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鬼子来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由华亿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姜文执导,姜文、姜鸿波、香川照之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被迫无奈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该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国际荣誉,但是导演姜文却因此被禁止导演电影5年。全片用黑白底片拍摄,姜文说传统中国电影重色彩美学,他想去掉颜色的包装,而且中国人黄皮肤、黑眼睛,在黑白片或彩色片的效果都差不多。曾有外国记者质疑本片过长,姜文说现场拍摄时共用了五十万呎底片,经过不断修剪,才有了现在的长度。姜文觉得长度刚好,随后他自我解嘲道反正还有人会要他再修剪的。但姜文连修剪的机会都未获得,因为此片国内全面禁映。</h3><h3><br></h3><div>《鬼子来了》走过的道路可谓泥泞曲折,话题不断:该片完成于1999年,在国内审片时被指有损中国人形象,面临修改压力。2000年4月,姜文未通过审查却私自将该片送往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赛,引起国家电影局反感,要求3家制作公司从戛纳电影节上撤回该影片,但没想到该片却一举获得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2002年4月27日,《鬼子来了》正式在日本公映,而此前日本五大暴力集团曾发传真到发行公司,说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将不保证日方演员安全。由于《鬼子来了》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很多日本影院在其放映结束后经常出现混乱不堪的场面,观影者的不同情绪异常尖锐地对立着,而一位日本影评人指出:“鉴赏后的混乱正是名作的证明”。</div><div><br></div><div>《鬼子来了》中有百分之十取材自大陆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其它部分则是由姜文和另外三位编剧听当地老人讲述当年故事融合而成。 有人说,这片子反映了国人的愚昧,也反映了他们的善良云云。不过我倒是没看出片子里中国人善良在哪儿。什么是善良?舍己为人才是善良。电影里谁舍己为人了?一个个都是心怀鬼胎,打着小算盘,而且每个人的算盘都打的异常的好;善待俘虏?那也只是因为“我”命难违,不敢虐待罢了。其实《鬼子来了》里的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琢磨的,无非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让自己置身事外,免于“负责”。</div><div><br></div><div> “负责”在中国历来不是什么好词。《文子•上仁》:“人君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这里的“负责”,是“失职”的意思。《南史•褚彦回传》:“家无馀财,负责数十万。”可见“负责”又成了欠债的代名词。又是失职又是欠债,自然人人不愿“负责”。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了不“负责”而“打太极”方面的技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贤与不肖,人人无师自通,真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神秘人“我”拿枪指着马大三,逼迫其收留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可谓本片第一个“不负责”——把本该自己处理的问题硬塞给别人;马大三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也不含糊,编了一套“要咱全村人的命”的瞎话,把整个挂甲台都拖下了水,这是第二个“不负责”——把自己的责任,分摊给群体;接下来,所有人都打了一圈太极:五舅姥爷净说些无关痛痒的屁话;二脖子和六旺只会起哄;八婶子不肯借白面;面临威胁,他们决定把花屋和董汉臣杀死的时候,每个人不敢杀却都不说,而且有着极为充分的理由;四表姐夫骗了一袋豆子,却说是为了让马大三放心;一刀刘没有杀死应该杀的人,却埋怨一世英名在此败坏;只有七爷嚷嚷“我一手掐吧死俩,刨坑埋喽”的豪言壮语,但他却是个残废,被人视为疯子,也只有他,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日军故意布下欢庆酒会的陷井时,七爷却固执的费尽力气拿到枪杆,在日军开始大屠杀后,他艰难地爬出房门,打出一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并让花屋小三郎和酒冢猪吉脸上留下麻子般的伤疤;最后登场的高少校,竟然让已经投降的日本人动手,斩杀了自己的同胞。借刀杀人,这是最后一个不负责。</div> <h3>我们都喜欢一个错误:为了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明知道它存在的理由不充分不合理,就先找个借口说服自己,然后以为别人也能接受这个理由。马大三就是这样:他以为他养了日本人半年,人家肯定会给他粮食,会感谢他,可别人不是这么想的。别以为别人都会顺着你的思路走。(姜文语)自以为是的结果就是为全村人招来杀身之祸。承认曾经的耻辱并不难为情,可耻的是我们不敢去回眸正视曾经的耻辱,难道,不去面对我们就有了无上的能力?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这部片子的结局是挂甲台整个村落在大火中、消失在鬼子的屠刀下,而国军的抗战将领又让斧劈日本战俘的马大三受戮于已经被俘的小鬼子。马大三不能斧劈日本战俘,但是日本军队为什么可以在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屠村?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民族被一个岛国践踏了整整八年,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凶残和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愚昧和自残。</h3><h3><br></h3><div>凡中国人与外族的殊死争斗,敌阵中必有我国人!这简直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汉武帝征讨匈奴,有前宫人在匈奴王帐中出谋划策;抗日战争中更是伪军比日寇数量都多!这部片子中着重刻画了翻译这个角色,这个懂日本话的东北人几乎没有一句是在“直译”,国人对国人的欺瞒才是最可悲的事情。而且这个翻译在被村民释放后居然给鬼子队长出主意让鬼子爽约,结果招来一句奚落:“我们日本人不像你们中国人那样不讲信用。”这句话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刺耳了。貌似极度愚蠢的却偏偏可以深刻地看透别人的心思:联欢会上,六旺把手搭在酒冢的肩上,道出了这种微妙的情绪:“哎呀,看把你给吓的,别怕别怕。 一会你见着人就塌实了…… 那可不,你啪啪的放枪,你嗷嗷的骂人,不是怕是啥?”四表姐夫带着马大三出门的时候遇到日军回城,马大三惊慌失措,四表姐夫制止了马大三:“别跑!越跑越看出你心里有鬼。”这种精明每个人都有,没有主心骨的精明永远只是小聪明,自以为是从来跟聪明占不着边。</div> <h3>电影从头到尾一直都是黑白呆滞的画面,在结束的瞬间却被跳成了一块血红的画布,仿佛谁把一桶红漆从摄影机头上浇,就如索德伯格说的:《鬼子来了》的结尾是他所看过的最完美的一个镜头,无情的诗意,绝响一般的深刻,最后是令人目瞪口呆的震撼。电影的结局容我很不道德的说出来吧,实在忍不住去描述这个镜头:行凶未果的马大三被处决,国军将任务分配给曾被马大三救过的花屋手上,此时在马大三的颈脖处出现了一只蚂蚁,花屋很轻蔑的用手指将这个细弱的生命弹了出去,接着一声令下,马大三突然转过脑袋,瞪大眼睛,冲着花屋做了个更为轻蔑的表情,花屋想也没想,手起刀落,接着就是一颗硕大的的脑袋被在地上转了很多圈,镜头跟随着马大三的断头也不停的翻滚旋转着,此时出现了影片的第一幕彩色,那应该就是马大三脖子上喷出来的鲜血,起先是暗红,接着,越来越红,最后摄影机定格下来,屏幕上出现的是马大三那颗硕大的头颅,然后在他眼里出现了砍自己脑袋的日本人交接军刀的场面,人之死还有瞬间影像,最后,马大三那颗未死而且又坚挺的脑袋上的眼睛眨了三下,然后嘴角微微往上跷了跷,一个令人震撼无比的微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