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上下顿失滔滔

徐维泉

<h3>年前借延安之行去了一趟黄河壶口,过年乘走亲访友又走了一趟长江三峡。三周之内南北穿行,风景迥异又殊途同归的两条大河,看的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对于北方的冬天,冬天的黄河,毛词《沁园春.雪》描述的非常到位!</h3> <h3>千里冰封</h3> <h3>万里雪飘</h3> <h3>大河上下</h3> <h3>顿失滔滔</h3> <h3>黄河的顿失滔滔是意料中事,气候使然。站在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之上,突然生出顿失滔滔的感觉,却有点意外。因为从宜昌往上,葛洲坝、三峡坝、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六个水坝把长江金沙江一次次拦腰截断,冬天的三峡库区碧波荡漾,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夏天的库区也差不多。高峡出平湖,江河肠梗阻,人为的干预使白浪滔天,惊险奇绝的高山峡谷变成了天上水库!偌大的坝顶开放区只见人头涌动,一点见不着白浪滔滔的迹象。加之安全管理需要,关键部位游客不能靠前,拍个近照都是奢望,只好借2张泄洪照片说话。</h3> <h3>作为曾经的水电人,对水坝具有一分天然的亲近感,尤其是对水电行业的巨无霸~三峡大坝,更是充满了自豪!巨大的坝体!神奇的船闸!天量的库容!强大的电流!无不使人惊奇!使人震撼!</h3> <h3>三峡大坝从1918年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出构想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从1994年12月正式动工到2006年初步建成花了11年多时间,从2006年投入运行到现在也已过去11年多时间。但社会各界对三峡的争论远没有结束。实际上,三峡大坝的百年开发史,基本上也就是一部吵架的历史,无论是修建之前,修建之中,还是修建之后都是无休无止的争吵。现在的人们是一边用着干净便宜的能源一边还在不停地争吵。比如生态影响、气候改变、防洪效果、安全风险、投资效益等等,都是争吵的话题。而且可以肯定,这场争吵还会没完没了的持续下去,就是三峡大坝有朝一日退出市场,争吵也不会结束!</h3> <h3>个人觉得,从发电的角度看,三峡大坝装机和出力世界第一,非常牛B!全球10大水电站,中国占5席,大半个中国能用上清洁能源,长江功不可没!</h3> <h3>尽管争吵和质疑的很多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但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东西,面对这个巨大的存在,我们还得继续和谐着。依我的想法,相比潜在的安全风险,其他问题都是小意思,记得在抗震救灾期间,一个唐家山堰塞湖,2个亿的库水就曾经把国人吓的半死,三峡的库容可是390多个亿哦!想想都让人做恶梦哈!</h3> <h3>河边的景色</h3> <h3>墙根的积雪</h3> <h3>江边的码头</h3> <h3>稀少的游客</h3> <h3>体验了冰雪,见过了黄河,坐在长江边看水的孙女很自信地说道:“中国有两条大河,开始有一条黄河,后来人们又挖了一条长江,长江的名字叫黄河”!完全的颠三倒四,正宗的幼儿园水平!显然是学费还没有交够!不过,孩子梦呓似的胡话也无意中提醒了大人,细想想,现在的长江和黄河也确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就顿失滔滔而言,大江已经和大河一样;就泥沙含量来说,若干年前就有段子调侃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黄河是黄河,长江也黄河,半斤对八两,命运差不多。看来我们的地理知识也得改改了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