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 寻梦徽州

玅儿

<h3>“徽”这个字,含有美好的意思。“徽”字拆解,里面有双人,有山,有文,足足一个山水田园的人文家园。或许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句话,让无数向往山水氤氲和桃源生活的人为之痴迷。</h3> <h3>醉美秋色——塔川</h3><h3><br></h3><h3>塔川又名塔上,是黄山市黟县的一个小村落,这里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那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的四大秋色。塔川之塔,并非真塔,只是那二、三十幢古民居层层迭迭,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巨型宝塔,此为“塔”。塔川之川,是两峰之间,一条清溪潺潺而出,穿村而过,直奔秀丽的奇墅湖,此为“川”。在这“川”之畔,塔川的树更美得如一首首诗。</h3> <h3>塔川秋色是摄影界的热门目的地。 每到深秋,总能吸引无数"长枪短炮"。“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杜牧眼中,秋叶胜过春之花。塔川的红叶是当地特有的乌柏树,这种树生长缓慢,每到秋天霜降以后,叶子由绿变红,树叶在变色过程中呈现七彩颜色。</h3> <h3>塔川的清晨,古树薄雾笼罩,村舍似有若无,微风中,细雨蒙蒙,山泉叮咚,卷走一身的疲倦,带来了全身的清凉。粉墙黛瓦与彩色林木相互映衬,再加上飘来的泥土气息和林木的味道,更感觉心旷神怡。</h3> <h3>每至秋冬时节,勤劳的村民们总是利用竹编的晒匾,把秋收后的农作物晾晒在自家屋顶、屋前屋后的空地上,有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等五谷杂粮,场面十分壮观和喜庆,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显摆出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h3> <h3>塔川的美,在于淳朴的大自然气息,在于乡间的小路上,在于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每一颗树里。而塔川的秋,清淡如菊,与世无争,水墨一般的意境,却也不缺少工笔一样的灵气。</h3> <h3>画里乡村——宏村</h3><h3><br></h3><h3>宏村这个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古村落,因为李安导演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而闻名中外。它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围绕牛形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nbsp;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柔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h3> <h3>从南门步入村中,迎面是一泓碧水,水面开阔,南湖的景色猝不及防地扑向你的眼帘。南湖是宏村的祖先人工开挖而成的,方圆数十亩。一座轻巧的石拱桥横跨其上,成为进入宏村的主要通道。湖畔之上,古树参天,垂柳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水中。湖面浮有成片水草,清新明丽,据说是为了净化水质而专门种植。</h3> <h3>南湖形似牛肚大而方圆,刚好位于牛肚的位置,形而成名。南湖横跨东西,大片荷叶随风起伏,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南湖与村外大河相连,起到了蓄洪蓄水的作用。</h3><h3>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使得南湖呈现出幽深雅静、清新明丽的姿态。南湖静水深流,淌过明清的岁月,流入现代的时光。</h3> <h3>宏村的水远不止这片湖,整个村庄都被水系环绕,处处充满着灵性。村中间有一半月形的水塘,被称为“月沼”,也就是所谓的“牛胃”。月沼又称半月湖,是村子中最重要的地方,祠堂就位于月沼的北侧,当年月沼周围住的都是族中德高望重的人。这里的水安详清澈,透明如镜,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黛瓦倒映在水中,真的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放慢脚步,坐在石阶上,对着一面湖水,赏景发呆。人至此处,如在画中,万般诗情入心头。</font></h3> <h3>宏村的看点还有“承志堂”,它是宏村第一富商的住宅。室内木雕精美,部分还有镏金,其中的商字门和东瓶西镜的家居摆设极具代表性,厅堂上下,窗棂内外,梁柱东西,仪门左右,无处不是木雕的世界。“承志堂”被称为民居故宫。</h3> <h3><font color="#010101">抬头看,高高的院墙,顶部开了一个不大的四方孔,站在院中,像在井中,“天井”的名字十分形象。这便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四水归堂。在徽商眼里,水即是财,聚水则是聚财。造就天井,四面的屋檐向天井倾斜,使滴落到屋檐上的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聚水、聚财、聚福气,肥水不流外人田。</font></h3> <h3>在宏村,随处可见架着画板写生的学子。</h3> <h3>踯躅在巷中,不曾消失的还有那清澈的小水渠,徽州人称之为水圳。叮咚佩环之声清越可人。宏村的水圳九曲十弯,大小圳分流,或宽或窄,分布均衡,恰到好处,正是“造园随行而弯、依势而曲”的审美情趣。除了明圳以外,还有一部分暗圳,隐入青砖石板下,只闻其响,不见其境,别有一番韵味。溪流之水,不同于江河,没有奔腾浩渺之势;也不似池塘,无声无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正是这动与静的对比,道出了溪流独特的诗情画意。</h3> <h3>影视基地——秀里</h3> <h3>秀里位于素有“世外桃源”之称的黟县,是安徽省首个影视基地。一部《武林外传》吸引了数十万计的粉丝纷至沓来,秀里被广大影迷们追捧为现实版的“七侠镇”。2010年以来,秀里先后拍摄了《武林外传》、《苏乞儿》、《党的女儿》、《哑父》等几十部影视剧。</h3> <h3>这个新生的皖南“古村庄”,四周是山,山腰处总是云雾缭绕,丝丝都如仙人纱衣轻幔;近处有河,那是每一滴水都融化着古徽州文化乐符的新安江的源头之一;村庄中河道曲曲弯弯,一座座小桥在一条条青石板路上架设了一道道美丽的虹影;长长的廊桥遮挡着风雨,也将外面的喧哗遮挡在美景之外;美轮美奂的徽派建筑外,或粉墙被红色的叶蔓缠绕,或马头墙层层叠叠隐隐约约……</h3> <h3>静心踏在青石板上,侧耳倾听龙川河水声潺潺,空气仿佛被洗过一般,河那边白墙黛瓦,河这边青翠欲滴,处处皆成一幅浓墨重彩的画作。</h3> <h3>我们到达秀里时,正下着小雨。烟雨蒙蒙中的秀里,更加水光潋滟、山色空灵,空中弥漫着阵阵清香,一伸手,你就会触摸到那种久违的悸动。也许,你想抓住什么,却若即若离,也许你早已融入了秀里的景象与气场中。</h3> <h3>道教圣地——齐云山</h3> <h3>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h3><div>它是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誉为“江南小武当”。它与黄山南北相望,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的美誉。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nbsp;</div> <h3>齐云山脚下的登封桥是徒步登山的起点,登封桥始建于明,横跨横江两岸,是齐云山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因背靠仙山,遂有民谚称“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h3> <h3>早在唐代山上就有道教活动,现代虽然没落,但是山上还能看到一些道观和壮观的摩崖石刻。丹霞地貌为齐云山带来了圆润的红色山体,与山上植被的青翠形成鲜明对比。</h3> <h3>这就是齐云山,如你所见,它果然就是处于云雾之中,只露出了各个山顶,而看不见它真实的全貌。尤其是那些远处的山头,远远看去就像是海洋中的小岛,它们正漂浮在云海之中。</h3> <h3>站在主峰上,在这样云雾消散的时间,我们终于能从山上俯瞰山下的景色。只见山下是广袤的原野、一片肥沃的土地,还能看见山腰上的凉亭。雨后放晴的齐云山宛如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h3> <h3>当你身处这座山之中,你才能感受它的深幽和奇妙。像这样的奇特地貌在齐云山有很多,这种风雨侵蚀形成的奇特景观,给这里更增加了一分仙境的色彩。当云雾逐渐消散,它们渐渐露出真身时,才是最美妙的。</h3> <h3>在阳光下遥望远处的群山,云雾逐渐消散,使人能看得更远,但山谷中的云雾依然顽强,要把深幽的山谷之景掩饰在迷雾中。不过能看到这样油画般灿烂的美景,已经让人倍感满足。</h3> <h3>齐云山中的寺庙也是这座奇山的魅力所在,这些古老的寺庙,修建在悬崖峭壁上,千百年来任凭风吹日晒,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我们并不知道古人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能修建出这样的寺庙。</h3> <h3>深秋的齐云山,云高气爽,山若赤壁,枫叶在丹霞地貌的衬托下愈发显得艳丽动人。齐云山的秋,是一种回归本原的宁静,也是一种生命无言的轮回。借着暖暖秋阳,登高眺望看山清水秀,层林尽染,金黄与丹霞相映成辉,满眼是最浓郁的秋之色彩。清晨,山间白墙黛瓦的古村落,袅袅炊烟,云雾飘渺中,道韵仙风,绮丽多姿,让人充分领悟“此地饶千秋风月,偶来做半日神仙”的神韵和意境体验,忘却俗世中的一切烦忧。</h3> <h3>徽州,如一幅泼墨山水画,浓墨重彩绘出水墨般古韵;又似一壶芳香四溢的清茶,于宁静中方能品出它的醇香久远、地道本色。徽州的意境之美,从云海中流出,在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里萦绕,穿过古村落的清幽古巷,定格在每位游人的心中。</h3><h3>也许这尘世太喧嚣,也许是人心太浮躁,也许是我想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别人眼中的风景再美,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当我踏上属于自己的远方,那一刻的美,才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h3> <h3>原刊于2018年3月13日《古典文藝研究》</h3> <p class="ql-block">刘小玲,号玅儿,生于南京。现为金陵诗社社员,现代诗歌文学社优秀诗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华国礼艺术家,江苏天美书画社社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首届及第二屇“书与法”书画作品大赛评委,《燕赵有约》专题节目艺术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