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

味の道馆

<h3>  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于2017年12月28日11时试开馆。</h3><h3> 参考资料:</h3><h3> 1964年9月,国务院国防办确定都匀为电子工业基地。</h3><h3> 1965年6月,都匀三线建设的第一家军工单位38所在都匀破土动工。</h3><h3> 1966年2月,久达机械厂开工建设。</h3><h3> 1966年12月,083基地由贵阳搬迁到都匀办公。随后,083基地所属的军工厂、研究所、学校、医院等17家单位相聚开工建设、投产、运行。还有贵定县境内某军工厂,铁道部都匀桥梁厂、原二机部都匀东方机床厂、惠水永安电机厂和险峰机床厂、电力部都匀发电厂等三线工厂相继开工,推动都匀和黔南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h3> <h3>  三线地区是指 :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腹地部分,涉及13个省区。</h3> <h3>  1964年至1975年,在国家三线建设的带动下,贵州省初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都匀、凯里、安顺、开阳等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工业企业成倍增加。三线建设使贵州受益匪浅,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h3><h3> 在三线建设这个漫长的征程中,三线人始终秉承着&quot;国为重、家为轻&quot;的信念,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奉献了全部青春。 50年弹指一挥间,建设者们现在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还有精力的三线建设者今天依然坚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传承着&quot;三线精神&quot;。</h3> <h3>  2016年,黔南州和都匀市筹划&quot;都匀三线文化创意园&quot;,规划总用地2281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884平方米。</h3><h3> 2017年4月在原东方机床厂旧址上建设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利用部分旧厂房及设施改造修建。分为文博板块、会展板块、休闲娱乐板块。</h3> <h3>  三线建设博物馆收藏的是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通过微缩场景再现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实物陈列为基础,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强调情景式体验与互动,以三线建设为起点,以共筑中国梦为宗旨,以都匀三线企业、三线研究成果对强国梦想的贡献为重点,突出&quot;三线精神&quot;传承和电子军工科普互动体验,结合电子工业、齿轮、红砖外墙等&quot;三线元素&quot;,复原曾经的生活场景和工作环境……</h3> <h3>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1964年至1980年,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quot;备战备荒为人民&quot;、&quot;好人好马上三线&quot;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