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埃及之五:卢克索

锦绣河山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仍旧坐原来的马车返回,不过换了一匹马,天气炎热,马车夫担心马会中暑。</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行人,大多数中老年人都穿长袍。长袍在不同国家的叫法不一样,如埃及叫它“杰拉比叶”,是穿行沙漠最凉爽的服装。阿拉伯长袍历经数千载而不衰,与阿拉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p> <p class="ql-block">一些自然探险家曾在阿拉伯沙漠腹地做过试验,在相同温度下,穿西服或衬衫的人大汗淋漓、气喘嘘嘘,穿长袍的人则泰然自若、气定神闲。原来,长袍把身体全部遮住,阻挡了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时,外面的风吹入袍内,上下流动形成一个通风管,把身体的湿气和热气一扫而去,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p> <p class="ql-block">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地中海南岸,气候较炎热,穿衣袍较凉快,这跟其他中东阿拉伯国家穿长袍是一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乍一看,阿拉伯长袍似乎千篇一律、模样雷同,而实际上它的讲究可多呢。 长袍没有任何尊卑等级之分,平民百姓穿,政府高官出席盛宴也穿,长袍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阿拉伯民族服装。 </p> <p class="ql-block">埃及式长袍以低领为主,相对简单实用。 现在埃及的长袍有不少来自中国。 中国货在埃及很畅销,“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当地的时髦标志。尤其到过年,有些年轻人甚至比谁穿的衣服上“中国制造”的商标多。</p> <h3>运送马匹的车辆。</h3> <h3>骑摩托车的帅小伙</h3> <h3>骑着自行车的男孩</h3> <h3>路边修车。埃及人似乎很少愤怒,即使两车相撞,下来后还互相拥抱,口里喊着“哈比比”(亲爱的),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所以,埃及的车子上有刮痕再正常不过了。</h3> <h3>执勤的警车</h3> <h3>警车</h3> <h3>居高临下的岗亭</h3> <h3>回到码头</h3> <p class="ql-block">返回游轮</p> <h3>午饭后继续上甲板看风景,顺便享用游轮上免费的下午茶</h3> <h3>岸上的红色标语:欢迎来到阿斯旺</h3> <h3>与尼罗河并行的公路</h3> <h3>小船上的船夫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h3> <h3>撒网捕鱼</h3> <h3>夕阳西下</h3> <h3>清真寺的剪影十分漂亮</h3> <h3>游轮通过伊斯纳水闸。伊斯纳水闸位于埃及卢克索以南的伊斯纳。不管是从南向北,还是由北向南,对来往于卢克索和阿斯旺之间的游船来说,伊斯纳水闸是必经之地。伊斯纳有新旧两座船闸,旧船闸建于1908年,现在已经废弃不用。</h3><h3> </h3> <h3>前方的游轮退后,给我们的船让路</h3> <h3>在等候通过水闸的同时可以看到伊斯纳独特一景——水上市场。商贩在向游轮上的游客叫卖披肩等商品</h3> <h3>典型的埃及风情: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骆驼</h3> <h3>神庙壁画上的各种动物、花草图案</h3> <h3>伊斯那纳水闸十分狭窄,一次只能容下一条游轮通过,如果船只过多,通过水闸通常需要等候几个小时,由于水势从高变低才能保证游轮通过,所以通过水闸时就如“下楼梯”一般。 </h3> <h3>我们前面没有游轮,不用排队,可以直接通过</h3> <h3>慢慢靠近水闸</h3> <h3>上方是桥,设有岗哨,</h3> <h3>闸门近景</h3> <h3>闸门徐徐打开</h3> <h3>左边的闸门已经到位,右边还差一点</h3> <h3>闸门已经全开</h3> <h3>游轮顺利过闸。收好相机,去一楼吃晚餐</h3> <h3>第六天,2月4日,清晨5点集合,去体验热气球巡游。早餐已打包,放在前台。Aya带我们坐上渡轮,每人一杯咖啡,和飞行员Solly一起先到河对岸,再转乘面包车,车程20分钟左右,来到热气球的起飞场地。卢克索有两家公司(Hod Hod Suleiman、Magic Horizons)提供热气球的巡游,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清晨出发,搭乘热气球俯瞰整个尼罗河西岸是一次非常难得又舒适的体验。</h3> <h3>飘飞热气球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因为热气球在地面上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使一个热气球起飞至少需要四个人。先是将球囊在地上铺展开,然后将它与放在一边的吊篮连接在一起,用一个小的鼓风机,将风吹入球囊,使气球一点点地膨胀,当完全展开后,开始点火。将火点燃加热气球球囊内的空气,热空气使气球升到垂直于吊篮的位置,再加几把大火,气球就可以起飞了。</h3><h3></h3><h3><br></h3> <h3>飞行员Solly很专业,在渡船上用英语说了许多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在热气球升空和降落时大家要听指挥,正确的姿势是要抓好扶手并下蹲,不要乱动等等。 </h3> <h3>热气球是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在气囊底部有供冷空气加热用的大开口和吊篮。空气加热后密度减小,温度达100°C时密度约为0.95kg/m3,是空气的1/1.3,因此升空不高。</h3> <h3>现代热气球在吊篮中安装有简单的飞行仪表、燃料罐和喷灯等设备。从地面升空时,点燃喷灯,将空气加热后从气囊底部开口处充入气囊。升空飞行后,控制喷灯的喷油量操纵气球的上升或下降。热气球出现得最早,现今乘热气球飞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航空体育运动。此外,热气球还常用于航空摄影和航空旅游。</h3> <h3>一天中太阳刚刚升起时或太阳下山前一、二个小时,是热气球飞行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通常风很平静,气流也很稳定。 </h3> <h3>准备完毕的热气球有序地陆续升空,场景非常壮观。最大的热气球上方的小圆点是月亮</h3><h3> </h3> <h3>整装待发的热气球</h3> <h3>热气球已经充气完毕,人们排队有序进入吊篮。吊篮由藤条编织而成 ,着陆时能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吊篮内放置4个热气球专用液化气瓶,计量器,还有温度表、高度表、升降表等飞行仪表。</h3> <p class="ql-block">上篮前来个合影,黄老师成为我们的守护神</p> <h3>踩着吊篮侧面的缺口,依次进入吊篮</h3> <h3>在喷出的熊熊火焰中,热气球顺利升空</h3> <h3>热气球顺利起飞,升空的一刹那非常平稳,几乎没什么颠簸的感觉</h3> <h3>热气球飘飞速度的快与慢,是由风速的快慢决定的,因为热气球本身并没有动力系统,飞行速度完全取决于风速。热气球最大下降速度6米/秒,最大上升速度5米/秒。</h3><h3> </h3> <h3>从高空俯瞰,清晨的山谷、稻田、神庙、尼罗河,在柔和的朝阳下一览无余,美不胜收。</h3><h3> </h3> <h3>国际航空联合会曾将热气球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单从数据上看,热气球的安全系数也是相当高的。据了解,全世界约有2万个热气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热气球更是一项热门的运动,几乎每天都有热气球比赛或活动。随着热气球运动的发展,科技元素也不断地加入热气球运动中,反映在所采用的热气球器具、飞行员的理论实战培训等都有了质的飞跃。</h3> <h3>热气球的唯一飞行动力是风。对于环球飞行的热气球来说,必须选择速度和方向都合适的高空气流,并随之运动,才能高效地完成飞行。 </h3> <h3>就象作环球旅行时需要不停地换飞机一样,热气球需要搭乘不同的气流,“换气流”时飞行员所要作的就是调整高度,热气球的高度通常要达到十几千米。</h3><h3><br></h3> <h3>一只热气球通常携带足够的石油液化气或丙烷能持续飞行两个小时,但一些因素也影响飞行的持续时间,例如:气温、风速、吊篮重量(包括乘客)和在当天飞行的具体时间。</h3> <h3>乘坐热气球时,建议游客穿上纯棉面料的服装和运动鞋,不宜穿裙装、高跟鞋、凉鞋等;为防止灼伤,一定要身着长衣长裤,佩戴棉质帽子。热气球点火升空时,会在一瞬间喷出高达3-5米的火焰,同时会发出一声类似于爆炸声的巨响。所以,游客在点火时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抓紧吊篮。</h3> <h3>热气球的吊篮由藤条编制,形状为四角形。吊篮长约1.4米、宽1.1米、高1.1米。吊篮内要站飞行员、游客,还要携带4瓶燃气及相关设备,所以会非常狭窄。为了不影响飞行员的操作,建议尽量靠边站立,不要乱动,不要碰触吊篮内的相关设备。</h3> 宁静的田野 <h3>脚下是待收获的甘蔗田</h3> <h3>一边是荒丘,一边是农田</h3> <h3>山坡上映出热气球的影子</h3> <h3>清晨阳光下丰收的田野</h3> <h3>沙漠中的绿洲,人们在地里干活</h3> <h3>平静的尼罗河水</h3> <h3>拉美西斯神庙一览无余</h3> <h3>公路在脚下蜿蜒曲折</h3> <h3>大片的荒漠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h3> <h3>热气球上的装置,燃烧器是热气球的心脏,用比一般家庭煤气炉大150倍的能量燃烧压缩气,点火燃烧器是主燃烧器的火种。一直保持火种,即使被风吹,也不会熄灭。另外,热气球上有两个燃烧系统以防备空中出现的故障。热气球通常用的燃料是丙烷或液化气,气瓶固定在吊篮内。一只热气球能载运20公斤的液体燃料。</h3> <p class="ql-block">热气球,更严格的说应叫做密封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皮是由强化尼龙制成的(有的热气球是由涤纶制成的)。尽管它的质量很轻,但却极结实,球囊是不透气的。</p> <h3>飞行平稳,左下的小白点是月亮</h3> <p class="ql-block">热气球并非真的被“驾驶”,它是随风而行。但是,由于风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方向和速度,飞行员可以根据飞行需要的方向选择适当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飞行员Solly沉着冷静,技术娴熟,有15年飞行经验。他很幽默,当被问及工作年限时,他笑着说,和你们一样,是第一次乘坐热气球,引起大家一阵惊呼。</p><p class="ql-block"> </p> <h3>在指定的降落区域顺利降落,热气球的结构很特殊,即使出现突然熄火的现象,热气球也不会急速下降,而是非常缓慢地降落到地面。这种情况下,热气球的降落速度也不会超过5.5米/秒,比降落伞的正常下降速度还慢。只要乘坐者不慌张,听从飞行员的指挥,安心等热气球自然降落,是不会有危险的。</h3> <h3>热气球恢复原状需要地勤人员的帮助,地勤人员驾驶卡车或小货车跟随飘飞的气球,预先到达降落点。一只热气球飘飞需要至少3到4个地勤人员和地面无线电设备的服务,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成功。</h3> <h3>一群年轻的地勤人员在老者的指挥下,收起热气球</h3> <h3>安全人员检查吊篮</h3> <h3>游客每人得到一份热气球飞行证书,上有飞行员Sol l y的亲笔签名</h3> <h3>我们上车,返回码头</h3> <h3>工作人员和我们挥手告别</h3> <h3>拿上行李,告别游轮。第一站,乘车来到帝王谷。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距岸边7公里,大门口有检查站,在隐蔽的地方有重机枪把守,进了大门,可以乘坐谷里的交通工具,像极了小朋友坐的小火车,不过车头和车厢更宽大一些,沿着藏在山峦之间的通路一直蜿蜒行驶,阳光洒在山顶上,呈现一片金色,而晒不到太阳的地方,则是一片阴暗,强烈的光影对比,为帝王谷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h3> <h3>帝王谷是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法老及其贵族的安葬地和墓葬群,位于底比斯一片石灰岩的峡谷之中。帝王谷深藏谷中,距离开罗700公里,邻近卢克索城市。整个帝王谷建筑气势恢宏,装饰华丽,令人感到奇妙无穷。</h3><h3>帝王谷分为东帝王谷和西帝王谷, 总共安葬着64位法老,如今已开发62座陵墓,其中有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很多不对外开放,只为考古学术研究。最值得参观的陵墓有图坦卡蒙墓、拉美西斯三世及六世墓等。陵墓整体为石灰岩建造而成,墓中可以看见精美的壁画、神秘的木乃伊、石像、石棺等。 </h3> <h3>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这里被誉为自然的金字塔,和北京十三陵的地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h3> <h3>帝王谷陵墓不规则地分布在山谷之中,墓穴依山开凿,入口往往开在山腰,以防止盗墓者的破坏。内部严禁拍照,相机需要寄存,一张门票可以参观三个墓穴。</h3> <h3>在帝王谷需要顶着五十度烈日走半小时才能看到几个墓地,途中目力所及全是黄土和黄色的土山。 </h3> kv8号介绍 <h3>墓穴中的陪葬品大多数都已进了博物馆。墓穴中的壁画却异常美丽,色彩艳丽,绘制精细,内容大多是描述天上的神祗和法老王的丰功伟绩。</h3><h3>壁画从墓穴口直至最深处,两侧的墙壁和头顶全部有画,画中有神,有史,有法老的今世、前世和来世。据说当时威名显赫的法老选此地为墓地是因为巨大的黄色山体似自然形成的金字塔,葬在金字塔下自然是最安全和荣耀的。</h3> <h3>进入墓室后,都会走一段比较长的向下倾斜的用木板铺成的坡道,墓道内相对比较闷热,墓道宽度大概能并排走2个人左右,每隔一段墓道的墙壁上就会有凹进去的孔洞,估计是古代放灯的地方,而墓道的长短基本跟法老在位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墓道两边都是彩绘的壁画和象形文字,有的已经脱落掉色,但有的仍然鲜艳如初,之所以几千年前的壁画还能保存的这么好,跟这里气候是有很大关系的,走到墓道的尽头可以看到一个相对宽敞的主墓室和周边的几个耳室,主室里放有法老的棺椁,墓壁的四周和墓顶也是绘满了壁画,耳室相对比较小,里面放有陪葬品,也会有壁画。</h3><h3> </h3> <h3>为什么法老和贵族要埋葬在这里,有如下几个理由。其一、古时候埃及人认为,太阳从尼罗河东方升起,在尼罗河的西方落下,太阳从东到西,表示从生,到死。认为人也如此,人死了以后灵魂就到西方,因此要埋葬在尼罗河的西面,然后经过一个晚上就能复活。其二、帝王谷它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 Al-Qurn 之下,在古埃及是建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工程浩大,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到新王朝时期就不再建金字塔,而这里正在金字塔形状的山峰下,所以也就象征是金字塔了。其三、这里是在尼罗河的西岸,到这里来要渡过尼罗河很不容易,是从陵墓的安全性考虑。</h3> <h3>岗亭</h3> <h3>出口处的商铺,挂满埃及棉的服装。埃及棉又称埃及长绒棉,其在世界上久负盛名,被誉为“白金”。埃及棉花原产南亚次大陆,喜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温带和热带季风地区最适宜其生长。由于灌溉技术的进步和对棉花质量要求的提高,战后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集中,而且棉花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机械化发展又较晚,棉花经压轧去棉籽后运输成本不比棉织品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棉花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一致。埃及棉的生长条件: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埃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长绒棉出口地区。由于其内在品质最好,它的价格也是世界上最贵。</h3><h3></h3><h3><br></h3> <h3>游客在自拍</h3> <p class="ql-block">帝王谷的停车场里停满各种车辆,因为我们每天换车,车牌又不都是标有阿拉伯数字,而是我们不认识的阿拉伯人数字,因此每次上车时都要紧跟导游,以免搭错车,或找不到车。</p> <p class="ql-block">车牌左下的阿拉伯人数字:93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