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狗年初七,迎来了新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的大北京啊,这些年只有春节期间北京才清静、空气清新、大街小巷随处可以走走逛逛,不堵车,交通通畅快捷,真是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样子…实在太好了!我们好想念那个时代哬!但是只有放在回忆里了…</h3> <h3>下面看看四、五十年前的北京吧!</h3> <h3>北京,王府井,东方新天地的前提身一一东风市场</h3> <h3>东风市场里购物。</h3> <h3>"儿子,中午吃炸酱面,拿着碗去副食店打点黄醤"</h3> <h3>老北京的"提笼架鸟",要从娃娃抓起。</h3> <h3>空旷的北京站,现在能想到这景色都太难了!</h3> <h3>黄色面的、小公共、大公共、桑塔纳、夏利和三蹦子</h3> <h3>什么是真正的发小?就是胡同里光着屁股长起来的我们!</h3> <h3>拿着鸟笼坐地铁,也就没安检的那个年代能实现了。</h3> <h3>冬天每家取暖做饭烧水用的蜂窝煤,用时用钳子一夹即可,是家家必备的。</h3> <h3>王府井小学(2000年拆除),避开桌子上的所有"地雷",看我的大力金刚转儿</h3> <h3>洗衣服时,从来不会感到孤独寂寞和无聊,因为大家可以在水管子旁边边洗边聊</h3> <h3>那时北京没有雾霾,皇城根下,是我们悠然自得的乐园。</h3> <h3>老炮里,六爷给点烟的二爷,现实生活中应该是这样的</h3> <h3>一辆路过北京最美的一条街一一文津街的103路无轨电车。(我经常乘坐这辆车)</h3> <h3>高大的院落,狹窄的胡同,是牛街古朴风情的写照。</h3> <h3>胡同里的缝纫店,老师傅的手艺没说的!</h3> <h3>天安门广场,骑着飞鸽自行车来乘凉,没人揽着</h3> <h3>胡同里理发的都是熟脸儿,绝不会把你弄成洗剪吹</h3> <h3>挎子车,能骑得起它的都是新朝青年。</h3> <h3>院门口的信报箱,有时候也被调皮的孩子偷了</h3> <h3>大北照相舘简单的照个结婚照,咱北京大妞的婚纱梦就算完成了</h3> <h3>路边的电话亭,还记得马季先生的"啰唆"吗?😄</h3> <h3>玩这种滑梯,裤子经常被磨得露裆</h3> <h3>院里择菜的老人,我姥姥在世时也这么干。(我记忆最深,我经常这样)</h3> <h3>北京动物园,猴山,熊猫舘,每次必去</h3> <h3>北京孩子的奢华一一北冰洋汽水。</h3> <h3>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吃起来好开心、好高兴、好凉快、好兴奋!</h3> <h3>做生意的都是童叟无欺,即使修鞋忘了带钱,也让您走,下次补上就是了。</h3> <h3>一天之际在于晨,穿着深蓝色裤边带白条的运动衣,跑起来!</h3> <h3>带上红领巾,加入少先队,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与骄傲。</h3> <h3>以前北京早高峰的正确打开方式</h3> <h3>天坛公园的祈年殿,那时候随便进入</h3> <h3>即使是凭票供应,即使是黑白小尺寸的电视机,购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还记得我家凭票买的9寸黑白电视机,用了多年)</h3> <h3>学雷锋,做好事,学校带领学生打扫公园</h3> <h3>胡同里带着红袖章的大妈看着报纸,。每天放学胡同里的一景,孩子们看见她们,不自觉地叫声奶奶。</h3> <h3>这才是真正的北京地铁2号线,看着就痛快!</h3> <h3>"两塊钱到颐和园,有大坐,哥们儿,走吗"?</h3> <h3>北京道路真宽广啊,毛驴车可以和红色大公共肩并肩!</h3> <h3>他们不是在摄影,而是拿着"拉洋片观景器"看洋片。</h3> <h3>前门楼子前卖冰糖葫芦,请给我来串山里红的。</h3> <h3>83年某小区搬家,三开大衣柜,三人大沙发,搬不动直接窗户递。</h3> <h3>这才是真正的提笼架鸟,话说那二八自行车是飞鸽的吗?</h3> <h3>前门某胡同,后面那缕青烟不是雾霾,而是早点摊炸油条起的青烟。</h3> <h3>真正的前门情思大碗茶。</h3> <h3>87年咱北京开的第一家肯德基。</h3> <h3>家门口悬掛鸟笼子,就知道这家有位六爷。</h3> <h3>岗亭指挥的交警,这么热的天,即使有伞遮着也是全身都是汗。</h3> <h3>泛舟昆明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h3> <h3>70年代末,80年代初,结婚青年在办理结婚证时,同时领取一件家具购买票证,凭票可以买到一件家具。</h3> <h3>每年冬天一到,卖白菜的就这样一车一车来胡同里卖,有的也需自己去排队购买,但送货到家。大白菜是北京人的当家菜。</h3> <h3>每天下午三点半开始一一"晚报晚报,北京晚报"</h3> <h3>1981年11月中国女排首次赢得世界杯时,人们自发到天安门广场,欢呼庆祝。</h3> <h3>1980年北海公园,羊剪绒帽子、拉毛围巾、军大衣、进口蛤蟆镜一度是北京时尚青年的最爱。</h3> <h3>我曾经问个不休伱何时跟我走</h3> <h3>北京板爷</h3> <h3>以前的院子,有鸽哨、有树阴,平地儿能练一趟单刀。</h3> <h3>论北京孩子的广场舞是如何练成的</h3> <h3>两个御用座驾(小竹车能几个人连续用,都是小孩用)</h3> <h3>北京姑娘利用午饭时间补妆</h3> <h3>没有雾霾的天安门广场,空气清新、透亮、清洁、清静!</h3> <h3>80年代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h3> <h3>那时候的北京,生活在这里的人,愜意、舒服、热情;整个城市的味道,安静、祥和、干净,随着时间的远去,都已经烟消云散!</h3> <h3>北京也渐渐远去,记忆中的北京,值得北京人珍藏!</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