮响"后,二区就与县政府中断了联系。区长曹寿山带领区干部先到北面金沟子屯,30日途中接到王依群署名信,31日才辗转来到杨树林屯与其会合。当晚夜间,王依群率队向桦南福林屯进发,尽管山路崎岖坎坷、道路泥泞不堪,王依群边走边讲抗日战争中和日本鬼子拼刺刀的战斗故事,大大鼓舞了随队人员斗志。6月1日中午到达大红石砬子江南。江边一只船也没有,王依群下令在高地上架起轻机枪助威,另派人去找船。过江后发现三区区长韩兆民举止行踪诡秘可疑,经调查核实韩已叛变。6月4日,王依群带队到桦树林子东南岔与已经先行到达的县委机关会合。至此,党政机关大撤退结束,县委、政府立即着手发动群众建立江东根据地。<br /> 这次大撤退,对桦甸县委、县政府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国民党大兵压境,面对我军节节撤退,如此严峻的形势,何去何从?这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一种艰难的抉择。当时干部中有心里打鼓的,有等待观望的,有消极应对的,有干脆就辞职或偷摸溜了的,也有确实存在难处不能跟着撤退的等等。<br /> 毕竟胜者属于有坚定信念的人,在撤退前后的紧要关头,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县党政机关及各区干部大多数没有动摇、没有气馁,没有变节,坚信撤退是暂时的,是党中央谋划的大战略,相信不用多久,一定会重新夺取桦甸、恢复人民政权。<br /> 6月下旬,吉林省委为加强对根据地的领导,决定将撤退到五区(横道子,即现在蛟河的漂河镇)的吉林市委与永吉中心县委合并,建立吉南地委、吉南专署和吉南军分区,杨尚奎为地委书记,沈越为专员,王效明为军分区司令员、杨尚奎兼任政委。一个月后,吉南地委和专署分别移驻老金厂、夹皮沟。<br /> 同时,吉林省委决定成立桦南工委、桦南办事处和桦南游击大队,薛绍庚任工委书记(两个月后由黄霖接任);肖丹峰任办事处主任;赵青山任游击大队队长。几天后,省委命令24旅驻防吉南。24旅辖3个团:即71团、72团(原桦甸四支队改建)和73团。71团驻守老金厂,负责保卫吉南地委和专员公署;72团和县大队以桦树林子为中心沿江设防;73团驻防桦南王家店、那尔轰,负责保卫桦南根据地。<br /> 随着领导机构和根据地的建立,桦甸党政机关和各区撤退到江东的人员稳定下来,再没有发生离队或叛逃现象,都积极地投入到了巩固根据地、土地改革、消灭土匪、开展清算斗争工作之中。<br /> </h1><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