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8年1月5日 开班仪式 西大和师院培训部的大咖</h1> <h1>第一个讲座是骆鹏教授的国学课,满满的中学时代的回忆。</h1> <h1>第二个讲座是李大圣老师的讲座。</h1> <h1> 李老师是曾经的西师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短发,中等个子,上衣是唐装黑棉袄,下身着黑色宽松便装裤。我想,她的头发是直的,假如稍微焗油护理下会有垂坠质感。她的身材是匀称的,假如里面穿亮色毛衣,和黑色呢短裙,配上今年流行的驼色大衣,假如脸上再抹上些许滋润护肤品,那么,她应该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中年女性。</h1><h1> 可是,这些她都没有。</h1><h1> 她不需要。 因为她一亮嗓,就有一种魔力,把大家的注意力像磁铁一样牢牢的吸住了。</h1> <h1> 现在想来,印象较深的有三。</h1><h1> 其一,直言不讳。她讲课时第一排有两位学员私语,貌似有一定音量,李老师走到他们前面,直截了当指出:听说你们是名师,难道不知道听课时讲话是对人不尊重的表现?神色冷峻,语气严肃,此话一出,大家都倒吸一口气,此后整堂课没人敢讲话,也没有了往常培训时随便进进出出的场景了。</h1><h1> 其二,睿智、尖锐,有批判精神。李老师指出,教师有三大封闭,一是学科封闭,教哪科就只懂哪科,老师学科自我受限便会影响学生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二是学校封闭,各个学校之间较少交流,也极少有人员流动。三是花大钱培训后教师自我成长度低,回去后也极少转达给周边学校或老师,即少念经,也少传经。说到这时,李老师声调高而浑,眉头紧锁,耳边的一缕发丝因情绪激动而微有弯曲。我想,李老师是铁嘴铜牙的,是卓厉风发的,是有傲娇的资本的。这并不因为她是女性而有所遮掩,而是锋芒毕露的。</h1><h1> 其三,李老师是有才的,记忆力好,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学中文的讲教育管理,讲历史,讲哲学,讲人生感悟等等,然后,又不动声色过渡到她的主题去了。这大概就是高手的过人之处吧。</h1> <h1> 他,你觉得他几岁?</h1><h1> 先猜猜看。</h1> <h1> 53岁。</h1><h1> 不止我惊讶于他的长相年轻,很多人都有同感。</h1><h1> 回来后,我把这两张照片让我家闺女看,她说:妈妈,是不是30多? </h1><h1> 我追问:30多少呢?</h1><h1>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很坚决的说,35?6吧。</h1><h3><br /></h3> <h1> 为什么一个53岁的人看起来像36岁?</h1><h1> 我一直疑惑。但很快,我找到答案了。</h1><h1> 在中学里,在高考比拼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时,非高考科目的老师基本被边缘化了。</h1><h1> 然而,他不!</h1><h1> 他热爱工作。他是劳技老师,学生以为是电工。而且,这个活他也埋头苦干了16年左右。</h1><h1> 与别的老师不同的是,他除了热爱,还坚持!世上最怕这样的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这个学校有了兴趣小组,进一步,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开始了……接下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然后,载誉归来,师凭生贵,老师由一个到一组,有了工作室,等等。</h1><h1> 足够坚持,才有现在的工作业绩!</h1><h1> 其实除了长相年轻,他声音也年轻的很。</h1><h1> 难不成都是坚持使然?</h1> <h1>这是他的学校</h1> <h1>这是他和伙伴们的工作室</h1> <h1> 这是工作室里一位老师送给我的纪念品,3d打印的,不知同行其他老师有没有?也不知我们学校可不可以这样打印?听说现在有好几d了?</h1><h1> 我落伍了。</h1> <h1> 周俊。</h1><h1> 在马云毕业的大学里工作。</h1><h1> 之所以没有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尊称,是因为他给我的感觉很是亲切。怎么说呢?就像一位住的很近又熟识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h1><h3><br /></h3> <h1> 他身高不高,胖瘦适中,走在人群里应该不是很吸睛吧。</h1><h1> 但他,就是与众不同。</h1><h1> 感触也有三。</h1><h1> 其一,他的课让人有融入感和参与感。怎么说呢?我是平常听讲座时至始至终一言不发之人。可是那天,我三次主动发言,而且每次都是第一个拿话筒的人。他的课,让我想说话,有话说,有种不说出来不罢休的赶脚。课后我想,咦?平日里那个木讷、寡言,结结巴巴的人去哪里了?</h1><h1> 其二,有亲和力和幽默感。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机械授业而是具有灵动色彩的。一堂好的课应该是有情感底色的,课中会流露出老师的爱好,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甚至会蔓延家的烟火味儿。周俊有一双深邃而狡黠的眼睛,他眨一下眼睛,我会想,他又要冒出什么问题呢?他的脑袋里有多少故事呢?周俊的课大概就是给我这个印象,我甚至有了要效仿的冲动。</h1><h1> 其三,给人榜样的力量。传统故事里,榜样应该是行善的,大爱的,自强不息的,或勤劳勇敢的,这是品德角度的榜样。周俊的榜样是职业发展方面的。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做精做细,坚韧淡定,再持续,再精益求精,同时,学会记录,化零为整,由零散到系列,这样你想要的不知不觉就呈现出来了。这里要说的是他做案例的过程,是快乐的,那是因为喜欢,沉醉其中,不觉其苦。但我心中明白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像说出来的那样简简单单。不可否认,厉害的老师都可以说得让人心潮澎湃,使人立志要成为好老师之心油然而生。</h1> <h1> 顺附一张认真听课的照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