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自己修炼好,孩子自然就好了。

湘湘

<h3> 作为父母,我们过好自己的人生,孩子就没问题……<br>寄语:<br> 把自己修炼好,孩子自然就好了。只要不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投射板”,孩子多半就会有个快乐的童年。<br> 所以我们把自己修炼好,<br> 孩子就没问题了。</h3> <h3>我们每次开家长会时,常常会碰到一些忧心忡忡的家长。他们听到我在举例描述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是如何被制约、被压抑,从而一生受到祸害,因此都会问:“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引导孩子才能让他从小不会遭受那么多的创伤呢?”<br>我的回答一般都是:<br>“把你自己修炼好,孩子就没什么问题啦!”<br></h3> <h3> A<br>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不接纳,是孩子无法真正快乐的主因。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纳于认可,如此而已。<br> 可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个父母不觉得对面的柱子长得比咱们家孩子高,跑得也快;谁谁家的孩子比咱们家女儿聪明;你再看看你班上的王同学,每次都考一百分;高叔叔家的小姑娘拿了什么竞赛的第一名。<br> 哪个父母不曾这样管教过自己的孩子:哎呀,你看你,手这么脏还拿东西吃,脏死了,一点都不讲究卫生,这样不得病才怪。你再看你,遇到一点小事就知道哭,哪像个男孩子?跟小姑娘似的长大没出息。<br> 孩子们从小处于这种负能量长期“轰炸”之下,在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而这个“不够好”和“做不到”的情结,就是造成我们很多人大半辈子无法真正快乐的主要原因。<br> 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父母的严加管教,我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容不得别人说我;因为我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所以我必须强出头,在各方面都要有所表现,来安慰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配得,所以很多事情我不会去争取,或是不自觉地放弃了快到手的成功或是快乐。<br><br><br></h3> <h3> B<br> 不要纵容孩子凭借母亲的身份,然后又将你的负面情绪再次投射在孩子身上。<br> 周末的一天早上,我们很难得跟孩子们—起吃早餐。我和女儿开始吃了很久,而 14岁的儿子还是在他的房间里不知道在干什么。<br> 那天我的心情不佳,思想意识层次较低,而负面情绪较多,怎么看他就是觉得他不顺眼。让女儿去叫、自己也喊着催了好几次,等了好长时间,他总算姗姗来迟,我开始很不高兴地数落他:“你看看你,做什么事总这么慢,早上起来在床上磨蹭那么久!拖拖拉拉,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br> 孩子听了我的数落,也感受到我对他的不满,满脸很不高兴地反驳了我:“哪有拖拖拉拉,今天星期天,能不能给我一点自由,我和同学约好去踢足球,要换好球服还要准备好其他东西,很复杂的!你就一直催催催。”<br> 我此刻更为生气,当然还是很不高兴地抱怨,一直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而孩子们缺一个个用筷子搅拌着自己碗中的饭,低头沉默不语。<br> 这时,我有了一些觉察,看到自己这般强势的要求孩子必须达到自己的要求,而且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做虚伪辩护。<br> <br></h3> <h3>其实,我的儿子一直就是一个做事邋遢、磨磨唧唧的人,这是他的本性所在,也是事实。不过,这显然并没有误什么事,至少在我没有每天早上陪他们吃早餐,而他们还是都准时的起床去上学了。</h3> <h3> 问题出在哪里?我无数次的纠结过,我无数次的寻找根源,费尽脑汁的想方设法帮他改正,最后得出答案就是出在那个看不惯别人动作慢的人,就是我——他的母亲身上。我是在利用自己的母亲的身份,无法代替的权力,硬生生的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在孩子的身上。<br>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借由“教育孩子”的名义,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正所谓美其名曰“对他好”,但是却伤害了孩子的心。<br> <br></h3> <h3>一天早上,我突然间听到我儿子大声地斥责他的妹妹,让她赶快出门,语气中充满了不耐烦和怒气,听到他这般无耐心的斥责妹妹,我又开始不高兴,感觉心里很毛躁,很想出言阻止他。<br> 但是,我立刻又察觉到:孩子今天这种表现是谁教他的?又是谁以身作则地教他对人不耐烦和愤怒时如何表达?是谁让他一大早就怒气冲冲地出门?因此在这一念之转后,那一刻,我体会到的是一个惭悔的母亲的反省。<br></h3> <h3> C<br> 放下我们的追求与期望,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替代品”<br>也许你会说,孩子嘛,总有做得不对的时候,总得去教吧?当然。孩子也绝对需要界限,否则他们会经常感到迷失的,更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在父母心中不再那么受关注,不再那么重要,甚至不再被爱。<br> 而这一切的一切,重点在于我们家长管教时的态度。如果孩子的行为和言语没有触动你自己内在的旧伤或是情结的话,我想,你管教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不是吗?<br> 我以前很重视孩子的睡眠。规定他们八点半一定要准时上床睡觉,而且必须很快进入睡眠状态,这是我定的“规矩”。因为我觉得他们睡眠不足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就会没精力、就会生病,生病就会带来一大堆的麻烦。所以,每次看他们很晚还不睡的时候,我就会抓狂,就会再次亮起我的高八度强迫他们上床睡觉。<br> <br></h3> <h3> 有一次,我儿子晚上十点半跑到我房里来,说他睡不着。要是以前,我就会很生气地训斥他,并命令他赶快回房睡觉。<br> 但是,听了好多家长讲述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和无奈之后,我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失败,喔百思不得其解困惑个烦躁……<br> 然后我就静下心来问自己:为什么会这般生气?<br> ①因为睡不好就会不健康吗?②因为睡不好就一定会生病吗?这样做对吗?一切不都是自己的思想处于偏激状态吗,所以这些都是不一定的。</h3> <h3> 我告诫自己: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多想一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妈妈?<br> 我是一个忧心忡忡、有点抓狂的母亲。<br>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又会如何?孩子又会怎样?我本是一个爱孩子的心平气和的母亲。<br>所以,不难看得出来,我们的抓狂生气,和孩子的行为没有关系。让孩子更生气的是我们的思想,它夺走了一个母亲的平和,以及做母亲应有的爱心。<br> 每当我想到这个,我就能放下我的“偏激理论”(孩子睡不够就会生病,生病就会很麻烦——这是真的吗?),而以平常心看着十点半跑来我房里的儿子。<br> 他是那么英俊,长得超像他爸爸,眼睛大大的,眉毛浓浓的,因为睡不着而感到沮丧。我便让他睡在我旁边,陪他一起看书,过一会儿,孩子揉着眼睛打着困说:“妈妈,我回房间睡觉了”,“妈妈陪你回房间睡好吗?”他点点头,拉着我的手,头靠在我的侧脸边,眼睛半眯着摇摇摆摆回到自己房间倒头就睡。我给孩子将被子盖好,看着他入睡的样子不由自主的摸了摸他的头,低头将自己的脸紧贴儿子柔软光滑的脸蛋。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他婴儿般的宠爱……</h3> <h3> 所以,我想说:<br> 身为家长我们把自己修炼好,孩子自然就好了。只要不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投射板”,孩子多半就会有个快乐而难忘的童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