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行当365】083、绣工

王颂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083、绣工</font></h1><h3><br></h3><div> 绣工,是指从事手工刺绣劳动的手艺人。因多为女性,也被称为“绣娘”。</div> <h3>  手工刺绣,指以手工方式,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珍贵的物种之一。</h3><div> 手工刺绣的主要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中国目前的手工刺绣,除了久负盛名的“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外,在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还有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绣种。按用途划分,有服装类、家装类和工艺品类。</div><div> 花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去完成一件手工刺绣作品,是需要恒心和耐心的。这是一门真正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行当。多年劳作沉淀才能成就一个技艺精湛的绣工。而且只有趁着年轻且眼力好的时候才可以挣工钱。。</div><div> 上世纪50、60年代,国内机绣工艺发展迅速,机绣是用缝纫机或者绣花机操作,以代替手工的一种刺绣品,开始品种只有台布、枕套、床罩、靠垫和被单等家用商品,后来又成功地移植了国画人物、山水等作品,并试制成机绣双面绣,艺术效果几乎和手工刺绣双面绣一样,为刺绣工艺开辟了新路。</div><div> 面对手工刺绣制作技艺濒临失传并逐渐被机绣所取代的现实,许多绣工还是选择了踏实和坚持。他们不求多高的辉煌成就,只希望能将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因为在她们眼中,刺绣就是生活,刺绣就是人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摄而说之</font></h1><div><br></div><div>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div><div> “三百六十行”中的这个“行”,应泛指的是行业,也就是社会的分工,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当然,也可理解为“行当”,即指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工种类别。</div><div> 其实,就社会的分工而言,又岂止三百六十行?尤其是现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的许多旧行当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新的行当又在不时产生,呈现出一种优胜劣汰之势。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各种行当林林总总,目不暇接。所以,“三百六十行”并不是一个确数。 </div><div> 今天我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应该是针对健康行业、于民生于国家有益的行业而言。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至最后告别世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举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谁能不和“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些行当发生密切联系呢!</div><div> “图说行当365”,是我在整理过去拍的图片资料时编的一个“副产品”。之所以是365行而不是360行,也仅仅是为了凑够一年的天数。我选择的职业行当(有些可能算不上行当,只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摄影视野和履痕行迹。许多有特点、有历史价值的行当没有列入其中,只是因为我个人没有拍摄到与之相应的图片资料。正所谓“非不为也,实不能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王颂丨图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下一篇:<font color="#ed2308">084、油漆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