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年岁里,都曾有过一段关于旅行的憧憬,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在现实里,因为种种的原因,这个美好的希冀每每会变成午夜梦回时的美好梦想。</h3><h3> 关于旅行的意义不必阐述太多,就一个字:走!</h3> <h3> 这一走历时46天,经过了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13各省,全程19000多公里。</h3> <h3> 2016年8月22日,两台车八个人出发了。去探寻心中的高原。下午四点从丹东出发,晚上九点在大连港坐船,连人带车于23日早上到达山东烟台。高速公路给我们提供方便,一路狂奔晚上到达襄阳,这一天一夜我们跨越了辽宁、山东、河南、湖北四个省。</h3><h3> 襄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800多年历史,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穿行在夜幕下襄阳城内,街道两旁隐约看到许多古建筑,真想在此多做停留,看一看隆中的美妙,只是心里的高原蛊惑太重,让我们起早踏上征程,24日晚到达恩施。</h3> <h3> 恩施是土家族集聚地,很多建筑具有其浓厚的民族特色,温馨恬淡,我们临近恩施大峡谷找了一间宾馆住下。虽然已经入秋,可是这里的气温还是很高,夜晚吹来几缕凉风,晚饭过后几个人在露台上饮茶聊天,享受奔波一天后那一刻的闲适。</h3> <h3> 壮美无比的恩施大峡谷空间宏伟开阔,景观层次丰富,山体变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归结而来有五大奇观: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地缝接飞瀑、暗河配竖井。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有天坑,有地缝,有天生桥,有溶洞,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大峡谷的大断崖, 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恩施大峡谷不过伯仲之间。</h3> <h3> 虽说这里是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在这秋日里北方来的我们还是大汗淋漓,真有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冲动,云龙地缝给我们提供了这一条件,走下去,湿润凉爽的气息迎面拂来,令人爽彻心脾。</h3><h3> 云龙河地缝全长7.5千米,最深达75米,地缝怪石遍布,五彩斑斓,古木苍翠,碧流潺潺,尤其是地缝两岸的数条飞瀑流泉,令人震撼而神怡。</h3> <h3> 这一次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云海流雾缠绕峰峦之间的奇景,可是那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突出似凌架于丛峰之上的景色,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h3><h3> 25日晚上到达蜀南竹海。入住景区内。</h3> <h3> 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宜宾长宁、江安两县交界之处,幅员辽阔,去往景区的路两侧翠竹林立,投下一片阴凉。这里素以雄、险、幽、峻、秀著名,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景点众多,虽然我们是自驾,但是想走完每个景区也是很难的,只好选择了其中几个有代表的景点走走。</h3><h3> 淅淅沥沥的小雨飘洒在竹林,湿漉漉的竹林更加碧绿青翠,甜润清新的空气,把我们的五脏六腑洗涤。</h3><h3> 天皇寺、天宝寨、仙寓洞、观云亭、翠玉长廊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h3> <h3> 这里不仅有天然的美景,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蜀南竹海所在的“万岭山”原是女娲娘娘补天时遗落的赤石。那万顷竹海是瑶箐仙子用佩戴的翡翠玉器做种子种下的。竹海里的淯江河,则是瑶箐仙子遗落的一条白丝绢。</h3><h3> 这里的美景令人流连,最让人割舍不下的是这里的美食,关于竹子的所有美食这里都能找到,吃的我们是不亦乐乎,回想起来吃的是啥,名字一个没有记住,记住的是留在齿间的鲜美味道。</h3> <h3> 宜宾李庄,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久经沉淀的古老的小镇,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h3> <h3> 李庄白肉闻名遐迩,游李庄必品白肉,味道香醇不腻,回味无穷。老街巷、四合院、老酒窖成为这的特色景点,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酒"五粮液"就出产于此,造酒业在这里十分普及和兴盛。这些老酒厂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仍保留着醇厚的传统酿酒工艺原貌。</h3><h3> 由于工作时间紧迫,另一台车决定先行进藏。李庄游历完成,我们直奔邵通大包山,他们直奔丽江。</h3> <h3> 大山包位于昭通市西部,距城区79公里,海拔3100—3140米,年平均气温6.2℃.进山里气温骤然下降,我们带来的小棉袄都穿在了身上。这个季节山上的荞花、燕麦、芳草地成块成片,层层叠叠,色彩斑斓,流雾弥漫,时浓时淡,把苍凉的大山包点缀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幻世界。</h3> <h3> 行进在这样一个山区公路上,隧道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看看我们进入隧道后的JPS显示吧。隧道竟然在山体腹部攀缘而上。</h3> <h3> 鸡公山以云海和佛光的奇特景观文明于世,今天我们看到了变化多端的云海,仙人田宽广瑰丽,虽然现在不是她最美的季节,走近她也令人兴奋不已。</h3><h3> 大山包目前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黑颈鹤种群越冬地,我们来的有点早,九月中旬它们就来了,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啊。</h3> <h3> “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属昆明市东川区管辖下的红土地镇。海拔1800米至2600米之间。</h3><h3> 因云南东川高温多雨,在这种气候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h3><h3> 走进田野回来的时候,脚下会积攒厚厚的红土,两只脚感觉很沉,用大量的水冲刷才会清理干净。</h3> <h3> 一阵急雨过后天空会出现彩虹,映衬着色彩斑斓的土地十分迷人。浸润了雨水的红土地,在阳光下色泽更为丰润。大雨之后云开雾散,艳阳高照,天空越发蓝得动人,云彩变换着不同的姿势,投在田间的光影不时幻化,每一秒钟都是一个全新的画面。</h3><h3><br></h3> <h3> 这里的人们十分淳朴,只要是有需要就会伸出援手,拍摄时突然大雨倾盆,一户养蜂的夫妇招呼我们进他们的窝棚避雨,还为我们讲诉这块红土地的故事。</h3><h3> 傍晚时分,天空彩云飞舞,山间流雾弥漫,好一派人间仙境啊~~~</h3> <h3> 离开东川红土地,找到一处加油站加油,油枪不停的动作,停下来后计算一下,发现我们的油箱只剩下1.7升油了,心情可谓五味杂陈。</h3><h3> 傍晚到达泸水入住。</h3><h3> 第二天,我们沿着怒江而上,一路经过许多少数民族村寨,不同的民族有些不同的民风,这里有藏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等,他们生活在大山深处出行十分不方便。</h3><h3> 路上遇到一伙傈僳族赶集的人,他们介绍说走了六个小时才走出来,到公路边集市易物,然后再往回走,听得我都脚底发麻。</h3> <h3> 丙察察</h3><h3> 进藏有这么几主条线:川藏线、青藏线、滇藏线、新藏线,再就是丙察察了。</h3><h3> 自驾丙察察是我们觊觎很久的事情了,在家里上网看帖子,那里的景色,那里的人文无不令人心动。于是就掂量了一个相对靠谱的季节,根据当地政府以及旅游部门提供的情况,赶在周六周日放行的当口到达丙中洛。(即:2017年9月2日晚。)准备穿越丙察察。</h3> <h3> 四个人大姐70周岁,大哥67周岁,其余两人54周岁,平均年龄61.25岁。</h3> <h3> 丙中洛有着犹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被称作“人神共居的地方”。这里和谐共存着怒、藏、独龙、傈僳等少数民族。东西方宗教相互交融,有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不同教派。</h3><h3> 丙中洛地区还有怒江第一湾、险峻的石门关、贡当神山、茶马古道,以及重丁天主教堂、雾里村、秋那桶村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村落。 </h3> <h3> 时间不允许我们多做停留,只在怒江第一湾拍了照,丙中洛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起早就踏上了征程。</h3> <h3> 这是至今尚不成熟的第八条进藏线——丙察察线。</h3><h3> 因最为艰险的路况,最为原始优美的沿途风光,而成为了近年来国内越野圈中的热门路线被公认为中国最后的经典越野路线。</h3><h3> 这是茶马古道南线主要通道,它穿越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接壤转换地带,起于云南最西北端的丙中洛,经西藏最东南端的察瓦龙,止于藏东南的察隅。全程280多公里,是目前内地进藏线中路程最短的一条。</h3><h3> 这条在地图上都没有标识出来的简易公路,每时每刻都会制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险情,怒江峡谷的险峻和山路的狭窄足以让每个恐高症患者崩溃,极度简陋粗糙的路面,更是让人胆战心惊。就是这种挑战性的穿越吸引不少年轻人为之拼搏。听说不如亲历,亲历后那种感受值得这一辈子的回味。</h3> <h3> 这条线上最有可能遇到的险情是塌方和滚石滑落。由于这条穿越路线根本不属于任何一种等级的公路,路面及其简陋粗糙,只能算得上在马帮踩出的路面基础上,稍微拓宽一点而已。许多路段基本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个凹痕来,能使车辆勉强得以通过。由于当地的地理条件复杂,天气又变幻无常经常下雨,许多路段上方岩壁上的石块已发生松动随时随地都会塌方滚落。</h3> <h3> 我们的车子开出丙中洛没多久就发生了堵车,原因是修路,好在这里景色不错,行云流水人家,在这里学习延时拍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很快的过去了。</h3> <h3> 路沿着奔腾的怒江蜿蜒而上,右侧是陡峭的山体,左侧是悬崖山涧,加上天干地燥尘土飞扬,时常因为道路中的大石块不好通过而下车修路。每每下车都要观察山体的变化,有一处,我们是冒着滚石的飞落平整道路。</h3> <h3> 即便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路边的美景还是时常吸引我们停车拍照,有几处的大湾似乎比怒江第一湾壮观美丽。</h3> <h3> 大流石瀑布,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许多驴友在游记中重点描述过。来到大流石瀑布面前,感到很是奇怪,山多高流石聚集就有多高,据说这里必须要上午十二点前通过,下午刮风就会有滚石飞来,出事故的几率大大的增加。我们匆忙拍照急速通过。</h3> <h3> 中午到达察瓦龙,说实话在这个时候我心里有一点点的动摇了,前面的路很长,还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对面没有车过来,打听了几个人,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前面怎么样,因为这里还有一条路通向左贡,相对好走些。同行的大哥坚持说要走到底,那么,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我们就在车上吃了少许点心上路了,又经过了一段艰难的爬行傍晚到达目巴的村。</h3> <h3> 村里人很少,好几次我站在院子外面喊人却都没有应答,只好沿着进村的路往里面走,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人,便问他是否会有住的地方,没想到这个人普通话说得很好,攀谈间了解到是甘肃派这里来的干部,每三个月轮换一次,他给我们介绍了小卖部住宿。</h3><h3> 说是住宿地,也就是有个落脚点罢了,门是一块彩钢瓦遮挡的。室内很简陋,彩钢瓦的隔墙,勉强能男女分开居住,老板是包姓汉族人,由于在此地出劳务认识了藏族女孩,两个人相互看着喜欢就结婚了,关于什么叫合法婚姻,女方一概不知道,他们有一双可爱的儿女,生活的安适惬意,女主人不会说汉语,一切都听男人的,当地的婚姻多半是如此,交流中,我问出了藏族是不是有兄弟共同娶一个女人做媳妇的习俗,得到证实,这种习俗至今还在延续。这对夫妻生活的简单淳朴,给人一种本真的亲切。</h3> <h3> 听小卖部老板介绍说再往前走路会好很多,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4日早晨,我们告别了这对夫妻继续前行。</h3> <h3></h3><h3> 不多时天空下起雨来,原本扬灰的路面变得异常泥泞,大车走过的路段车辙很深,可怜我们的奇骏,通过这样的路段困难重重,在一段上坡路,遇到前一天同时被堵的,开着荣光50面包车的江苏兄弟,正在求救施工车辆把他从泥潭里拉出来。</h3> <h3> 爬行到海拔四千米以上,路基是冻土,表面一层泥浆,打滑下道险情不断,每走一步都是惊心动魄。好在四个人心理素质很好,都很沉稳,齐心合力多次化险为夷。</h3> <h3> 刚刚爬过海拔4600米齐玛拉垭口,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车爆胎了,勉强找到一个可以暂时停靠的地方停下来,雨一直的下,车上的东西全部要卸下来,两位男士冒着冰凉的急雨更换车胎,再上车所有的物品都是湿漉漉的。</h3> <h3> 从新上路后,我们前行就更加小心了,保护我们的行路工具尤为重要,车如果坏在这里,那对我们来说不亚于世界末日。</h3><h3> 眼前的景色越来越美,雨也越下越大,通过目若村的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又遇上了江苏小面包兄弟,他们说不走了。我们也停车讨论是否继续前行,鉴于前面还要过两个垭口才能到达察隅,可是全线通车只有两天时间,过后封路真的走不出去就要在此呆上一个星期,四人交流后决定还是继续前行吧。上坡时遇到了一股泥石流,老隋大哥果断强过,才使我们没有被阻隔在山下。</h3> <h3> 越过海拔4500米的金拉山口,遇到了对面来的一辆安徽牌照的悍马,两个男人不停地抱怨路难行,这是我们看见的第一辆对向开车。这时天渐渐的黑了,我们真的不敢再继续前行了,只想找个村子住下,地图显示前面就是嘎达村,我们到达嘎达村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h3><h3> 好不容易找了一家能听的清楚普通话且可以住宿的旅店住下,饥饿寒冷充斥着每一个人,这时绝对不敢饿着肚子睡觉的,好在旅店里有所谓的开水,还有大碗面,热乎乎的吃完泡面也是很好的,面泡上后几分钟过去了面条还是根根挺立,这是海拔4400米高度,开水也就七八十度,泡面不能达到可口的成度,胡乱的吃点硬面条喝点热汤身体暖和许多,赶紧跑到四处透风的房间休息,说也奇怪这一夜睡得很踏实。</h3> <h3>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天亮起来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折拉山口,这里海拔4700米。越过这个山口一路下行,海拔高度逐渐下降,虽然路还是崎岖不平,景色却来越好,两位男士从泥潭里一段一段的挪车,为了减轻车的负重,我和大姐索性前行,走出好远车才跟上来。</h3> <h3>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封路不让通行,可是这一天赶上承包这段修路的业主来检查,全路接到通知要保证车辆通行。虽然在一处被堵了一个多小时,全程还算顺利。堵车的地方海拔高度不到三千米,在这个停留的时间里,我们就地煮了方便面,还有几个鸡蛋,渥在热汤里一会就熟了,就着清凉的空气。吃这样的方便面简直美味极了。</h3> <h3> 这里植被繁茂,灌木丛生,间或着一片片草地,草地上有各色小花尽情开放着,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采一捧放在车上,为这三天的紧张增添一点清新安逸。</h3> <h3> 绕过几个山脚,我们那寂寞了三天的手机同时响了起来,数不清的来电提示,一长串的未接电话,看到这些我内心真的很感动,家人朋友的牵挂,给我们这几个历尽千辛的冒险者极大的安慰!尤其是知道儿子一路查询当地电话,找到江苏兄弟入住的目若村,得知我们安全通过后,湿润了我酸涩的双眼。</h3> <h3> 走世界最烂的路,看人间最美的风景,感受最纯真的人情,收获最深刻的人生感悟。一个共同的爱好,一个共同的梦想,一段不寻常的生死与共,我想对于每一个亲身经历的人都会是一场终身难忘的修行,一个人的执著,成就了一行人的梦想,每个人的坚持,鼓舞着每个人的斗志,信念战胜困苦,团结成就事业,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感谢一路同行的每一个人。</h3> <h3>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东部的伯舒拉岭地带,属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东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昌都市左贡县,南面与缅甸和印度接壤,西与墨脱县相邻,北与昌都市相接。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通过这里。</h3> <h3> 察隅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度差达3600米,垂直高差悬珠。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谷地海拔南部边缘只有1400米,而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峰为6740米的梅里雪山。全县平均海拔2300米。我们住在察隅县城。</h3><h3> 来到察隅,除了欣赏风景以外,这里相对还是军事禁区,前往下察隅,还必须在察隅当地办理边防证,于是我们到当地边防大队办了手续。</h3><h3> 第二天我们驱车去了下察隅,一路柏油马路,但是山体滑坡严重,有些路段乱石堆积几近阻隔交通。</h3> <h3> 察隅县属于喜马拉雅山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察隅县有以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和怒江为主体的几十条大中河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这里森林覆盖面积达60%,有红豆杉、云杉、檀香、香樟、云南松、马尾松等300多野生树种,其中有10多种属国家级珍贵树种。林下资源有松茸、木耳、天麻、虫草等;野生动物主要有虎、豹、熊、小熊猫、麝、鹦鹉、黑颈鹤等,其中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100多种 。</h3><h3> 曲南河源于卡瓦格博主峰,由北向南,贯穿雪山,一路汇聚诸多雪山之水,奔向怒江。河畔三角形的曲那通坝子,是天然的三角形法源宫(金刚空行母的标志)。</h3> <h3> 多民族聚居地。全县共有藏族、汉族、纳西族、独龙族、苗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僳僳族、怒族等十个民族和一个未识定民族--僜人。</h3> <h3> 僜人,又称"僜巴"(僜语本义为"穷人"),主要分布在上、下察隅镇。察隅县是僜人的主要分布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婚姻制主要是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 是察隅县人口最少的族群。</h3><h3> 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僜人有自己深厚文化传统,包括各类民间传说故事、民族歌舞、饮食起居、文化遗产等较为丰富。</h3> <h3> 我们走进一僜人家庭,家居简单母亲只有二十七岁,却是三个孩子了。</h3> <h3> 察隅河峡谷是印度洋水气北上的大通道,带来丰富的降水,在河谷和附近山地形成西藏江南气候, 在六十年代中印战争时,这里是最前线,烽烟消散多年后,有幸踏上这片土地,心中有无限的感慨。</h3><h3> 察隅属于高山峡谷地形,察隅河由北向南流入印度境内,这里有这样一处清水河与主河道回合后形成界限分明的两水并流奇观。</h3> <h3> 经过两天的修整,9月7日早上8点45分出发,沿着桑曲河一路上行,目的地是波密。这里是察隅大峡谷,峡谷很深只听水声不见河流,远处高山环抱着村庄温馨安逸。</h3> <h3> 从自然风光上而言,沿着察隅峡谷北上,越过德姆拉山口,风景更美,继续北上就是然乌湖了;德姆拉山口是气候植被的分解线,南边是峡谷风光,北面则是高海拔的高山草甸以及冰川。</h3> <h3> 在海拔将近五千米高山之巅,蓝天白云之下,两位七旬老人健步如飞,用自己的视角记录这高原的美。</h3> <h3> 这个五彩的村庄叫沙康村,转过一个山脚就被这里的色彩迷住了</h3> <h3> 直觉告诉我, 这里也是藏区比较富足的地方了。</h3> <h3> 河面出现了五线谱一样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h3> <h3> 从服饰上看,这里是康巴藏族集聚地,这爷俩淳朴而发自内心的笑容感染着我,举起相机留下了这温馨的一刻。</h3> <h3> 藏族女人干起农活的样子也是很忘我的,看了一会,似乎背作物的都是妇女,也许这里的女人天天都过劳动节吧。</h3> <h3> 山顶常常有冰川,攻略做的不是很细,有很多著名的山峰,冰川在眼前一闪而过。傍晚到达波密,</h3> <h3> 走到现在是这次旅程的第十八天了,天空飘着细雨,满眼灰蒙蒙的,这个季节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也许是几次路过这段路吧,若不是时常有经幡飘过,还以为回到了我们的家乡宽甸了。通脉再无天险,整修一新的通麦大桥悬在最高处,下面两座记载着通脉天险曾经的历史。中间那座桥梁我曾经在2010年雨中通过。</h3> <h3> 这是一座天堑变通途的一座桥梁,高耸于两山峡谷之中。</h3> <h3> 风光旖旎的尼洋河在彩虹的映衬下更加绚丽。</h3> <h3> 318国道就是一条天然的画廊,无论什么季节,它都会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来客。</h3> <h3>经过鲁朗</h3> <h3> 在扎西岗村与这位藏族老妈妈攀谈,得知她老人家已经89岁高龄了。高原缺氧的环境对她的大脑丝毫没有影响,思维敏捷,心明眼亮。</h3> <h3> 这是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别看我穿的不多这里还是蛮冷的。路上遇到了堵车,晚上才到达了巴松错,本想住在巴松错在那里拍一下日出,结果景区垄断不让私家车进入,这个想法泡汤,由于我们四人都去过巴松错,所以我就调转车头回八河镇上住宿。</h3> <h3> 林芝到巴松措一路高速,所以我们以为高速直通拉萨,路上有很多停靠点便于赏景拍照,一路之上景色美、心情美,车子行进到工布江达高速断了,前方正在修路,车子重新回到318国道,走走停停,因为修路堵车,西藏游玩心态一定要好,堵车时间没有准,必须耐住性子。</h3><h3></h3><h3><br></h3> <h3> 路况不好我们的坐骑已经不成样子,可怜兮兮的在路边等候。</h3> <h3> 蓝天白云之下有藏民在收割庄稼,繁忙的景象让我们停了下来。用相机手机把这一刻定格成永恒。</h3> <h3> 过了米拉雪山不远,墨竹贡布我们又上了高速公路,一路畅通直达拉萨。</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时隔七年未见的拉萨,感觉还是很熟悉,高耸的红山之颠的布达拉宫,热闹的大昭寺,人来人往的八角街,蓝蓝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还有那熟悉的酥油味。夜晚的布达拉宫依然是那样迷人。</font></h3> <h3> 最喜欢的还是那里虔诚的人们,一丝不苟的磕长头,神情专注的摇着经桶,还有他们穿在身上、戴在头上的民族服饰。同时也很敬重他们的信仰。</h3> <h3> 2010年在拉萨玩了三天,因此这次短暂的一天休息,我只在八角街附近转转,去了上一次没有去过的小昭寺。</h3><h3> 小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h3><h3> 图片是从小昭寺看布达拉宫。</h3> <h3> 西藏令人魂牵梦绕,拉萨是西藏的中心,它囊括了藏地所有元素,威严的宫殿,富丽的金顶,圣洁的白塔,虔诚的藏民,朝拜的人流,转山、转寺,转塔修行者的身影,穿着民族服饰在街边叫卖的藏民,坐在茶楼悠闲品茶的人们,满脸肃穆的苦行者~~~</h3><h3> 爱西藏更爱那里的民俗,着迷那里的一切,总想深入其中真切的体会他们的生活,真正去理解他们为信仰而执着情怀。</h3> <h3> 离开拉萨我们一路向西目的地是亚东。——亚东曾经谜一样萦绕在脑海里,美景与战争是怎样的联系在一起的,百闻不如一见,亲自去看看曾经是我的一个梦想。</h3> <h3> 又见羊卓雍错,蓝宝石一样的湖水在低沉的云下,变得更加凝重。</h3> <h3> 垭口处的羊群忙着寻找肥美的草场。</h3> <h3> 卡若拉冰川静静地沉睡在那里。</h3> <h3> 冰川下布满了经幡,微风吹过烈烈作响。与七年前相比这里有了很浓的商业气息。难分真假的旅游纪念品,个色宝石,没有商标的食品,还有穿着藏服拉着男士合影的美女。</h3> <h3> 有多少人眷恋着雪域高原的一切,那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布达拉宫,大小昭寺,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等等。</h3><h3> 殊不知,还有这么一处镶嵌在斯米拉神山旁的翡翠绿——满拉水库,却是如此的耀眼,斯米拉山的经幡辉映碧绿的湖水描绘出一副绚丽的画卷。</h3> <h3> 过了满啦水库经过浪卡子,直奔亚东。</h3> <h3> 由于我们边走边拍,时间用在玩耍的比较多,到达康马县接近黄昏,考虑到今后的路限速问题,天黑之前到不了亚东,因此决定在康马住下。</h3><h3> 康马县平均海拔4300米,我们居住的地方就在这个高度,说是县城,实际比不上我们家乡一个村子大,吃的住的极其简陋,卫生条件极差,在这里遇到了两位刚刚毕业来工作的汉族大学生,说心里话我很佩服他们志在边疆的雄心。</h3><h3> 康马生活着汉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这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的边境县,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78公里。</h3> <h3> 曲美抗英纪念碑就在路边,纪念碑雄伟壮观,在这空旷的原野上很显眼。</h3><h3> 回家后补课才了解这一段悲壮的历史。1904年3月,英军由帕里向江孜进犯。西藏地方政府调集六个藏军代本,共三千多藏军赶至亚东堆纳乡的古如设防抗敌。尽管藏军装备落后,但藏军的英勇抵抗使英军无法通过堆纳平原。时值天寒地冻,英军滞留堆纳平原达半个月之久,冻死冻伤人员甚多,英军统帅荣赫鹏提出议和,藏军恪守协议停火。由于藏军使用的是火药枪,用火绳点火药需要一定时间,于是荣赫鹏一面玩弄谈判一面命英军向藏军发动突然袭击。藏军虽英勇抵抗,但终因武器太差,一千五百多藏军壮烈殉国,指挥官莱丁赛、副指挥官囊姆赛林均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h3><h3> 如今,曲米辛谷依然宁静,百年风雨,当年的城堡只留下一面布满弹洞的残壁静静伫立,向人们述说着那段往事。</h3> <h3> 多庆湖也有叫他多情湖、多情错的,美丽的多情措将众多雪山倒影在湖中,云飘雾起时,卓木拉日与多情措遥相顾盼,日出日落时,雪山与湖水熠熠生辉。</h3> <h3> 如今的多情湖湖水变少,出现大面积沼泽,远远望去许多飞鸟盘旋湖中,形成另一种美景。</h3> <h3> 美丽的多庆湖有这样一个传说:卓木拉日雪山是喜马拉雅的七仙女之一“卓木”的化身,锡金部落首领最小的儿子“干城章嘉”王子与“卓木”姑娘相爱并准备娶卓木姑娘,就在这个时候,不丹部落王子因为也迷恋卓木姑娘,就用箭射干城章嘉王子,箭正好落在了王子的酒壶上,酒壶中的青稞酒洒向了草原,于是就形成了这美丽的“多情湖”。</h3> <h3> 藏民们的马匹,牦牛放牧其中,啃食丰美的牧草。点缀在这片寂静的图画里,让这里走了生机。</h3> <h3> 大群大群的羊放牧在山脚下,与这雪山湖泊交相辉映出一副灵动的画面。</h3> <h3> 这里属于没有开发旅游的处女地,人少车少,看不见垃圾,看不见商贩,空气洁净,风声纯粹,无比静谧,小坐湖边天人合一,腾飞的思绪直冲天外。</h3> <h3> 卓木拉日雪山,是亚东县民间传说的与珠峰并列的七仙女之一,山势险峻,尚未被人类征服。卓木拉日雪山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也被称为是观音神山,据说露面的时候很少,我们还是很幸运的看到了她那轻纱掩面羞涩婀娜娇颜了。</h3> <h3> 卓木拉日峰喜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高约7600米,是早古生代地层和喜玛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顶峰突兀,壁峭坡陡。山峰西侧在中国境内,东侧在不丹王国境内,至今还未曾有人登顶。 卓木拉日雪山山脉横通于亚东县境的中部,从而导致亚东县北高南低的地势,将亚东分为两种迥然不同的地貌单元。</h3> <h3> 帕里小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小镇。攻略上介绍的很美。其实就是高原一个小镇。去亚东必须经过的,海拔4800米左右,还算是很富裕的一个典型的藏族镇。</h3> <h3>围绕这个小周围满满的都是油菜花,人们悠闲的生活着,没有一点点的紧张气息,镇上有几个经营印度进口商品的铺子,货品堆放的很随意,吃的用的混在一起,让我没有一点点购买的欲望。</h3> <h3>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帕里草原了,景色极美,置身其中可谓人间天堂。</h3> <h3>草原之上云影错落,色彩变化万千。</h3> <h3> 从帕里出来,一路向下行,蜿蜒的山路渐渐出现了阔叶乔木,且越来越浓密。当汽车下到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谷中,终于融入了绿色的海洋之中。</h3><h3> </h3> <h3> 亚东,西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在亚东境内遍布着众多的植被,也被称为西藏的一片绿洲;东邻不丹,西毗中印边境锡金段,南倚中、印、不丹三国交界的吉姆马珍雪山,是连接西藏腹地与不丹、印度、锡金的主要通道,自古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h3><h3> 县城内驻扎有陆军、空军和武警县中队、武警边检站等部队单位。亚东去边境旅行签证很麻烦,去印度边境国门还要去边防大队签证,为了省去麻烦,放弃了观摩国门的计划。</h3><h3> 著名的温泉圣地也没有感受,在这里只是看看景色,感受一下气氛,便匆匆离去。</h3><h3> 回程的路上我的身体感觉不适,血压升到了90-180毫米汞柱,一路寻药,在印象不咋好的康马,花了内地双倍的价格买了降压药。</h3> <h3> 从亚东出来,经过江孜直奔日喀则。</h3> <h3> 日喀则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后藏曾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h3><h3> 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后藏生活,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扎什伦布寺坐落市内。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h3><h3> 日喀则是通往藏北和阿里地区必经之地。</h3> <h3>这是我朋友圈里的记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