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如画——中欧五国纪行(五)

一刀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9月28-29日 拉姆绍-克鲁姆洛夫</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因为实在是留念拉姆绍的美丽,清晨退房后,又驱车10来分钟来到拉姆绍小镇外的河边,要让那迷人的风景印刻在脑海间。</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抵达克鲁姆洛夫已是下午5;00左右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克鲁姆洛夫(Český Krumlov)是捷克共和国的一个小城镇,在捷克语中,据说Český为“捷克的”意思,所以就解释为捷克的克鲁姆洛夫,位于捷克共和国南波西米亚地区。从1250年左右克鲁毛君主(Herr von Krumau)兴建城堡,小镇先后经历了罗森伯格家族(Rosenberg)、哈布斯堡家族支系、施瓦岑贝格侯爵(Fürsten Schwarzenberg)的统治,1918年11月,该城被捷克军队占领。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署后,直到1945纳粹政权垮台前,该城由已被纳粹德国吞并的奥地利管辖。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其德语人口被强行迁出,官方名称改为按照捷克语拼法的Krumlov(克鲁姆洛夫)。Krumlov意思是不平整的草地,这可能和它的自然地形和位处伏尔塔瓦河上游蜿蜒地貌有关。这个建造于建造于14,15世纪的小镇风貌几百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过“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美誉。完好的中世纪遗迹、得天独厚的隽秀风景赋予了小镇古朴精致的怀旧感,悠久传承的历史、多民族融合的风俗特色则更加让它散发出人文魅力。</h3> <h3> 发源于波西米亚西南部的伏尔塔瓦河成马蹄形将小镇环抱,即是小镇的一道风景线,又给小镇带来灵气,让小镇更加美丽动人。几个世纪以来,河水沿小镇静静的流淌,河上野鸭嬉戏琢食,人们悠闲泛舟;河岸边,酒吧、餐厅沿河而布,天气晴好时在这里就着美景,喝一杯美酒或吃一顿美餐,是一种十分美妙的享受。</h3> <h3> 清晨,小镇被一层雾漫笼罩,远山,丛林,教堂,楼宇时隐时现;夜晚,灯光映射在城堡透射出它的英武大气,城中街道的路灯黄里泛红,给人以静滢之感。在每天的人潮到来之前和退去以后,小镇才显现出它的宁静之美。</h3> <h3> 建于十三世纪的城堡是捷克境内除布拉格城堡外的第二大的城堡,一共五大庭院,可直接进入免费参观。第三庭院的面墙,完全采用了文艺复兴式风格。几个世纪以前,城堡内社会系统自成一格,曾有牧场、谷仓、马场、啤酒厂等,还建有贵族医院和学校。城堡记录了当年小镇古老家族的历史。</h3> <h3> 登上彩绘塔可以俯瞰CK全景,风景无限好,门票好像是50克朗。彩绘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核心结构为哥特式,外部的装饰则为文艺复兴式。年代最悠久的部分是从地面到塔楼一层的结构,二层则要晚上100年后才建造。三层是在以前哥特式的基础上改建成的文艺复兴式。这座彩绘塔最终于1581年由意大利建筑师Baldassar建造完成,他由罗森伯格家族邀请来参与城堡建设。如今塔楼上鲜艳的手绘图案是1994年-1996年间重新上色绘制的。</h3> <h3> 继续往城堡的后面走,就可以抵达城堡后花园。克鲁姆洛夫城堡花园位于克鲁姆洛夫城堡骑术学校旧址上,占地有7公顷。九月底的秋季,黄叶满地,绿芽尚存,一片金黄与绿意的城堡花园,位于城堡山上城堡楼的西侧,是一个左右对称式样的长方形花园,花园的尽头是一个池塘。花园里绿草如茵,平整得像是绿色的地毯,而西侧则是高大的果树林。中间有凉亭可以供有人休憩。 巴洛克式的花园尽头有一面湖水,仿若天山的湖水一样静谧祥和,是个休憩的好地方. 走走停停,看着无人的花园,呼吸四周散发出的清新空气,心中感觉十分惬意和舒坦。</h3><h3></h3><h3><br></h3> <h3> 小镇有一家很牛气的“洞穴餐厅”(Krčma v Šatlavské),说它很牛气,是指到饭点时吃客很多,一般都有预订,那服务员也牛气,没有预订的不接待,而且态度冷漠。这座状如地窖的舒适小餐厅坐落于旧监狱的旧址,拱形天花板,石头墙壁,巨大的烤炉和木柴,装饰特别,也让人很有食欲。许多游客和本地人都会到此光顾,餐馆最经典的便是传统洋葱面包汤和各式烤制的猪牛鱼肉。我们进去找到了座位,但是没人搭理我们,旁桌的一位大哥也是中国人,会捷克语,热情友善地帮我们,结果还是无果。抬眼一看,周围桌边的食客全是国人,哈哈,这是块中国领地哈----</h3> <h3> 去CK小镇,慢慢的闲逛,悠闲的打坐,静静的品味,来这里的意义才能深深的体会----</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9月30日 皮尔森</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清晨离开CK一路向北,约1个多小时到达捷克的工业重镇皮尔森。</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皮尔森(Plzen)位于捷克西部,是西捷克州首府,捷克共和国第四大城市,以生产皮尔森啤酒和斯柯达汽车而闻名,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皮尔森在全世界以酿存啤酒的发源地而闻名,号称“永恒泡沫之泉”。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巴伐利亚的啤酒酿造师将啤酒发酵工艺带到了捷克的皮尔森地区,并大胆采用了当时诞生不久的浅色麦芽,随后于 1842 年生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色啤酒,皮尔森,立即就引起了轰动,城市也因此而得名。</h3><h3> 共和国广场是老城区的核心。广场552╳627英尺,四周各类建筑十分协调,城市交通沿广场运行,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今天天气晴好,在广场感觉很好。</h3> <h3> 广场正中央矗立的是圣巴特罗明教堂(Katedrála svatého Bartoloměje),建于公元1320─1470间的教堂,哥特式塔尖高102米,是波西米亚最高的塔,也是皮尔森最著名的地标,登顶后可鸟瞰市区全景甚至近郊风光。教堂内哥特式的圣母玛利亚像及精美的彩绘玻璃窗,都是不可错过的宗教艺术精品。</h3> <h3> 广场正北面隔街是建于公元1558年的老市政厅,原本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顶层,后来加建了装饰华丽的屋顶,市政厅前有公元1681年所建的黑死病纪念柱。</h3> <h3> 在皮尔森还补充了一个历史知识。走在大街上,路边有一个纪念塔——纪念二战后期巴顿将军率美军装甲16师解放皮尔森。战后捷克属苏联势力范围,美军于45年11月撤出皮尔森,而当冷战结束后捷克摇身一变成了北约成员,这段美国军管的历史一下又成了大大的光荣,并专门盖起一座了纪念馆。在穷游网看到,展览馆介绍了二战期间的皮尔森以及巴顿将军的事迹,同时也介绍了冷战时代的皮尔森。</h3> <h3> 下午3点多钟我们离开皮尔森,奔今晚住宿地卡罗维发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月1日 卡罗维发利</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清晨,天飘着细雨,虽还是秋天,已经感觉有点冷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又称KV小镇,是捷克西部波希米亚地区卡罗维发利州的一座温泉城市,位于奥赫热河(Eger)和特普拉河(Tepla)这两条河流的汇合处。该市名称得名于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四世,一只被他射伤的小鹿喝了几口热泉水后竟健步如飞逃的无影无踪,国王命人勘察后发现这里的温泉有治愈疗效,就把这口温泉命名为Karlsbad,并于1370年建立城市。至19世纪,卡罗维发利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尤其是国际名人来此进行温泉治疗。该市还以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流行的捷克liqueur Karlovarská Becherovka著称。著名的玻璃制造厂商莫瑟玻璃也位于卡罗维发利。</h3><h3> 有网友称,温泉小镇KV比起CK来说少一些文艺份儿,多一份轻松休闲。正值金秋的季节,满山青黄不接,偶时红叶偷偷露真颜,煞是好看。特普拉河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河岸两旁五彩缤纷的房子依山而建。这座小镇更受欧美游客的青睐,尤其俄罗斯人,他们追随彼得大帝的脚步来到这里,安安静静的休闲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h3> <h3> 历史上卡罗维发利因温泉而闻名,众多的温泉是卡罗维发利的一大特色。 </h3><h3> 磨坊温泉长廊(Mill Colonnade)被誉为最美的的温泉长廊,建于建于1881年,出自布拉格国家剧院设计师约瑟夫‧季迪克(Josef Zitek)之手,而后在1893年时扩建成今日的文艺复兴风格样貌。这座长廊有2条走道,长132米,阔13米。有124根科林斯圆柱。柱廊上的12个雕塑代表一年的12个月。设有乐队池,供温泉乐队定时演奏免费音乐会。卡罗维发利有13个主要的温泉,其中5个都在温泉长廊。游客在这里纷纷用杯接水,细细品尝温泉水的味道。</h3><h3><br></h3><h3><br></h3> <h3> 公园温泉回廊(Sadová kolonáda)紧邻德弗札克花园,这座出现于1881年的回廊是两座青铜圆顶凉亭,彼此之间以白色铸铁长廊相互连接,纤细的雕花装饰图案显得异常优雅,据说这是当年茜茜公主非常喜欢的一座温泉。</h3> <h3> 这个喷泉是来卡罗维发利的必到之处,它位于小镇东西横街和南北竖街交叉的直角拐弯处,是卡罗维发利12眼泉中温度最高(72℃)、喷射高度最大(16米)的一泉,可谓泉中老大,站在旁边,阵阵热浪迎面扑来。</h3> <h3> 这里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温泉,沿河两岸依次排列的巴洛克式建筑色彩华丽鲜艳,圣玛莉·玛格达莱娜教堂( Kostel St Mary Magdalene )成为这些巴洛克式建筑中皇冠上的明珠,给小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漫步在小镇,你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温暖。</h3> <h3> 养生的温泉,艳丽的街景使卡罗维发利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疗养胜地,有资料说,马克思、歌德、普希金、屠格列夫、贝多芬、肖邦等世界名人都曾来到这里,据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初稿就是在这里写成,大概温泉和美景给了伟大的先驱者深入思考的灵感吧。</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月2日 洛克特</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要离开卡罗维发利返回布拉格了,途中顺道去了小镇洛克特。</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洛克特(Loket))地处波希米亚西部卡罗维发利州广袤的林山间,面积28平方公里。住民出3000,城镇三面被奥赫热河(Ohře)的河湾环抱。这座精致小巧的皇家城镇于12世纪建立,精致的房屋、教堂和城堡依照起伏的地势错落有致地排列,秋色连波让小镇四周风景如画。 </h3><h3> 洛克特城堡(Loket Castle)是小镇的首要地标,坐落在河岸的高处,据险而守,气势威严,历史上曾是捷克国王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骑马打猎、放松休闲的地方,同时也有军事防御功能,有瞭望、射击孔、炮台,底层还设有拘留所和刑讯室。现在里面有一座博物馆,展览当地的瓷器和15世纪的壁画,登上塔楼可以俯瞰小镇全景。</h3> <h3> 圣瓦茨拉夫教堂 (Kostel sv. Václava )的前身是一座1725年被烧毁的哥特式教堂,新的教堂是在1734年完成重建的,采用了巴罗克风格。它是城镇中仅次于城堡的地标。 市场广场西侧的洋葱头钟楼是市政厅,红顶白墙的建筑错落于小镇,精致而有序,也是小镇的一道漂亮的风景线。</h3> <h3> 要说宁静,今天的小镇可谓是我们的专场游览,没有其他游客,只在河边遇到一个读书的老人。满目青山泛出片片金黄,透出点点嫣红,河水静静的流淌,简直就是心中的世外桃源----</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月3日 布拉格返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早晨布拉格有蒙蒙细雨,我想这是人不留客天留客吗?</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上午还在城区里转了转,去商场把荷包里的钱再倒了一些出去。去的那家商场叫什么忘了,但是蛮现代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布拉格一区的一家专营商店出售的石榴石是捷克的瑰宝。捷克石榴石是透明甚至透光的宝石,尺寸较小,一边为2-8毫米,颜色为绯红至猩红,其硬度为6.5-7.5,耐热且耐酸。自石器时代起,捷克石榴石就藏在河积层里。直到中世纪时期才开始有组织的收集并向欧洲各国出口。鲁道夫二世(1576-1610年在位)时期是石榴石业的高峰时期,,皇帝不仅仅支持业者,还对特大石榴石有优先购买权。1700年以后,捷克石榴石在首饰业普及,捷克民族复兴时代它成为矿物学上捷克的象征。凡是用捷克石榴石制成的饰物都具有该石榴石的证明书,说明其矿藏来源和加G印记,以保证饰物和捷克石榴石的品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 <h3> 下午到机场后,阳光冲破云层露出绚丽,一片金色洒向大地。这使我想起人们这样的称呼——金色布拉格。每当深秋时节,黄澄澄的塔尖,红彤彤的房顶耸立在一片黄叶林木中,金光闪闪;城区内的房屋墙大多为象牙黄,据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为崇尚的尊贵色。难怪歌德这样赞美它:“在诸多城市像宝石般镶成的王冠上, 布拉格是其中最珍贵的一颗。”</h3><h3> </h3> <h3> 难忘,金色的布拉格。再见,美丽的布拉格。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 记</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26天,驱车2000多公里,中欧五国行了解了五国悠久的人文历史,饱览了醉人的自然风光,留下了一段精彩的旅程让人难以忘怀。</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 精彩旅程的成功,有两点值得书写。</h3><h3> 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挑战是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从布拉格刚出发不久,我们租的一辆车就开始仪表盘闪红灯并滴滴滴的报警,但车子仍正常行驶。靠自己弄清了报警是有一个车胎漏气,在加油站学会了自主加气,最后去4S点修补好漏气车胎,行程未受影响。这一点老曹最为感叹,说我们这些50后、60后真有潜力。<br></h3><h3> 一个精干、团结协作的团队是成功的保证。在布拉格取车时,隔壁饮食店的老板是个90年代去捷克的中国胞妹,听说我们租车去五国旅行,连连说我们太大胆了。可她不知,行前我们的领队阿茵规划行程,寻找并反复对比在各地的住屋,对比、选择合适的车型,做足了功课。旅程中,会英语的负责联系接洽,两辆车4人负责轮流驾驶,1人负责导航引路,可以做饭的地方,1人主厨,大家动手,2位做财务工作的负责管账,各施其职、和谐共处,整个旅程十分顺利。</h3><h3> 中欧五国之行,一段精彩的旅程,一段难以忘怀的异国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