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后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人~杨绛

厅雲

<h3>文/许丽 </h3><h3><br /></h3><h3> 2016年5月25日一位世纪老人去世,轰动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她就是中国作家,翻译家,著名的作家钱钟书夫人~杨绛。</h3><h3> 提起杨绛这个名字以前很多人并不熟悉的,但钱钟书的名字却家喻户晓。他的小说《围城》改编成电视剧,由此成就了电影演员陈道明。</h3><h3> 其实大家并不知道杨绛是《围城》的成就者。钱钟书写了两年,在即将放弃的时候是杨绛的鼓励和帮助,使旷世之作得以问世,所以说钱钟书在《围城》的序言中说这本书是献给她的。</h3><h3> 在杨绛百年之后,有很多记录她一生的作品横空出世,我阅读了不同版本的传记,和自传体小说《我们仨》及她的文学作品,根据我的理解我用文字给她的一生画了一幅肖像。</h3> <h3>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h3><h3> 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人</h3><h3> 许丽 </h3><h3>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她用一生诠释了丰子恺的锦言妙语;她静得像一幅画,身处乱世、历经磨难却能做到"心远地偏无喧嚣",面对赞誉虔诚膜拜却能"淡泊宁静以致远"。她似画中人,淡然看人世;又如观画者,从容悟人生,她活出了静的最高境界~穷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她被丈夫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是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人。</h3> <h3>  她出生在开明的书香门第,父亲的言传,母亲的身教,都对她产生了偌大的影响;她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很小就显现出过人的才华,她拿着东吴大学本科金钥匙奖,考入了清华大学全额奖学金研究生。</h3> <h3>  在幽香袭人的清华园,古月堂的一回眸,便注定了一生的遇见,在最对的时间里,她遇到了最对的人;他们琴瑟和谐,相守相依,永不分离,多少溢美之辞用在他们身上都不为过。</h3> <h3>  他们志趣相投,酷爱读书,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他们享受着书籍带来的饕餮盛宴;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中,他们经常与书籍"串门儿",每每回到家,他们对坐读书,与青灯黄卷相伴。</h3> <h3>  为了实现丈夫的梦想,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远渡重洋,穿着旗袍优雅地走在牛津大学的校园里;在日内瓦代表中国青年参加世界青年大会,在巴黎刻苦学习法语,为日后翻译法语小说打下良好基础。 她爱国爱家学业完成就踏上了归国的土地。解放前夕他们可以有三个选择:台湾、香港和国外;但他们却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上海,安安静静地等待全国的解放,那是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任。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他们挚爱的文学,他们执起了清华大学的教鞭。</h3><h3><br /></h3> <h3>  天有不测风云,国内的政治运动给他们带来了灾难,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了无尽的摧残和折磨;他们被打成牛鬼蛇神,是"拔白旗"的对象,扫厕所,下干校、种菜园,被剃成了阴阳头,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她把女儿剪下的小辫做成头套,却也没有逃过造反派的眼睛。</h3><h3><br /></h3><h3> </h3> <h3>  女儿是她最成功的作品,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全都是优秀标兵!超负荷的工作使女儿旧病复发,八十多岁的她奔波于丈夫与女儿两个医院之间;不到六十岁的女儿撒手人寰,她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相继失去了两位亲人,这是人间最大的悲伤,是怎样的意志力才能挺得过来?</h3> <h3>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可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人生如梦如泡影,她把满腔满腹的痛埋在心里,把悲痛化为力量;90岁翻译出版柏拉图的《斐多篇》,92岁出版自传体小说《我们仨》,96岁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整理出版钱钟书外文手稿178册,20卷中文手稿 。</h3> <h3>  面对苦难,她砥砺前行,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自学西班牙语并翻译了70万字的小说《唐吉哥德》;漫长的改造岁月,多少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都忍受不住种种迫害,纷纷饮恨而死,而她却在这个疯狂的年代体验着不同的生活。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对当年的选择她依然无怨无悔。</h3> <h3>  她在文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巅峰,即使在耄耋之年还仍然笔耕不辍,她的文章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描写细腻俏皮幽默;《走在人生边上》以女性的视角,孩子般的心态阐述了人生哲学和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我们仨》记录着两位挚爱的亲人离开的过程,离愁中带着温馨,淡然中夹着无奈。</h3> <h3>  她热爱生活,"筋长一寸寿长一年",100岁的她手还能扶到地,她心地善良,对佣人从不拿出"大小姐"脾气,不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对谁都客客气气;她风趣幽默,被邀请参加新书发布会时她说:"我负责写书不负责卖书,我是自来水不是肥皂水,吹不出泡泡来。"她乐善好施,给清华大学捐出800万元设立"读书奖学金"。</h3> <h3>  她和谁都不争,跟谁争都不屑,她热爱大自然和艺术,她用生命之火烤着取暖,火萎了她走了!她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她说人间没有永远,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h3> <h3>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正是对她人生的写照,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她在岁月的轮回中,静静流淌,生生不息。</h3> <h3>  她内心强大,在钱钟书临终时有一只眼没闭合,她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放心吧,有我呢!如此淡定与从容,世上能有几人?105岁她安然的离开,去天堂与家人团聚,对世人而言,纵然她已远去,但她的灵魂不泯,在她身上,我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感叹老去的只是岁月,不老的是优雅的魅力。</h3> <h3>  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我触景生情又想起了她的小说《我们仨》,我饶有兴致的讲起了她的故事,讲着讲着声音哽咽了,泪水夺框而出!儿子走过来抱住我的肩头,轻轻的说:妈妈,我知道!我是他的妻,儿的母,她是我的明灯!</h3><h3> &nbsp;</h3><h3> (2018大年初一写于长春家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