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难忘的记忆……

近在咫尺

<h3>  已经是四十多年的事了。在60年代未,70年代中期,广大的应届初高中青年,在哪个极左的年代,具后来的官方统计大约有1700万知青,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极积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史无前历的运动中。印象中是1976年的夏天,大概是七月中旬,当时非常年轻,高中只读了一年,17岁还差一点,完全是“嫩羞羞"的一个小男孩。离开家的时候,没有电影画面中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也没有披红挂彩和欢送的人群,更没有书中描述的心潮澎湃和热血沸腾。唯一有的只是个子矮矮又瘦小的我,在父母的陪伴下,坐了近3小时的客车,即好奇又稀里糊涂的,来到了插队的地方:泸县喻寺区,喻寺公社,新建大队一个叫畈大田的地方。当时脑子里完全是一片空白,记得当天下午父母走了之后,住在亲戚家里,到了晚上,遥望满天的繁星,万赖俱寂,才真正感受到了啥叫孤独与寂寞,也真正尝试到了离开父母离开家的那种滋味。不争气的泪水止也止不住的往外流,蒙着被子哭了大半夜,才朦朦胧胧地进入梦乡……</h3><h3> 下图就是当年公社用专项资金为我们修建的知青点房子。有几间已经垮掉不存在了,院坝也消失了,我住的第二间还幸运地立在哪里,不过已经破烂不堪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亲戚家的老房子,在知青点没有修好之前,被暂时安置在一宪姓人家住着。 两个月后,我妈妈后家的一个隔房老俵的女朋友也来到了这里。紧接着又分别来了几个知青,其中有泸州的,江津的和本地的。他她们来了之后,大队才特意修了这个知青点,把全大队的知青集中到了这里,不过这都是一年以后的事了。知青点修好之后,大队抽了专门的有管理经验的人来当队长。记得当时男男女女有差不多有10来个知青,由队长统一调遣安排农活,每天上午下午种田种地。知青点有伙食团,女知青轮流作饭,农闲或下雨天就“扎雨班”组织大家学习,逢年过节大队,公社还成立宣传队搞文艺演出。这期间,这群情窦初开,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打闹闹,唱歌跳舞,欢天喜地好不热闹。 应该说 这是一段开心而愉快的知青生活。每天日复一日,早睡早起下地劳作,闲暇之余开开玩笑,打牌吹牛,上街赶场。由于年少,又不懂事,也许是营养不良导致发育不成熟的缘故。在依稀的记忆中,女知青比我们男知青稍成熟一点。眉宇间,话语中所传递的信息常常被我忽略,甚至视而不见。一些撩人的话语送进耳朵里都不知道是啥意思,如今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傻子,哪里象现在的年轻人十几岁就知道谈情说爱租房同居了。虽说后来在老道一点的知青玩笑和调教下,似懂非懂地明白了一些;渐渐地尝试着一份模糊的甜蜜,但脑子里始终就是少了根弦。在井然有序的集体生活中,除了青春期的那份燥动与浪漫,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女知青的帮助与馈赠。不但从她那欢快的歌声与银铃般的笑声里,也从她平时点滴的关爱中体会到了这世上还有那么一份美好的,浓浓的爱。在这一过程中,有书信,有牵手,情到深处时,更有窗前月下的那份羞涩与眷恋。这是一段既浪漫又略显傻乎乎情感,也可以形容为悄无声息的爱情,由于当时的那种环境,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耍朋友,无奈之下,也只能偷偷地,彼此两情相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我深埋心底的初恋,也是一场短暂的没有结果恋情。在半年后,也就是78年年底,为了离开这里,跳出农门,又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去那遥远的雪域高原一西藏当兵了。临别时,望着那双情意缠绵的大眼,依依不舍的模样,手里捧着亲手制作的一包鞋垫与鞋子,当载人的军车离开了,还在原地翘首跂踵,那场景,那画面,仿佛就在昨天,至今还记忆犹新,难以忘记……</font></h3> <h3>  在这座亲戚家的老房子里我搭了近半年的伙食。这是一个我妈妈后家的隔房老俵,有两房人,也叫雷家弯子,有四家人,娃娃特别多,所有的晚辈都叫我俵叔。由于是城里来的亲戚,不管老的少的都非常稀奇我,只要吃一点好的都会叫我去。当时的农村,生活条件普遍差,吃净米饭的时候很少很少,更别说吃肉了。而且每个季节的吃法都不一样;麦子收完了,那阵子就吃麦粑,麦“烤烤”;高粮出来了就吃高粮粑;玉米红苕出来就吃包谷粑和红苕。要不就煮红苕稀饭,米放的很少,一大家人坐上桌,长辈用汤勺盛给大家,黏一点的长辈先吃,剩下的又稀又没有米粒,炒的菜油星都没有,通常都是咸菜。记得当时俵嫂特别心痛我,黏一点就先盛给我,她们吃清的稀饭,当时的那种情景,我无法忘记,也终身难忘……</h3> <h3>  一直以来,回生产队的想法从未断过。前些年陆陆续续回去过几次,但都很匆忙。这次是我生产队一个晚辈家里修了别墅,是乔迁之喜的良辰吉日,同时也是另外一个晚辈从云南回老家过年。想到去年去云南旅游,给这个俵侄添了不少麻烦,所以这次回生产队的想法更加强热。正月初三这天,中断了其他安排,专程回到阔别已久的,也是我母亲的老家,我心目中的第二故乡,泸县喻寺。l</h3> <h3>  这是晚辈家新修的别墅一裕园。</h3><h3> 这套别墅属于江南水乡园林式的风格,造型别致典雅庄重,看上去非常气派。和周边的建筑格格不入,形成极大的反差,极不和谐。如果没有其他房子,你一定认为你是在江浙一带旅游。如今的新农村虽然说变化日新月异,但如此气派,典雅的别墅确实少见。</h3> <h3>  这套别墅不仅造型别致典雅,室内装修也令人惊叹!中式风格的装修,给人的感觉舒服,清爽,也显庄重。木材全是红木;门,窗花,柱,長廊以及室内所有线条,乃至家俱都是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看上去,显得古色古香,而且精美!特别是那几扇大门,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十分厚重且耐看。如果按过去的说法,起码是方圆几十公里的大户人家,上亿的老板,大财主啊!</h3> <h3>  这张图片中的男孩帅气,阳光,他是我的俵侄孙,是从云南回老家探亲的。</h3> <h3>  正门中的正反两面石刻与石雕,显得文化底蕴浓厚,儒雅,气派。</h3> <h3>  从整个裕园的装修风格和楠木家俱来看,主人(俵侄女婿)家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在这里我为他点赞!同时也衷心的祝福俵侄女婿全家:身体健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家庭美满幸福!</h3><h3><br></h3> <h3>  室内楠木家俱雕刻精美,古色古香。</h3> <h3>  这是我们去年在缅甸小孟腊下半夜打猎的图片。</h3> <h3>  图片中用烟筒吸烟的是俵侄浩友,是一个非常朴实厚道的能干人,身家不菲。这次回老家也正准备规划老家修别墅的事宜。俵叔由衷地期待着崭新的,造型典雅别致缅甸风格别墅早日进入倒计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