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乌斯怀亚,是南美洲尽头最南端的小城。依山面海,坐北朝南,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一直是作为阿根廷的犯人流放地,如今由于不可多得的地理位置成了去南极的最佳港口城市。</h3> <h3> 我们搭乘的北冕号静静地停靠在码头。</h3> <h3> 码头两侧一共可停靠6艘船,都是去南极的。</h3><h3> 12月18日下午3点左右我们来到码头,满怀激动地开始南极之游。</h3> <h3> 乌斯怀亚的魔幻天气让我们见证了。刚才还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瞬间一阵狂风刮来,人在码头上仿佛要被吹进海里,感觉风力足有10级以上 。</h3><h3> 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多久又恢复了,这一切似乎在暗示我们,过德雷克海峡不会平静。</h3> <h3> 登上舷梯,船长在3楼甲板欢迎我们。</h3> <h3> 一个个验明正身后,邮轮上的第一课是逃生演习。</h3><h3> 看见这么多白花花的聪明脑袋吗?同行中同龄人不少!</h3> <h3> 万一遇上,将比泰坦尼克更加惨烈,这是一条探险航线。</h3> <h3> 下午6时许,邮轮依次离开码头向南极进发了。</h3><h3> 南半球12月份是夏季,又因这里是高纬度55度地区,所以夜短日极长,下午6点的天色依旧亮丽。</h3> <h3> 这艘是属荷兰籍的原科考船改建的。</h3> <h3> 这艘是芬兰的科考船改建的。一个个闷罐式的客舱,观景的公共区域只能在顶层。</h3> <h3> 尚在乌斯怀亚附近还能在顶层活动,一旦进入德雷克海峡及南极水域可想而知。</h3><h3> 我等年龄及经济能力之人,对于旅行去一次是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年轻人没关系,有的是无限可能。</h3> <h3> 码头东侧的船都开走了。</h3> <h3> 约7点轮到我们的船出发了!</h3> <h3> 再见!乌斯怀亚,10天后见!</h3> <h3> 乌斯怀亚背后的山脉,是纵贯南美的安第斯山脉。</h3> <h3> 邮轮离开乌斯怀亚港口,沿比格尔水道向东行驶约100公里左右才会到达大西洋水域,再向南穿越德雷克海峡。</h3><h3> 图中的横线是阿根廷与智利的国境线,我们的船在国境线上。</h3> <h3> 比格尔水道宁静安详,南北两岸分别是智利和阿根廷。</h3><h3> 晚霞追逐着我们。</h3> <h3> 船在阿根廷境内前行,手机收到了移动提醒,太靠近边境线了。智利我会来的,但那是20多天后了。</h3> <h3> 上船后的第一顿。</h3> <h3> 待晚餐结束回房,床上多了2个纸袋,噢!今晚开始穿越德雷克海峡!</h3> <h3> 公共区域也都贴心地放着。</h3> <h3> 德雷克海峡横亘在南美洲及南极洲之间,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这条海峡被称为“魔鬼海峡”,无风也起三尺浪,因此被许多旅行爱好者视为畏途,被它阻断了前行南极的脚步。</h3><h3> 环南极有个洋流带,下图是我们的船在20号下午6点左右的实时图。从图中可看到,这些顺时针洋流既绕着南极洲公转,也有自转。而从太平洋往大西洋的洋流,在经过环南极洲最狭窄的德雷克海峡时得以兴风作浪就不足为怪了。</h3><h3> 图下方是德雷克海峡,小圆点是我们的船。</h3> <h3> 19号,一夜醒来已是身处德雷克海峡,略有点不舒服,看海面并没有想象中的大风浪,虽说还是有摇晃。</h3><h3> 来南极准备了晕船药及防晕耳贴,前一晚我故意什么都不用,意欲检测一下自己的防晕能力。</h3> <h3> 摇晃着来到餐厅。</h3><h3> 美味的早餐,可来餐厅的人很少,我也小心翼翼吃少点。</h3> <h3> 高估了自己。早餐后没过多久,胃里开始翻江倒海,此时再开始吃晕海宁、用耳贴都为时太晚了。不过还好,服下药,老实躺下睡一觉,到了下午就恢复了精神。</h3> <h3> 下午5时许,我们船的位置,正在勇敢地闯海峡。</h3> <h3> 享用晚餐的游客明显多了。</h3><h3> 今晚是船长晚宴,看来船方很有经验,估计到经过一夜一天的锻炼,游客都能恢复正常了。</h3> <h3> 2层餐厅看出去的海浪,起伏好像在2米之内。</h3> <h3> 20号,又过了一夜,船已过了南纬60度线,进入南极了。南极洲是指南纬60度以南的所有地区。</h3><h3> 这是早上7点多的位置。</h3> <h3> 早餐胃口大开。</h3> <h3> 与昨天同样的风浪。</h3> <h3> 20号下午4时许,也即航行了40多个小时,看见海平面上有陆地了。</h3> <h3> 接近了南极大陆,随之成群的海角鹱(又名岬海燕)也来欢迎我们了。看上去黑白两色的羽毛与南极大陆的基色很接近。</h3><h3> </h3> <h3> 凡是生活在南极洲的生物都不畏风浪。</h3> <h3> 20号晚上6点船的位置。</h3> <h3> 晚上6点窗外的海面。感觉怎么过了德雷克海峡,海浪反而大了。</h3> <h3> 这是晚上8点的南极。</h3> <h3> 同样在8点,南极海域第一次遇见座头鲸。</h3> <h3> 座头鲸都是聚众活动,这次拍到2条。</h3> <h3> 在穿越德雷克海峡的2天时间内,听了几场讲座,对南极的过去及现状有个大致了解。<h3> 人类在南极的历史至多200年,自从人类涉足南极,西方国家对南极资源的掠夺极其惊人。上个世纪初由于毛皮海豹在欧洲的制衣业很受欢迎、巴黎的街灯靠鲸油来点亮,因此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60年间,有120万头毛皮海豹、150万头鲸鱼被捕杀。一时间设在南极的捕鲸业生意很红火,直到没有了海豹、没有了鲸鱼,资源枯竭,造成捕鲸业崩溃,才有了1964年全面禁止捕鲸,才让有“特殊大脑构造”、有智慧的鲸鱼得以在南极自己的家园喘息,慢慢恢复生机。</h3><h3> 南极不仅经历过资源的浩劫,还差点被列强瓜分,多个国家曾对南极有领土宣称,直到1959年南极条约的签署,确定了南极的世界地位:南极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只能用于科学与和平。才免除了我们今天来南极需要签证的危险。</h3><h3> 注:图中最早签约国并不个个是所谓的“文明”国,早先也是他们率先来到南极掠夺。</h3></h3> <h3> 因此今天来到南极要有敬畏心,南极的主人不是人类。来南极旅游在欣赏风光、增长知识的同时,应该尽量减少对南极的影响。<h3> 要守规矩!</h3></h3> <h3><h3> 南极大陆是被冰雪覆盖的大陆,这次来南极有关带“冰”的名词听到很多。按自己的理解:</h3><h3> 冰原、冰盖、冰帽都是在陆地上大面积常年不化的冰雪,以面积大小区分而已;</h3><h3> 冰川是多年的积雪、或者是高处的冰原往低处的延伸而成,这中间会有融化、积压、再结冰等动态;</h3><h3> 冰川延伸到海里,底下没有陆地支撑的部分称为冰架;</h3><h3> 脱落的冰架漂浮在海面,称为冰山;</h3><h3> 南极到了冬季海水结成的冰,叫海冰。</h3><h3> </h3> 在船上“听”了场南极冰的英文讲座,是拍下照片回来慢慢“读”和“蒙”懂的。<h3> 图中照片是2017年11月的南极海冰范围,红线是1981年至2010年11月份的平均线。</h3></h3> <h3> 南极含有全球61%的淡水资源;<h3> 南极洲98%面积被冰雪覆盖;</h3><h3> 南极有2650万立方公里的冰块;</h3><h3> 这些冰块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6米(上海将淹没,15层高楼能露个顶);</h3><h3> 这些冰盖平均厚度1800米,最厚的有4776米(南极的内陆有许多地方是低于海平面的,最低处有负千米以上,是被厚厚的冰覆盖着,看上去才以为是陆地)。</h3></h3> <h3> 明天将开始登陆南极,探险队长告诉我们计划登陆点。但是她说了不算,船长说的也不算,一切听天上的。</h3> <h3> 听了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回舱房睡觉,期待明天。</h3> <h3> 晚上,我们的船抛锚在这,等待第二天的登岛活动。屏幕上告诉我们此处的日出时间是凌晨2点21分,3个小时后我能看见日出吗?</h3> <h3>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