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洁家具,拆洗被褥,古称“扫年 ”。</h3><h1> </h1> <h3><br></h3><div> 而今天呀,是迎新送旧的日子。在衢州城,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div><div> 早晨儿,太阳高高挂起,天红云,满目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像是在告诉大家除夕来了,春节来了!</div><div> </div> <h3> 春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耀眼的色彩。最抢眼的是红色。红的对联,红的窗花,红的灯笼……一切的一切,像是荡漾在红色的海洋里。<br></h3><div> </div> <h3><br></h3><div> 挂春联,这么重要的项目,怎么能少呢?在中国,过年时对联是必须要换的,要知道"总把新桃换旧符"呀!来到前门,我先把去年的旧对联给撕下来,然后再将新的反面贴上双面㬵,撕掉后,我小心翼翼地踩上板凳,蹑手蹑脚地拿着"春字"。板凳摇摇晃晃的,可真让人心惊胆战。我好不容易才站稳,一贴,"上联再右下点在左,千万不要贴反呀。""往左一点……往右一点……"爸爸在不远处喊着指挥。"好的,很棒!按下去!"万事俱备,只欠胶带。最后再用胶带固定一下,完工了!</div><div> </div> <h3><br></h3><div> 贴完了春联,回到房间。只见床上有两袋礼物,一大一小。我心里像灌了一瓶蜜,眉角含笑,脸上也隐隐约约泛着红光。嘴里宛如吃了一串冰糖葫芦,甜到了心头,却乌乌拉拉半天说不出话来。打开一看一一礼物色调为黑色,还带着一丝荧光,真是酷呆了!</div><div> </div> <h3><br></h3><div> 这一天还是我大伯生日呢!</div> <br><div> 因此今天的晚宴特别丰盛!共22个菜!22个!</div><div> </div> <h3> 红烧牛肉、烤鸡翅、红烧鲫鱼、葱油对虾……这些菜五色俱全,让我忍不住口水直流,还等什么?开动吧!</h3><div> </div> <h3><br></h3><div> 我很喜欢看着妈妈和叔叔他们坐一起打麻将的样子,会因为刚才打错的麻将遗憾不已争论不休,情绪激动声音很大,很远都能听到她们的笑声。我很喜欢这样的家庭,平时大家都在忙碌的工作,只有周末带着孩子聚在一起,哪怕只是简单的打打麻将吃吃饭,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就溢于言表。也许,春节的魅力也就在此。 </div><div> </div> <h3><br></h3><div> 噔噔噔!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被端上了桌。因为我爸爸的老家是东北,所以每年家中夜宵就是饺子了!</div> <h3> 包饺子可是个技术活。大妈将一切准备就绪后,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蘸了一下水,沿着饺子皮的边缘擦了半圈,然后右手持勺子,把饺子馅勺到饺子皮里,再用双手捏了几下,一个象模象样的饺子就做成了。饺子形状十分好看,活像一轮弯月落入盘中,让人看了就口水直流。.</h3> <h3> 我也学着大妈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捣鼓了很长时间,也没做出个像样的饺子,只做出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h3> <div> 大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你包的这个,真可谓是饺子界里的‘丑小鸭’!”我听了顿感无地自容,但毫不灰心,一本正经地说道:“可别小瞧,‘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的!”我又拿起饺子皮,按照刚才的步骤,更加全神贯注地做起来,一遍又一遍,渐渐地,我做的“丑小鸭”慢慢地变成了“白天鹅”。我得意地朝大妈挑挑眉,大妈摸了摸我的头:“真棒!”我的心里甜滋滋的。</div><div> </div> <h3> 过年期间,我们还去了遂昌 北斗崖滑雪场!路上,我的心已漂到了滑雪场:滑雪高手站在悬崖上,纵身一跳,翻了两个跟斗,“嗖”的一声,稳稳地落在了雪地上,并在雪地里画出一道长长的雪痕,好像一望无际的白雪世界里的银河……哇!滑雪一定很爽吧!我的心里仿佛已经来到了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h3><div><br></div> <h3> 下了车,坐缆车到了山顶,开始滑雪了。滑雪板终于穿在脚上了,可是没走几步就摔一跤,我有些退缩了,感觉滑雪不容易,怀疑我能学会吗?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不要怕摔跤,掌握动作要领是关键。在爸爸妈妈细心帮助和耐心地指导下,也经过我2个小时的刻苦训练,终于掌握了爸爸教我的如何控制身体平衡、眼睛要目视前方、转弯技巧和如何减速等动作要领。我终于能够独立完成滑行了。</h3> <h3><br></h3><div> 春节是那烈烈的酒,春节是那浓浓的情。在冬尽春来这样一个自然时节,人们重温着家庭亲情,协调着人际关系,放松紧张身心,回归传统休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春节始终在我们心里分量很重,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它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心中难以割舍的符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