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退休啦!闲暇了,总爱回忆一下过去,回想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许多自己人生的经历,有同学,有朋友。</h3><h3>玉门;就是我经常回忆起的地方,我的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就在那里度过。2016年趁着夫人去酒泉和他们的初中同学聚会。我也去看望了我的同学。看望了我曾经生活过20年的玉门。</h3> <h3>离开酒泉西去不远就是嘉峪关市,记得第一次去玉门路过嘉峪关时,就有"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之说。现在再过嘉峪关,需要仔细的看看。</h3> <h3> 关里关外,嘉峪关在过去西行路上显得那么的重要。</h3> <h3>关内的一侧有清澈的泉水,郁郁葱葱的树木。</h3> <h3>站在高处望去长城内外,的确是两重天地。关内绿树成荫,关外茫茫戈壁。更加印证了当年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子说。</h3> <h3>南望祁连在晨曦中白雪皑皑。</h3> <h3>祁连的雪山美景,给河西的戈壁绿洲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水源。</h3> <h3>继续西行,就到了当年的玉门东站。现在改名叫玉门东镇了。</h3> <h3>随着玉门油田和玉门市的搬迁。玉门东镇显得格外冷清。</h3> <h3>过去熙熙攘攘的候车厅已经人去楼空,门厅雀罗。</h3> <h3>继续西行,临近玉门市时,路边出现了几棵白杨。记得当时去玉门时就看到过他。 近60年啦,他还那样挺立在戈壁上,像一个站岗的士兵。</h3> <h3>一、回望石油沟</h3> <h3> 回望石油沟油矿是因为他曾经是我工作过的地方。</h3> <h3>过去的宿舍区已难寻踪迹。</h3> <h3>现如今,这里的生活区比过去小多了,人也少多了。但是条件也比过去好了很多。</h3> <h3> 回访过去曾经过工作过的地方。</h3> <h3>再一次的回头张望这个资源已近枯竭的小矿。</h3> <h3>别了!石油沟油矿。</h3> <h3>二、走进玉门市,在距玉门市大约3km的地方。 山梁上有一大片坟冢,他们是当年会战玉门油田先辈们的归宿之地,我们石油人不该忘记他们,深深地向他们鞠躬致敬!</h3> <h3>宽阔的马路上人车凋零, 红绿灯停止了闪烁,一个由繁华变得冷清的城市。</h3> <h3>居住在这里不多的居民,何以解忧,唯有秦腔。吼秦腔的同时,也吼出了自己的心声和无奈。</h3> <h3>发现玉门油矿的孙健初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公园的中央。</h3> <h3>玉门油矿走出的王铁人同样是玉门人的楷模和骄傲。</h3> <h3> 西河坝的水还如同几十年前一样的在流淌。好像在诉说着一个由繁荣走向衰落的油田兴衰史。</h3> <h3>这里曾经留下过多少儿时美好的回忆。</h3> <h3>一批又一批的老石油人走到这里。寻找自己的曾经和过去。</h3> <h3>离开的已经离开,坚守的还在为祖国奉献着玉门油田能为国家贡献的点点滴滴。</h3> <h3>石油行业有一句话叫做"凡有石油处都有玉门人″。解放后从玉门油田调出去的石油工人,奋战在全国的各个油田。玉门油田衰落了但全国的石油工业发展了。这些调往全国各个油田的石油工人,特别是在玉门出生的油二代,油三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的家一一一玉门。</h3> <h3>回望玉门油田,他的资源枯竭了,城区衰落了。但再看看从这里走出的一批又一批石油工人和他们的后代。 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更说明了这个老石油基地的伟大。</h3> <h3>石油河还在流淌,石油的资源终会枯竭。资源性的城市会随之消失。但玉门的精神就像这河水一样。会永远的流淌下去。</h3> <h3>这里有我成长的记忆。</h3> <h3>这里给了我知识和力量。</h3> <h3>再见了,再回望一眼,玉门!</h3> <h3>铁人精神,玉门人。王铁人的故乡就在玉门市的赤金乡。</h3> <h3>王铁人展览馆,</h3> <h3>王铁人的故居。</h3> <h3>三、走进花海。</h3> <h3>花海乡先进八队是我爱人下乡的地方。</h3> <h3>这里是花海乡的最边沿。当年是最穷的一个队现在更加败落,大部分的人都去外地打工,房门落锁,找到一名社员打听村子里的现状,认识的老人都随子女外迁。</h3> <h3>探访当年自己下乡时,对自己有帮助的一些社员的心愿随之消失。</h3> <h3>当年的知青点已是荒草一片。唯有知青点旁我们当年种下的白杨树,证明着我们。</h3> <h3>回望花海我感谢你,你使我在这里变得更加坚强。</h3> <h3>四、走进玉门市</h3> <h3>现在的玉门市,就是在过去的玉门镇旁新建的。</h3> <h3>我下乡时生产队的土地基本已被新建的玉门市所征用。寻找当年下乡的地方,确实费了一番周折,过去的道路和标记难以找寻。</h3> <h3>不想在问路的过程中,碰到了原生产队的社员,他竟然还能说出几个知青的名字。</h3> <h3>他领我看看生产队还未开发的道路,从中唤起了我的记忆。</h3> <h3>看看社员们生活都很好。征了地,家家都有门面房,熟悉的几人都已作古。看到他们子女的新房和新生活。不想再打扰他们我离开了。</h3> <h3>再回望一眼玉门镇一一一现在的玉门市。我曾经下乡的地方!</h3> <h3><br></h3><h3>作者:崔永宏</h3><h3>所有照片均为作者自己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