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ay 2——</h3><h3>巴扬寺 Bayon</h3><h3> 巴芳寺 Bapoun</h3><h3> 空中宫殿 Phimianakas</h3><h3> 战象台 The Terrace Of Elephant </h3><h3> 巴肯山 Phnom Bakheng<br /></h3><h3> </h3> <h3>巴扬寺在吴哥城的正中心,是阇耶跋摩七世晚年为自己建造的陵寝寺院。晚年的阇耶跋摩七世,年迈苍苍,经历过惨烈的战争,似乎想合上双眼,冥想另一个宁静而无厮杀之声的世界。这时他已经从印度教改信了大乘佛教,他使吴哥的建筑和雕刻有了新的风格。</h3><h3>他在巴扬寺内盖了54座高塔,塔的每一面都有4尊佛陀,共有200多个,现在保存下来的大概有180多个,他把十方诸佛用建筑表现了出来。</h3> <h3>因为光线的原因,在每个时间里所看到佛陀的面容是不同的。他的面容时而光明,时而阴暗,时而睁眼看人生,时而闭起修内心,很是玄妙。</h3> <h3>佛陀的微笑虽已残破,但依然宁静慈悲。上求菩提,下度众生,虽无语言,但使人相信,无论经历多少苦难都会过去,给人极大的安慰和力量。</h3> <h3>佛陀的头顶莲花盛开</h3> <h3>立在佛前,觉得生活幸福美好。默默心中叩拜,感谢神恩。</h3> <h3>寺庙高处49座尖塔上一百多面佛陀静穆的微笑,仿佛初日水面升起的莲花,静静绽放,没有一句言语,却如此强而有力。这个微笑,被称为高棉的微笑。</h3> <h3>巴扬寺的微笑成为这个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生死。</h3> <h3>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全是佛陀的微笑。眉宇之间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悲悯。</h3> <h3>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侣与这样的建筑融合在一起,美得犹如一幅画。</h3> <h3>一个狭长廊道的尽头,没有如织的游人。安静的坐下来,抚摸千年前的石块,头顶佛陀就那样静静微笑的俯视众生。</h3> <h3>女神的雕像在寺庙随处可见。</h3> <h3>一直野猫卧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任人流如织,它也只是微微张开眼睛小觑一眼,然后继续睡觉。怡然自得,好像它才是这里的主人。背后的阿布萨拉女神已在这里静静地看了千年。新与旧,生与死就这样交缠在一起,这个画面让我沉思良久。</h3> <h3>寺庙中到处可以看的印度教的生殖崇拜。圆柱Linga和方形水槽Youni,组合成神殿中重要的膜拜空间。</h3> <h3>在巴扬寺,发现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所有的门都构成了一个画框,门框里都有一个佛的微笑。</h3> <h3>浮雕像一部电影缓缓进行。大象,车子驼载着货物,士兵手持长矛,列队而行。</h3> <h3>繁茂扶疏的树木下,高棉军人孔武有力,手持长矛作战的场景栩栩如生。</h3> <h3>阿布萨拉女神脚踩莲花,手持花苞,婀娜起舞,充满喜悦。驻足很久很久,感叹千年以外这个古老的帝国有着怎样高度的文明,能留下这些精美到了极致让人叹为观止的壁画史诗?</h3> <h3>石狮勇猛精进,隐隐透出大帝国的威严风范,已大不同于罗洛斯时代的卧狮。</h3> <h3>我静坐在午后炽热的阳光里,在断壁残垣的瓦砾间,凝视那一尊一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面向四面八方无所不在的微笑的面容。</h3> <h3>巴芳寺位于巴戎寺西北方约200米处,在吴哥古皇宫的南侧,是乌岱迪亚跋摩二世所修的国庙。因为楼梯陡峭,12岁以下的儿童不可以入内,我就陪女儿在外面转了一圈,然后坐在树下静静的休息,远远的看看这个寺庙。留着一些遗憾,给自己再来找一个个理由吧。</h3> <h3>巴芳寺北面的围墙正好沿着皇宫外围南面的护城河,似乎与皇宫共用了同一条护城河。</h3> <h3>这是一条长达172米的引道。引道从入口塔门开始,用大概一米高的圆形石柱架高,上面铺石板。圆形石柱间距很密,上下都有柱头雕花。总这样密而讲究的石柱支撑,使引道显得特别庄严,好像为某个特定的人物铺的红毯一般。</h3> <h3>因为不能入内,我在巴方寺外庭院的一角,坐在一颗大树下,身边是一块一块闲置的石头。我看着长长的引道,想象应该面对的是一座高峻雄伟的建筑,可我看到的却是破败残损的寺庙,看起来有点像一堆坟塚。有点像我在家乡看到过许多帝王的陵寝,笔直的通道,也是通向一个个巨大的土堆。</h3><h3>土堆是所有人真正的结局吗?或者,只是一片灰烟?</h3> <h3>依然是带着面包姐姐的面包🍞看世界😜</h3> <h3>树洞大到可以两个人同时藏身。</h3> <h3>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在位时建造的湿婆庙,後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h3> <h3>建筑的门很多都是呈十字型的出现,有点类似于我们的玄关。</h3> <h3>围墙已经残破不堪,充满着岁月的痕迹</h3> <h3>空中宫殿是当时通王城中最高的建筑,也是如今王宫里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建筑,站在上面视野很好,会给人一种置身于空中的感觉。它是国王静坐思考的地方。</h3> <h3>它由三层长方形的须弥台构成,层层叠高,像是一座金字塔,每层须弥台的四角还装饰着狮子或大象的雕像。</h3> <h3>具有仪式意味的天宫,陡峻,神圣,又带着神秘。</h3> <h3>在这座须弥山四边的正中各有一条陡峭的台阶连通着顶层,要爬上去还得手脚并用,吃一番力才行。有一面台阶上搭建了木质阶梯,方便游客攀爬。</h3> <h3>满地厚厚的落叶,映衬着破败的宫殿,有很厚重的沧桑感。</h3> <h3>战象台是皇宫前宽350米的一处平台,非常像举行阅兵大典的观礼台,对面有很大的广场。根据周达观的记载,象台上原来有木头的房子,柱子上挂满了镜片,房子的瓦片是用铅做成的,富丽堂皇,让他叹为观止。古代国王就在象台上办公,早上上朝阅兵,挑选打仗时用的大象,晚上和皇妃就住在象台后面木质的房子里。</h3> <h3>具有阅兵气派的象台,混用浮雕和立体雕刻,象鼻卷起水中的莲花。</h3> <h3>台座被鸟神和狮神托起来,看起来非常威严,表现出非常强大的国势。可以看到一个昔日辉煌繁荣的盛世景象。</h3> <h3>在吴哥,任何一个寺庙前都会有石狮安静而忠诚的守护,巍然屹立,千年不动。</h3> <h3>印度教的猴神哈奴曼,法力无边。每当善恶较量时它总是站在善的一方,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据说哈奴曼就是西游记中的悟空的原型。</h3> <h3>象台底座的雕刻雄浑,气度非凡,感觉非常惊人。</h3> <h3>真腊王朝出兵检阅的雕刻,士兵感觉非常雄壮有力。而此时的帝国也是最鼎盛的时期。一次次看着这样的雕刻都让我心中感叹不已,我在想这个帝国如何形成,如何扩张,又如何巩固,如何消失。一个强大的帝国都可在时间的恒河沙数中灰飞烟灭,那我们呢?</h3> <h3>巴肯山在吴哥城南门外,是一座只有67米,并不高的孤立山丘,但山势陡峭峻立,攀爬起来也并不容易。九世纪末耶轮跋墨一世迁都吴哥,建了一座四平方公里左右的王城,并选择了巴肯山作为国家寺庙所在。</h3><h3>登上巴肯山,可以幻视山脚下吴哥王朝最重要的建筑。而巴肯山也是全世界500个最美看日落的地点之一。</h3> <h3>被印上了记号的石砖代表是后来修复时重新制作的新砖。</h3> <h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没有一丝预示,瞬间倾盆而下。山顶上没有躲雨的地方,其实自己的内心也并不想躲避,一切都是机缘。就这样静静望着远处的吴哥城,远眺繁花兴落,任雨水冲刷着自己,内心越发澄明。</h3> <h3>雨戛然而止,正如它突如其来的下。乌云慢慢散去,天空渐渐明亮起来。红日在云层中穿梭,若隐若现。</h3> <h3>很多人开始抱怨看不到巴肯山的日落,孩子也开始催促我们下山,被我拒绝。我相信冥冥中一切都有着最好的安排,只需等待和接受。日落固然美丽,但也需要缘分,一场大雨后若有若无的落日彩霞也同样有着神秘魅惑的美,而这个,才是属于自己的缘分。忽然间懂得了过往尽成废墟,未来不可预知,唯有当下教我们万般珍惜。然而,就是当下也不能太过执着。</h3> <h3>生住异灭,成住坏空🙏🏻🙏🏻</h3> <h3>太阳终于撕裂了云层,在最后一瞬间光芒万丈,彩霞满天,然后悄然落下夜幕。上一分钟的美倏忽间消逝,如同恩赐。</h3> <h3>在渐渐暗淡的暮色中下山,沿着一条荒烟蔓草间的小路,曲曲折折,曾经是许多修行者匍匐上山的道路。人在黯淡的光线中好像一尊尊的剪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