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摄影、文字:如歌的行板</p><p><br></p><p> 月亮,总让人们赋予很多的遐想。</p><p> 古代即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更有数不胜数的关于月亮的诗词,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曹操的“皎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p><p> 描写月亮最多的是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每首都是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佳作。</p><p> </p><p> 描写月亮的音乐作品也是枚不胜举,如:根据王洛宾的西北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中国的小夜曲。还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方的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中的“月亮颂”等等,更不提不计其数的国内外流行歌曲了。</p><p> 我最喜欢的是《第凡尼的早餐》中那首《月亮河》(Moon River),奥黛丽赫本就象一邻家女孩,拿着吉他,坐在窗前,用她那和眼睛同样清澈透亮的嗓音,向你娓娓道来……</p><p> 这些传世之作尽管听过、读过无数遍,但每次都能把人们带入或思乡、或想念、或恬静、或浪漫,或忧伤,或哀怨的情感之中。</p><p> 为什么月亮总让人们寄予那么多的感情色彩?</p><p> 她总是那么圣洁,无暇,和你若离若即,似乎唾手可得,似乎又遥不可及。</p><p> 她总是那么低调,轻轻地,柔柔地,而不是太阳那般热烈,咄咄逼人,甚至灼伤人。</p><p> 也许在太阳的光辉下,人们会忽略了她的存在。但是,当繁华落尽,大地回归沉寂时,她总是会出现在你的身边,静静地倾听你的诉说、接纳你的欢乐、痛苦或悲伤。</p><p> 月有阴晴圆缺,正如人生也有高潮低谷,但是她总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人们,而把阴影留在了自己的身后。</p><p> 当你浮躁,焦虑时,她会用宁静的目光注视着你,使你平静,清醒;当你孤寂、落寞时,她会温柔地陪伴着你,或窗前静思,或海边漫步,抚平你的创伤,慰藉你的心灵。</p><p> 当你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时,她会默默地为你引路,用她那皎洁,却不炫目的光明照亮着你暗淡的前方。</p><p> 但是,当黎明到来,阳光进入了你的生活之时,她,悄悄地离开了,甚至不忍吵醒沉醉在美梦之中的你...... </p><p> </p><p> -----如歌的行板2014年中秋随笔</p>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