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似梦非梦非醉一一身事

许鑫荣780462

<h1>  六十五年前的6月29日,在这个春未夏初的平常一天,居住在皇城边河坊街(现在的方回春堂大药房对面)上,并在繁华的中山路上开钟表铺的方掌柜家里,一名光头男婴哇哇落地。</h1><h1> &nbsp;</h1><h1> 当时家中上面已经有六个孩子,不知何因:可能负担太重、可能事前约定。将其刚出生没几天的男婴,狠心送给了昭庆寺西河下的一户许姓的铁路工人家庭,从此也改变了其的人生轨迹。</h1><h1><br /></h1><h1> 因为缺少母乳喂养,男婴先天不足,体弱多病。虽然养父、养母精心呵护,但还是骨瘦如柴,到了三岁时还没有长出头发,大家叫其"光郎"。从这开始了,担惊受怕的童年时光。为此养父母家经常会丢神弄鬼般的去"叫魂",在家的姐姐也为此不知道挨了多少骂和打,说她没有看护好男婴。</h1><h1><br /></h1><h1> 养父母家没有孩子,生育的孩子都在国难战乱中而病故。就在男婴到来之前的前几年,从集市买回(大米还(或)不知道什么的换来)一个女孩。男婴的到来,给养父母家带来欢乐,而同时也带去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烦恼,因为体弱多病经常要跑医院求医问药。</h1> <h1>  养父是诸暨安华人,家中有三个孩子,因为妻子的病故而续玄养母。两个孩子现在还在诸暨,一个大孩子被抓壮丁,后来养父凭借着当年铁路部门的影响,带回招入铁路部门工作,后来也来和养父母一起在杭生活,取妻生子,直至终老。</h1><h1><br /></h1><h1> 养父是一个忠厚老实、勤勤恳恳的男人,身体健壮。在退休后还曾经参加过吴山工程的建设,现在吴山上山台阶的大石板,许多都是当年养父和其他工人从山下挑到山上铺就的。有时候去爬城隍山,就会想像起当年养父生活的艰辛。</h1><h1> </h1><h1> 养父早年在上海铁路设计事务所工作,负责堪察测量工程。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三角定位、三点一线、测量仪器等都很溜。浙赣铁路、现在的金温铁路、虹桥机场建设、第一座钱塘江大桥设计、建设都是当初其参与堪测之功劳。同方志敏、茅以升等都有交集,在其百年的单位悼词上都一一列出,给予高度评价。</h1> <h1>  养母生于杭州一个做豆腐、磨豆浆的小作坊家庭,家境富裕。并且是一个性格开朗、直率、胆大心细、很要强的女人。会做中式裁缝、烧菜做饭工夫了得的出色家庭主妇,在春节前常常因为要赶工裁剪至深夜。</h1><h1> &nbsp;</h1><h1> 在男婴到来之前,她还上门做裁缝,东家管吃、喝,付工钱。因为烧菜手艺不错,刀工又精细、也喜欢乐于助人,街坊邻居的红、白喜事都要她去烧制。而且胆大到会给过世之人,换、穿衣服鞋帽。</h1><h1><br /></h1><h1> 养母因为从小给其父亲买酒,而偷喝一口,酒量颇大,一般男人都会被她击败求饶。在日据时期还参加当时的跑"单帮",贩卖布匹,历经艰险。也是一个跑过三山六码头的、见过世面的女人。</h1><h1><br /></h1><h1> 虽然养母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凭丰富的人生阅历,会说各地方言。解放初期就是居民区治保干部,直至后来搬到斗富二桥仍旧是治保干部。因为敢说敢干,性格泼辣,当地的街道办事处、居民也比较尊重她,名气也蛮大,从城站到斗富一桥只要报其大名,人家就会给你指认。有些小孩、"坏人"比较怕她,直至文革结束后,新型的居委会组织成立才退下来。</h1><h1><br /></h1><h1> 不仅如此,给养父做了填房之后,因为铁路部门有年终双薪,出差补助颇高,家境更加厚实。就在家里面做裁缝,兼任居民干部,勤奋一生,也没有劳保。养父长年出差在外地工作,空下来的养母经常会赶来赶去的挫麻将,技艺精湛,一般人都不是其对手。</h1> <h1>  男婴的到来,虽然给养父母们带来希望,同时也给大十余岁的姐姐(养女)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煎熬。除了要做应做的份内生活之事,还要照顾好孩子(弟弟)。一有不周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因为养母的脾气暴躁,皮肉之苦受过不少。</h1><h1><br /></h1><h1> 清晰的记得有一次,一只猫从弄堂里的围墙上爬过,姐姐说"有一只猫"。男婴看到后,吓了一跳!当晚男婴就发烧了!养父母查问之后,大动肝火,打骂是少不了的。又是走东跑西拿着脸盆敲打"叫魂",又用瓷碗装入米,包块布在头上揺晃,折腾了半夜。</h1><h1><br /></h1><h1> 不久昭庆寺西河下建设需要拆迁,养父母家搬到了城站附近的斗富二桥居住。这下更加苦了正在铁路一小读书的姐姐,清晨起床后,干完家务活,提着中饭不管刮风下雨,走上十公里之外的学校去上课、下课回家。回家还有干不完的家务活等着要做呢。但是,姐姐学习很刻苦,成绩很好,总有本子、铅笔等学校奖品带回家。</h1><h1><br /></h1><h1> 姐姐初中毕业后,先后去了杭一棉、园林静寺绿化班工作。总是省吃俭用的留给家用,并孝顺外婆。</h1><h1><br /></h1><h1> 可能是受不了养父、养母的严历的教育方式,也可能性情受到压抑。在60年偷偷的报名去了宁夏银川去参加边疆建设,开始杳无音信,后来才慢慢同养父母们的恢复联系。一走三十多年,在那边成家立业了。</h1><h1><br /></h1><h1> </h1><h1><br /></h1><h1><br /></h1> <h1>  因为,当年政治斗争的需要,宁夏那边对支边的知识青年进行清查,很多知青遭遇了迫害,一部分人逃回了浙江。姐姐因为姐夫的出身问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曾被下放到下面队里养蜂。养蜂是一个苦活,不仅要经常追花而去,而且风餐雨宿的四处奔波。</h1><h1><br /></h1><h1> 为此姐姐将儿子带回杭州,由养父母照管。可能出于内疚,或者为了补偿对养女的小时候的伤害。将外孙抚养长大,读到杭二中高中毕业,直至工作。虽然姐姐也不时的寄钱,有探亲假来杭探望,总感到少了些什么?!期间,由于边疆战备状况,也将女儿也带来杭城居住数年。</h1><h1><br /></h1><h1> 养母因为是居民治保主任,同派出所关系密切,将外孙的户口迁移至回家。同时男婴长大后,也对外甥照顾有加,将家中木头、单位调动前优惠价购买的木材,全部送给他,打家具成家立业。后外孙媳妇做月子、玄外孙看管都是作为太奶奶的养母承担。</h1><h1><br /></h1><h1> 后来姐夫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获得了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十位自学成才优秀大奖,及省、自治区、市多项奖励,填补了我国几项空白科研成果。省、市级报刊经常报道其成绩,并担任了有关部门的领导,及高级园艺师称号。还作为人才引进回绍兴工作。</h1><h1><br /></h1><h1> 风雨兼程几十年,坎坎坷坷人生路!姐姐他们不记前嫌,把养父、养母为自己再生的父母一样对待,而且付出了几倍、十几倍的代价去孝顺,连街坊邻居都羡慕不已,都说亲身的子女也没能这么好,并且养老送终!</h1><h1><br /></h1><h1> </h1><h1><br /></h1><h1> </h1> <h1>  再说养父母家家底厚实,养父又是经常长年在外奔波工作,购买东西比较方便,所以不管是物资供应的紧张时期,还是短缺的年代。家中从不缺什么的,饼干、桂圆之类的应有尽有,养母也都是有计划的给予。</h1><h1><br /></h1><h1> 在许多家庭都是量米蒸饭、吃六谷粉、蕃薯丝时光,养父母家从不去购买,只当作换个口味而已。从小到大,虽然也穿过补丁的衣服和接过裤脚的时候,但是比起一般家庭幸福多了。</h1><h1><br /></h1><h1> 在上幼儿园的年纪,就送到幼儿园进行教育,直至到铁路二小上学,过着比普通家庭更好的生活状态。</h1> <h1>  生活的满足,不等于儿童精神上的缺失。因为,养母的严格家风和严历的教育方式,再加上其性格的暴烈,也受到了常人家庭,没有的鞭跋、棍棒教育。只要旁人、邻居的一句闲话,她打的是毫不手软,而且在打的时候,一定不准其他人劝阻,否则会打的更狠。</h1><h1> </h1><h1> 记忆犹新的是:凡事在前一天,有人告状,不管正确与否,或者跟别人吵架。打的就是你!在没有起床之前,用竹条(火宵)一顿伺候,而且不准你去阻挡。说是这个时候打,穿着少、记得牢。有时候还前后门关上的打。</h1><h1><br /></h1><h1> 养母在裁剪衣服时,不准你走出半步,要管牢烙铁的火候,火候过了烙铁会发红就要骂、时间不够,冷也骂。真是左右为难,无可争辩!否则棍棒伺候。在小时候,怕出意外,东不能走出巷口、西不能去到桥头。精神上受到无限制的压抑!</h1> <h1>  养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始终于要求做人真诚、正直,以诚相待。所以好多昭庆寺的老邻居、二桥的老乡亲们现在还像亲戚一样走动,不是亲戚甚于亲情。</h1><h1><br /></h1><h1> 在家庭的教育中,母氏教育及主旨层面上,家长制作风严谨。从能挑担、提水时,就承担起了家里的挑水、拖地、倒马桶等的日常生活,不像一个独生子女的孩子。</h1><h1><br /></h1><h1> 因为,家庭精神压力山大,一时也想一走了之。但是,自从初中毕业后,养母要我去乔司兵团下乡。从此养母对我的感情和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不叫我动一手一筷,也不让我哪怕洗一块手帕。</h1> <h1>  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去城隍山锻练身体和游玩,经常路过河坊街,要不时碰到生父母。当时养父母教我说是,"干姨、干娘"。文革前经常走动,过年也相互来往。文革后由于怕受成份的牵连,而断绝了来往,杳无音讯。</h1><h1><br /></h1><h1> 在老街坊的邻居中,不少像我一样的家庭,养母经常教育:生父母不喜欢你,才会送人、生母不如养母親!所以,心中存有一些固有的思维观念。</h1><h1><br /></h1><h1> 从乔司兵团回杭后的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有人突然来家和我聊天,感觉养父养母非常冷淡和警惕。那时候我已经结婚,夫人回来说:有人来梅花碑附近找当年送人的孩子。隐隐约约之中,我感觉有不好的预感会发生在我的面前。(后来获知:他们打听到了夫人和他们的两个兄弟在一个单位工作想要重聚)。因为,不知道是当年的"干姨、干娘"来找而作罢!</h1> <h1>  时间又过了一段时光,慢慢地悟到:一切都是浮云、命运注定!从此认定:一切不必去推倒重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与必要!当我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里?我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这一切的、一切又有多少意义?!只会破费和烦恼的增加,而那又何必呢?!</h1><h1><br /></h1><h1> 在养母老年痴呆的时候,尽到了孝子应该做的一切,每个星期三都会去相聚,尽管已经没有什么言语相通交流了。但是给了她一个明确的答案: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只有你们一对父母親人了!我会尽我一切,给你们养老送终。事实上也如此,母亲有时会拉出七、八条裤子,我都默默地洗干净,天天如此。</h1><h1><br /></h1><h1> 为了家族的幸福和完整,我对儿子整整隐瞒了35年,怕他年轻有误解。在母亲走后、姐夫去了。我才郑重的告诉儿子,我们的家庭不是亲生胜似亲人。要延续着我们和家人的共同感情。</h1> <h1>  &nbsp;</h1><h1> 后记:</h1><h1><br /></h1><h1> 人生苦短、命运坎坷!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起伏宕荡,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只有面对现实,不违命、不抗拒!没有过不去的坎!七分认真、三分糊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求无过!活出自我、快乐人生、过好每一天!</h1> <h1>2017年12月的杭州浴鹄湾。</h1> <h1>拍摄于2017年10月杭州。</h1> <h1>2014年12月在泰国《杜拉拉升职记》的拍摄地点一一水上世界。</h1> <h1>在泰国的沙美岛游览。</h1> <h1>在泰国首富的"黄金屋"。</h1> <h1>在泰国曼谷观景平台一一芭提雅全景。</h1> <h1>2014年7月在冰岛。</h1> <h1>冰岛的黄金瀑布。</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