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龙眠河桐城人的母亲河,西起颂嘉湖,东至嬉子湖,纵横四十八千米,将桐城市分为两部分。横穿桐城市区,沿河两岸新修的滨河公园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p> <h3>龙眠河上有很多座桥,仅城中心河段就有有七座桥梁。有连接东西交通枢纽的彩虹桥、海峰桥、龙眠桥、杨桥;有供市民休闲娱乐的落水桥、廊桥;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紫来桥......</h3><h3> 有的桥气势恢弘;有的桥造型精巧;有的桥富有现代化气息;有的桥蕴含古典韵味……</h3> <h3> 龙眠山上风车转,彩虹桥下溪水流。</h3><h3> 彩虹桥横跨龙眠河连接同康路,三道圆拱形钢铁焊接组合而成,拱形钢管刷上七彩颜色,上面镶有五色彩灯。夜幕降临,灯光闪烁如彩虹般绚丽。<br /></h3> <h3>在野雏菊的映衬下彩虹桥显得格外的美......</h3> <h3> 重新修建的落水桥两端桥头成拱形,桥中间直接落座于河床之上,形成平形桥面,桥面供游人步行而过,保持了落水桥落水之意。春暖花开,桥两岸花红柳绿景色十分迷人......</h3> <p>晨雾中的落水桥,美得无语言表。</p> <h3> 垂钓的老人安静地坐在桥头等着鱼儿上钩,河面大片大片的浮萍随波逐流,桥上游一块湿地上,白鹭一家三口正在悠闲的觅食,桥堤上,几个大妈在清澈河水中浣洗,不时传来一阵阵棒槌敲打声和嬉笑声……</h3> <h3> 横跨桐城龙眠河的海峰桥被人们视为一座便民桥。桥两侧护栏上雕有许多可爱的小石狮,静静守望着龙眠河春去冬来......<br /></h3> <h3> "朱栏照赤水,白石凌波苍。履桥若平地,车驱骑连行。"这是清人韩胪写的一首赞美紫来桥的诗。</h3><h3> 紫来桥横跨于城中的龙眠河上,犹如青龙卧波,古朴典雅,紫来桥是取"紫气东来"之意,它原名"桐溪桥",又叫"子来桥","良弼桥",东接东大街,西抵紫来街,紫来桥五孔四垛,整个桥身用麻条石垒砌而成,桥面用巨型条状麻石条铺就。桥长四十八米,宽四点五米,高四点六米。 紫来桥始建于元代,初为连 接舒(州)庐(州)之要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最早捐建石桥的人是方苞的先祖方德益,方苞是桐城派的开山鼻祖。</h3><h3> </h3><h3> </h3><h3> </h3> <h3> 从桥面那光滑锃亮的巨型条石以及那道道深深的凹槽上,可以想象出当年紫来桥车水马龙繁华景象。</h3><h3> 古往今来,紫来桥数次被毁。桐城民风淳朴,每次紫来桥被毁之后,总有乡贤捐资重修。最著名的一次重修是在乾隆初年,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捐银六千两,重建石桥,此后便称此桥为"良弼桥"。盖因雍正皇帝曾赐给张廷玉"调梅良弼"铜印一枚,以褒扬他的辅佐之功。 良弼桥修成之后,桐城人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h3><h3> 有个秀才专门为此拟出一上联:良弼桥上乘凉,凉到三更凉毕。因其巧妙地将桥名同音重复,一时间,竟无人能对。多年以后,有个驿丞在桐城的吕亭驿中避雨时(吕亭驿,为古代七省通衢之重要驿站),突发灵感,终于对出下联:吕亭驿中避雨,雨至五鼓雨停。 </h3><h3><br /></h3><h3><br /></h3> <h3> 如今百年古桥已成为人们 休闲娱乐场所。夏日华灯初上,居住在老街的人们手拿芭蕉扇,呡着香茗,在桥头上家长里短、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一群群小孩在桥上追逐嬉戏,好不热闹....被浓厚文化底蕴浸润的小城,是那么温馨,那么和谐......</h3> <h3>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动工兴建 一九八五年一月竣工的龙眠桥横穿市中心,是连接小城东西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h3> <h3> 城区从东往西经过龙眠桥便进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市政府已计划在此建设标志性仿古牌楼,使现代商业氛围与历史文化展示臻于完美结合,凸显格局上转换感。该设计方案以弘扬"文化之都,礼让桐城"为主题,由安徽省城市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分石质材料和木质材料两种方案。</h3><h3> 你们认为倒底哪套设计更完美呢?</h3> <h3> 廊桥位于市区龙眠桥南侧,横跨龙眠河,为连接城区东西交通的人行桥。该桥东接沿河东路、健康路,西接沿河西路、商业步行街,全长约一百四十米,宽八点一米,为五跨上承式拱桥,桥上设仿古亭廊,灯照设施齐全。</h3><h3> 该桥于二00四年元月正式动工,于二00五年十月全面竣工。建成后对改善龙眠河两岸交通条件、缓解龙眠桥与桐城桥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市景观、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理想场所……</h3> <h3>春天的廊桥,桃花掩映;夏天的廊桥,杨柳漫舞;秋天的廊桥,红叶似火;冬天的廊桥,银装素裹。</h3> <h3> 喜欢小荷笔下的廊桥:打牌的,下棋的,摆摊的,聊天的,纳凉的,唱戏的,看戏的,整个廊桥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挤满了人。西头一台戏已经开场了,锣鼓声,笛子声,二胡声..........拿着麦克风的老太太正字正腔圆地唱道:民女名叫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爹娘嫌贫爱富贵......紧锣密鼓的时候,你看看那老太太,神情手势,腔调身姿,分明是一丝不苟的专业模样。你别以为这是专业演出,这不过是热爱黄梅戏的票友过一过戏瘾即兴一曲罢了......</h3> <p>廊桥下的风景也很吸引人,枯水季这儿是孩子们的游乐园。</p> <h3> 杨桥(有人说叫桐城桥),除了紫来桥杨桥是记忆中最老的一座桥了,是连接南北合安路的重要桥梁,还是过去城市乡村的分隔桥。记得儿时随奶奶徒步进城,看到杨桥,奶奶就会说:"娃儿啊,城里到了。"</h3><h3> 如今,城区越扩越大,杨桥已是城市中心桥梁了。</h3> <h3> 桥让我们的脚步踏向对岸,而它让我们的追忆,抵达更远的彼岸。眼睛所不能到达的,让桥来完成。我们就这样被一座又一座桥,将追忆的脚步渡过彼岸。</h3><h3><br /></h3> <h3>(文中图片均为手机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