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佳节至,我与家人一起前往昆明市郊的抚仙湖,一窥仙湖神韵。</h3> <h3> 遥望仙湖,只见波光浩渺,横无际崖,给人一种身处海边的错觉。是的,抚仙湖面积有216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面积。</h3><h3>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三县间,距昆明市60多公里。总体形状象葫芦,长轴呈南北向;北部宽敞,南部狭窄。这一"葫芦"的大头在澄江县境内,这一部分湖面较宽,占了整个湖泊总面积的60%,湖水也比较深;"葫芦"的小头在南端,横跨江川、华宁两县,这部分湖面较窄,湖水也显得浅了一些。南北长31.5公里,东西宽11.5公里,湖岸线长度为93公里。最窄处为西面的明星大嘴和东面的矣渡大嘴,从湖半腰楔入处,仅有3.2公里;南窄北宽,湖面平均宽度为6.7公里;湖岸线总长90.6公里。抚仙湖的总面积为216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是云南省的第三大湖。<br /></h3><h3> 晚霞中的抚仙湖,显得格外神秘动人。</h3> <h3>湖畔的月亮湾公园,景色优美,风景怡人。既有大片的油菜花花迎着阳光开放,又有金黄的沙滩和碧蓝的湖水,令人心情舒畅。</h3> <h3>泛舟湖上,洁白的浪花轻轻抚摩着船舷。一群群可爱的海鸥在湖面上滑翔,还飞到你身边讨要食物。</h3> <h3> 巍巍帽天山上,沉睡着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澄江动物化石群位于澄江县城东5千米的帽天山。澄江动物化石群中的云南虫、抚仙湖虫、三叶虫等80多种化石,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的软体动物化石群。 </h3><h3><br /></h3><h3> 澄江生物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现在,我们不仅能知道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产生了哪些动物,我们还能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食性。澄江生物群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生物演化的原因,以及诱发这种大爆发的理由。</h3><h3><br /></h3> <h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位于抚仙湖东岸的明星鱼洞,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h3><h3> 在明星村的青龙山和白虎山下,分布着200多口渔洞。这里树木葱郁,纵横交错,围着湖岸绵延数公里,其间每隔二三米便有一条鱼洞。洞长10多米,深3~4米,沟底宽0.5米左右,从山崖底部通向湖中。每条沟里安放着一部手拉龙骨水车。鱼汛季节,渔民用水车将崖石下渗出的清泉提起,使其顺沟流进湖里,人工形成一条条湍急流动的沟水,引得游到湖边的抗浪鱼抢水而上,钻入渔民们在湖边安放的长约2米的圆柱形篾笼内。</h3> <h3> 旅程的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昆明。这家名叫德利楼的餐馆,是经营过桥米线的老字号,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六年。味道果然是名不虚传,鹅油封面,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米线劲道爽滑,令人回味无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