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年初六,给长辈拜年,又回南钢。闲来无事,到处转了转。</h3><h3> 南钢地方不大,却略有文化底蕴,卸甲甸、霸王山、九龙洼……告诉你我它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h3><h3> 南钢曾经热闹过,曾经辉煌过,曾经衰颓过……</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曾是南钢最热闹的地方,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叫它西山广场。露天电影,篮球比赛,还有我们的晨跑运动……那叫一个人山人海的。曾经一段时间还被农贸集市占据过,如今好像变成了休闲娱乐活动中心,当初的舞台、广场、篮球场都没了,都没了。</font></h3> <h3> 以前这里是南钢的主要商业区,当初一排两层楼的房屋,卖百货日杂用品的我们通常叫做大店,卖糖盐酱醋小菜的我们习惯叫做小店,卖油、米的叫做粮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还有一个理发店。不知什么时候改造加高了,变成如今的模样。</h3> <h3> 这里的苏果便利店最初是南钢唯一的“馆子”__南钢饭店,那个年代“下馆子”可是相当奢侈的事情,家里来人了最多炒一、二菜已经是很了不得了。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排着队一毛钱一两粮票买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那个美滋滋的。</h3> <h3> 南钢三村洗澡堂也是一再变迁,最初澡堂子是平房,五分钱一张洗澡票(后来办家属证就免费了),洗澡分泡池子和冲澡,休息区清一色的木制躺椅,冬天还有火炉子。后来在旁边盖了两层楼的浴室,上面是女浴,下面是男浴,虽然宽敞明亮多了,但总感觉失去了一些澡堂子的味道。今年回来发现浴室没了,摇身一变成了养老院了。</h3> <h3> 南钢影剧院,我们都习惯称这里是“南钢俱乐部”,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改口过。里面有一千多个座位,在当时算是特别大而豪华的影剧院了。厂里开大会、文艺演出、放电影……都在这里,记得厂里每次开大会,每当厂领导宣布“大会结束下面放电影”,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那里是开会去的,都奔着看电影呢,哈哈哈……</h3><h3> 那时看电影一毛钱一张票,排队买票还不一定能买到,弄到票再买上五分钱瓜子(一分钱一酒杯),那就进去尽情享受吧。</h3> <h3> 南钢医院,这两幢房子是最早的医院门诊,那时看病吃药打针都得来这里,而且还基本不花钱。</h3> <h3> 这里原来是煤气站,换煤气包就在这里,自制小拉车一路吱啦吱啦的。</h3> <h3> 这条小路上了岁数的人都应该知道吧,南钢厂二号岗,制冰房就在下面。每到夏季这条小路上的人就络绎不绝了,拿着父母亲发的冰棒票,去制冰房领冰棒用一条毛巾裹着,一般都是吃一根,再用玻璃杯化一根当汽水喝。</h3> <h3> 这条马路就是南钢著名的“大坡子”,那个年代的人骑到这里都喜欢飚自行车,从最上面不带刹一直能冲到厂门口。最初这条路是S形的,很不安全,伤亡不少人,后来修成现在这条路,并命名《幸福路》。</h3> <h3> 这是南钢自已创办的大学,上世纪七十年代称为职大,八十年代后称为电大,这里可是南钢那一代人追逐梦想升官发财的地方。</h3> <h3> 在南钢生活了四十多年,这里算是我在南钢的生活起点吧,南钢三村幼儿园,已经改造过了,但原来的样子还能依稀记得,三面环山,马蹄形的平房,大门旁有一块草坪地。</h3> <h3> 这是当年的南钢小学,坐落在山坳里,有足球场和篮球场,这在当时的其他学校是不多见的,还有一个独立的音乐室,有谁还记得在音乐室旁边曾经有一片小池塘,夏天蛙声一片。住在三村的同学上学放学都要翻过一座小山,这山上真是丰富多彩,我们种过庄稼,采过野果,逮过蚂蚱,男孩们还打过仗……胆子大的还放火烧过山。</h3> <h3> 这是当年的南钢中学,也是三面环山,从校门囗往里走呈坡状一路升高,记得操场原来是在校园外面的,也有足球场和篮球场。本想进去看看母校现在样子,无奈看门的保安认真不让进,登高往里瞅,已经面目全非了。</h3> <h3> 不知是不是我跟不上趟,这些地方都更改为“九龙”这个俗气的名字,九龙幼儿园,九龙小学,九龙中学,偶滴个神啊。</h3> <h3> 南钢 一村居民生活区。</h3> <h3> 这里是我中学阶段居住过的楼房。</h3> <h3> 南钢二村居民生活区。</h3> <h3> 曾经的二村幼儿园(儿子上过的幼儿园),已经不复存在。</h3> <h3> 二村的厂机关食堂还在。</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幢楼已经不记得是不是拆了后再盖的,还是后来改造加高的了。只记得在俱乐部斜对面,有一个小百货店,有一个邮局,还有一个映象深刻,早晨晨跑后经常去吃烧饼油条油饼豆浆,一个忘记名字的早点店。</font></h3> <h3> 南钢三村居民生活区。</h3> <h3> 南钢四村居民生活区,曾经的职工宿舍区。</h3> <h3> 曾经的四村食堂所在地,记得小学期间学雷锋做好事,帮食堂摘过菜喂过猪,我同学潘军的妈妈在食堂上班,如今变成了小小的休闲地。</h3> <h3> 这就是南钢曾经的辉煌,热血澎湃的南钢体育馆,当年的CBA硝烟已经成为过去,显得格外冷清。</h3> <h3> 2008年夏天,我离开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南钢,儿子考上南京高中,一家人搬进了城里。我在骨子里对南钢有一种深深眷恋的感情,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挥之不去,虽然我从学校出来没在南钢工作,但依然是那么刻骨铭心。</h3><h3> 这里是养育我成长的故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