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届”的记忆

胡成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七七届"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人们时常都会说,“老三届”是一个最苦的群体,上山下乡,回城,下岗都让他们遇上了。我认为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七七届”。他们所遭受的不幸和灾难不比“老三届”少,我就是一名当年七七届的同学,对此,我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生不逢时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七七届年龄段的人,大部分都是在1959年-1960年出生的。我们出生的时候,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缺吃少穿。我们住在上海市的“下只角”闸北区。这里的平民多,家庭条件都比较差,三年自然灾害更使我们的家庭“雪上加霜”,我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孩跟着大人一起吃菜皮,吃多了,营养不良,浑身浮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七届的人,在儿童时代很少穿过新衣服。受五十年代“光荣妈妈”的影响,七七届的人,大多数在家里“排行”老三或者老四。家里的衣服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七七届群体的童年是在“文G”高潮的背景下度过的。记得孩提时的所见所闻,大都跟WG有关。大人是戴着“造F队”或者“赤卫队”的袖标上下班的,哥哥姐姐们穿着军装参加“Z反”是不用上学读书的,“抄家”“揪斗”“游街”是天天有的,说话之前是要背一段“语录”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七届群体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度过的,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畸形的社会环境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没书可读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七七届群体的的人最可悲的是没书可读。“老三届”的人是苦,可是他们的童年,少年时代相比“七七届”的人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他们在童年少年时代毕竟还读过书,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好多的“老三届”人考进了大学,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而 “七七届”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小学语文第一课不是汉语拼音,是两个“…万岁”,小学英语第一课还是“long live…,a long long live…”。因为就读人数太多,教室不够用,“七七届”每天只能上半天课。到了中学时代,各种各样的“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几乎每个学期都有。我是在闸北区读中学的,那时,在学校内外,流氓成群,各种斗殴,敲诈等混浊的社会风气时有发生,“老九”靠边站,“工宣队”主宰着学校的一切,“有问题”的老师(后来知道,这些老师都是知识博渊教学高手,恢复高考后,学校都把他们请出来给“提高班”上课了)都集中在学校的“小工场”劳动。上课就是跟着抄写黑板上“笔记”,考试“开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国家恢复高考,“七七届”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读书”。学校开始分班,集中师资对提高班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可为时已晚,上海“七七届”学生中,只有<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b>的同学有幸踏进了高等院校的大门。大部分的“尖子”同学,通过一年的日夜苦读,死记硬背,很“荣幸”的考上了“技校”。最不幸的就是“七七届”考上技校的这一部分同学,在技校读了两年后,好多女同学成了三班倒的“纺织女工”,许多男同学成了运输公司和公交汽车的驾驶员,还不如啥都没考上同学,在家待业一年后,由社会招工,都进入了比较好的企业工作。更可悲是,这些技校的同学在退休时,读技校的两年还不算工龄,退休工资还比啥都没考上的同学低。对这些同学来说,“读书无用”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就业动荡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没书读,没文化,在“下岗潮”来临时,“七七届”首当其冲。本来,“七七届”的大部分人就是因为没文化,在企业中所承担的工作大部分是体力劳动。在“下岗潮”中,纺织厂“关停并转”,“七七届”女同学大部分面临下岗。部分的男同学也“另找出路”。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七届”这些同学下岗之后,也是因为文化程度低,面临“再就业”的困难。于是,“七七届”的女同学就成了食堂、超市的主力,男同学就成了出租车司机和保安的主力。只有少数“七七届”的同学凭“自学成才”和接受“继续教育”成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七七届”,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不幸的群体,一个灾难的群体。他们的经历应该值得人们的同情和尊重。如今,“七七届” 的同学都已“奔六”,年近花甲,尽管他们遭受了一些“不幸”和“灾难”,但是,他们依然顽强的并快乐的生活着,因为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正准备着或者已经和 “第三代”享受 “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晚年人生更精彩</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