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沽最后的春节

在水一方

<h3>  2018年春节,对于居住在西沽的百姓们来说可能是终生难忘的,西沽南棚户区改造工程即将开始,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要度过他们在老房老屋中的最后一个春节。</h3><h3> 继天津老城厢拆迁改造后,西沽成为了津门现存最大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中式居民住宅区。走近西沽那些颇具天津地方韵味的老街旧巷,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成片纵横交错的老胡同、上百年的老房老树、写满了标语的老木门、无不铭刻着历史的沧桑,而不久的将来,随着挖掘机的轰鸣,这里的一切将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永远。想必这里的百姓们在这个春节心情格外复杂,失落、茫然、惆怅、惋惜、留恋……但更多的应该是喜悦和希望。</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随意迈进一个院落,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对联,吊钱,福字,窗花,这些瞬间将我们拉回到从前,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遥远。</font></h3> <h3>坐落在西沽大街和盐店街交口的大宅门</h3><h3>据《红桥区地名志》记载,盐店街长160米,宽2米至4米,1790年前后建成,因内有盐店,故名。这条街道的形成,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开拓。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盐店街逐渐成为当时商人首选的居住地,裕兴银行掌柜、真记土膏店东家及大商人孙家、孟家等,纷纷在盐店街落户,使这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人一条街。盐店街上至今保留完好的大宅院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h3> <h3>门牌依稀可见这里是盐店街2号</h3> <h3>从打开的门缝中望过去,院子中还有一面保存完好的影壁墙。</h3> <h3>盐店街口南来北往的行人。</h3> <h3>这个院落里的一切井井有条,整洁温馨。</h3><h3><br></h3> <h3>碧绿的水仙和大红的吊钱交相辉映</h3> <h3>一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无奈院中的两只狗狗异常凶悍,举起相机随手一拍就落荒而逃,事后看看还算可以吧!</h3> <h3><font color="#010101">据说高高地悬挂在树上的鸟笼不是用来养鸟滴,而是用来逮鸟滴!</font></h3> <h3>来过几次这里一直大门紧闭,听说这里曾经也是韩家大院,从高高的院墙就可以看出当初住在这里的一定是大户人家。</h3> <h3>这里叫西沽大街。 据记载,原先西沽大街是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沿街店铺林立,周边林木繁茂。据说西沽大街在解放之初,曾是公交五路车经过之地。但今天所见西沽大街竟如此狭窄,不可能通过公交车。仔细观察,大街两侧的住户家家在原住房前搭盖了房屋或临时建筑。这些建筑侵占了原有的街道,使西沽大街变成了一条狭长的胡同。</h3> <h3>这个门脸前门悬挂的鲜红的中国结和五颜六色的彩灯给稍显冷清的大街增添了几分过年的味道!</h3> <h3>大树,老屋,炊烟袅袅。</h3> <h3>便利店外也被贴上了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的通知</h3> <h3>这扇大门上的字迹下半部分已分辨不清,但是相信和我同龄的人一眼看上去就能知道它的内容:革命无罪,造反有理。</h3> <h3>走进去轻轻的关上门,它的背后犹如一条时光隧道,把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h3> <h3>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h3> <h3>听毛主席话,</h3> <h3>跟共产党走</h3> <h3>兴无灭资,破旧立新</h3> <h3><font color="#010101">大红的福字覆盖上了五十年前书写的字迹,可是时代的印记却永远烙在心里。</font></h3> <h3>陆家胡同陆家大院中的陆家后人,据他介绍,这个大院原来是一套三进院落,想必他的祖上是富庶人家,陆家胡同就是以他家的姓氏命名的。院子中的房屋拆的拆空的空,残砖破瓦堆满了半个院落,其他人家的房门上都挂着锁头,只有陆家的后人在这里守候着,期待着……</h3> <h3>东拉西扯的电线和随意生长的树枝交织着,在屋檐下留下它们的倩影。</h3> <h3>这里的大街窄窄的常常被我误认为是胡同。</h3> <h3>院落大门前保留着的门墩彰显出这里曾经的辉煌:</h3><div>狮子型门礅——皇族;</div><div>抱鼓型或箱子型有狮子门礅——高级文官;</div><div>抱鼓型有兽吻头门礅——低级武官;</div><div>箱子型有雕饰门礅——低级文官;</div><div>箱子型无雕饰门礅——富豪;</div><div>门枕石——富家市民;</div><div>门枕木——普通市民同行:</div> <h3>这个院落庭院深深,拐弯抹角地走进去,烟囱抢眼地横在空调机的面前,在这个院落中炫耀着它的地位!</h3> <h3>迎面房门前的这只狗狗我已经见过两次,尽管再三对它示好,狗狗还是十分警觉的汪汪大叫,无奈匆匆拍了两张紧忙撤退。</h3> <h3>好多居民院子中的水缸上都摆放这这类小物件,猜想可能是镇宅的宝物吧,想到这里敬畏之心骤起。</h3> <h3>这面山墙上券拱的半园型精美木窗还能打开,这种窗子出现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上显得十分新颖。</h3> <h3><font color="#010101">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font></h3> <h3>私自搭建的房子把院落挤占得只剩下狭长的一条,院子中的地面上铺着一层红地毯,门口悬挂的红旗和石英钟分外醒目!</h3> <h3>光芒副食店的名称可能起源于五六十年代吧?感觉颇具时代感,这里想必也曾喧哗繁荣造福一方百姓,而如今它却静静的伫立在路旁。</h3> <h3>以下几处同样留有鲜明时代的印记</h3> <h3>大树从院落中横空出世,想必这里原来的路面要宽阔得多。</h3> <h3>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年,身后院子里的大槐树也已有一百年的历史。</h3> <h3>从院子中望出去,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h3> <h3>步履蹒跚的老人将垃圾倒在门外的垃圾桶里</h3> <h3>胡同中随处可见忠实地守候在家门口的小狗。</h3> <h3>它们随时会对陌生人提出警告!</h3> <h3>院内屋顶上的猫咪对突然造访的客人表示十分的不友好。</h3> <h3>单车下一双警觉的眼睛</h3> <h3>看到这张照片仿佛听到空中划过一阵清脆的鸽哨声,那是久违了的童年记忆。</h3> <h3>在西沽紧邻北运河河畔的那一端,还保留有这样一处老房子,它静静地伫立在运河西岸,远远望去十分的不起眼,院落已经残破,宅院的墙面墙皮剥落,墙砖残缺,但门楣上的砖雕使其在周围的平房中突显尊贵,也许只有院门前的老树才能见证它的兴衰。宅院正面房子已失去原有的风采,但是门梁、山尖等处仍残留着莲花、吉兽等雕刻图案,纹理线条依然清晰可辨。门牌标明这里是庞家胡2号,也就是西沽地区大名鼎鼎的韩家大院。</h3> <h3>据记载,韩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三(1874年)。韩氏祖籍山西,清中叶逃难,落户西沽。子孙因经营木料运输逐渐发家,最初仅建成“三正两耳”的北房五间,后来陆续添建东西厢房、南房及门楼、院墙等,渐成规模,此后;逐渐建起了具有“七进”院落的韩家大院,并以“静安堂”为堂号。1927年,韩氏后人又在老院以北,建起了两座院落。后经过多年的变动,现在,韩家大院只剩下庞家胡同2号和4号三个院落;其中二号院中保留有现今西沽地区仅存的五间四梁八柱的老房子。</h3><h3><br></h3><div><br></div> <h3>院墙的墙角</h3> <h3>韩家大院中的大水缸上端放着镇宅驱魔求财的关老爷。</h3> <h3>从韩家大院向外望去,对过院子的门牌清晰可见,同行的摄友告诉我,从前的老胡同院门不能正对着院门,仔细看看果然是这样,但是为什么就无从考证了。</h3> <h3>韩家大院的大门对面运河东岸高楼耸立,横跨北运河的北洋桥上车水马龙,这一切与身后的老街旧巷似乎隔着一个时代,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老房老屋将会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代替,想必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的同时,也留念着生养自己的这一方土地,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挖掘机的轰鸣,这里的一切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永远……</h3> 春节期间先后数次来到西沽,拍下了数以千计的照片,我希望能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里百姓的曾经。其间,也接触了许多这里的居民,他们热情好客,纯朴善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话是:快拍些照片吧,今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房子这样的胡同了!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div>文中照片拍摄承蒙天津老年大学李津起老师指导,摄友天涯友情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div> <h3>完稿于2018年3月1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