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城掠影

Momoexy

<p class="ql-block">  在韶城长大的异乡人,每次回来行色匆匆,停驻脚步环顾四周时,发现儿时记忆已碎成片片,不少昔日的人和物都随着岁月渐渐远去。</p> <h3>西河桥是小学二年级开始回家的必经之路</h3> <h3>昔日西桥街改名复兴路</h3> <h3>虽然找不回当时的味道,但庆幸记忆中的小店还在</h3> <h3>82年正式开业的小店,养活祖孙几代人,每次回来都会去吃上一碗芝麻糊和咸酸。据说现在孙辈们主要在外地创业,不知道这样的老店还能坚持多久</h3> <h3>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取景地:上后街,两棵大榕树还在</h3> <h3>民生路上的骑楼已经全然不见,换成现在百年东街娱乐城,麻木到没有任何感觉,唯有见证韶城变迁的风采楼,找到儿时的一点印象</h3> <h3>在以前的北江电影院后面,伫立着一座韶州孔庙,混迹此带多年的我居然没发现,真是一大疏忽</h3> <h3>韶州府学宫前面的一片空地现在是收费停车场,说些什么好呢</h3> <h3>东堤横街,太熟悉的地名,在这里出生,童年记忆:外婆、大院、老街坊、街头拐角的烧腊店、以及这里的每个巷子角落……</h3> <h3>小学生每天上下学的小路,以前要走很长时间,现在觉得很短很短。</h3> <h3>上学第一天就把书包甩进沟渠,捡起晒书的地方</h3> <h3>仿佛走进时光隧道,还是那句老土的物是人非,房子巷子变老了,当年上下学的小学生也变老了</h3> <h3>斑驳长苔的砖墙还是老样,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孩童闹的情景历历在目,只是墙里面的那间小学已经不复存在了。</h3><h3>校门旧址隔壁那户人家七代居住此地,三代人都是校友。</h3> <h3>现在的眼光看这一路的墙,感觉还挺文艺的</h3> <h3>沿着西堤,路口的玉堂春开得正好</h3> <h3>华灯初上,桥上的新路灯</h3> <h3>韶城夜景</h3> <h3>离开韶城前和家人回到沙湖旧居住地喝了早茶,重游沙湖公园。感觉是那句歌词:这么近,那么远</h3><h3><br /></h3> <h3>当年一起嬉戏沙湖片区的小伙伴们,约吗?</h3> <h3>2018年春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