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6年至1978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建喀喇昆仑公路,这项代号1601的绝密工程,1万多名中巴两国筑路人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派出4184人)分两期,在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区,克服雪崩、塌方、泥石流等一系列困难,修建这条长达1200多公里(其中巴基斯坦境内616公里)的“当代丝绸之路。”为了这条友谊的纽带,数百名中国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所处的喀什地区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接壤。从喀什到巴基斯坦旧都拉瓦尔品第市的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友谊的丰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p><p class="ql-block"> 1968年5月6日,中国政府主动提出援助巴方修筑红其拉甫至巴基斯坦境内帕苏段123公里的工程 (后延长到156.7公里的哈利格希镇)。并经两国代表正式换文确认。同时,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筑路工程由<b>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b>组织施工。在筑路工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喀喇昆仑公路筑路指挥部”,由农三师司令部参谋长李道伟担任总指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分两批共派出4184人。</p><p class="ql-block"> 1974年,第二期工程是修筑巴方境内哈利格希至塔科特长459.3公里的路段。中巴两国政府确定,中国为修筑此段公路无偿提供人员、机械设备……无偿支援第三世界穷兄弟!</p><p class="ql-block"> 接到命令后,农三师迅速抽调人员,由身体健康、能适应高原作业的技术职工790人(挑选人员的条件之一必须是结过婚,因为筑路一期牺牲人员较多,牺牲的同志大多没有结婚没有后代),编成两个中队开赴巴基斯坦境内,隶属援巴筑路工程第二支队。团史记载:1974年至1978年,农三师水工团派出190人组建援巴筑路二支队六中队,是派出人员最多的团。</p><p class="ql-block"> 1978年5月,中巴公路全线完工。这4年,我的父亲——李寿学,执行援外任务,出国赴巴基斯坦修筑中巴公路,九死一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尽艰险!一寸天路一寸血!</span>筑路期间,兵团战士牺牲91人,致残119人,农三师共有6人牺牲,其中水工团牺牲3人!这,足以成为三师历史上一段浓墨重彩的丰功伟绩!三师,从来不缺少红色故事!</p> <p>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上的威武国门</p> <h3>7号界碑!那边,就是巴铁!</h3> <p class="ql-block">父亲的遗物:国务院慰问团赠送的纪念册!也是他的骄傲!1976年春节,慰问团遵照中央要求,与每位援巴战士,见到面!握到手!我的父亲,与慰问团团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握手,收到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奖给:在一九七五年援助巴基斯坦修筑喀喇昆仑公路工作中成绩显著者!</p><p class="ql-block"> 中国喀喇昆仑公路筑路工程第二支队</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二月</p> <p class="ql-block">1976年,战士们在巴基斯坦工地上得知伟大领袖毛主席去逝的噩耗,一个个号啕大哭!</p> <h3>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无偿支援第三世界穷兄弟!</h3> <h3>国务院慰问团赠送的英雄牌钢笔</h3> <h3>筑路期间,学习74年党的十大报告精神</h3> <h3>立功受奖证书</h3> <p class="ql-block">援巴筑路工程第二支队嘉奖!单位:二支队六中队 姓名:李寿学</p> <p class="ql-block">给援巴筑路员工的1975年春节慰问信</p> <p class="ql-block">国务院、中央军委慰问信</p> <p class="ql-block">代金券</p> <h3>颁发的留念水杯!小时候,被我造坏了!搪瓷皮被我碰掉好几块!</h3> <h3>国务院慰问团赠送的水杯,一直是父亲珍爱的宝贝!</h3> <h3>非常的遗憾!关于援巴的物件,能找到的,就这些了!!!!</h3>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和水工团部分援巴战友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因为当年的国际背景,援巴筑路是保密的,不得对外宣传。筑路的老兵直到去逝,档案中都没有援巴的记载。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拍摄纪录片《国家记忆》密筑中巴公路纪实,曾经来过三师水工团,采访了当年参加筑路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父亲担任班长、风钻操作手,从高耸入云的山尖上牵绳而下,绳子绑在腰间,在半山腰上钻出两米宽、十几米深的炮眼,再放入成吨的炸药,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河谷。路基,就是这样炸出来的。这样施工非常辛苦和危险,不仅连续几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休息,还要时刻提防上方随时可能塌下来的石块。”一天,风钻头断了,钻机反弹打断了父亲的3根肋骨,刺入肺里,父亲昏迷不醒,被送到吉尔吉特的野战医院抢救,伤势还没好,医生不让出院,父亲坚持出了院,又上了工地!从此,肺病跟随了他后半生!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信仰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塔科特大桥旁,一辆满载巴基斯坦工兵的军车翻入河里,工兵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危在旦夕!一旁正在施工的中国战士下水奋力营救。这是我的父亲和被他搭救的巴基斯坦工程兵合影!不知他叫什么名字,是否健在?这座大桥后来被命名为中巴友谊桥!</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是为国牺牲的!</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30日,中巴友谊筑路纪念园在新疆塔县揭牌。主办方邀请兵团筑路老兵的后代参加揭牌仪式,并组织赴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烈士陵园悼念,但是非常遗憾,我因工作任务没能参加。</p> <p class="ql-block">在喀喇昆仑公路工程途经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首府吉尔吉特市,有一座中巴公路筑路员工烈士陵园,陵园里安葬着修筑中巴公路光荣牺牲的91位中国烈士的遗骨!其中有几位没有留下姓名,他们,离开祖国,远离亲人,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施工开始后,因为恶劣的地质环境,不断的有同志牺牲,巴基斯坦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地区,给运送遗体带来很大困难。指挥部决定就地安葬,有战士想不通,牺牲后至少也要葬在自己的祖国。指挥部号召大家向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烈士学习,包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也葬在了朝鲜。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样给战士们做通了思想工作,同意牺牲后埋葬在异国他乡!这,是怎样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1977年,喀喇昆仑公路竣工前夕,参加埋葬中国人遗体工作的阿里·马达德向巴基斯坦政府递交了自愿无偿看护墓地的申请书。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这些来自异国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家乡筑路,如何英勇的牺牲!他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从此之后,他几乎每天都来墓地扫墓,30多年从未间断,这位老人交代他的儿子,将守墓的事业继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2015年,阿里·艾哈迈德在伊斯兰堡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习主席向他颁发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奖牌。他有一个愿望,有生之年能见到陵园里全部烈士的亲属,向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塔科特大桥——中巴友谊桥</p> <p class="ql-block">中巴公路旁的白沙湖</p> <h3>红其拉甫口岸前哨班</h3> <h3>这条路,现在成了中巴经济走廊</h3> <h3>重走父亲当年踏出的国门!</h3> <h3>当年,父亲从这里走出国门,不知是何心情?</h3> <p class="ql-block">不设防的国门!友好的巴铁从哪里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父辈修筑这条友谊之路开始!</p> <p class="ql-block"> 工程完工,为了不打扰巴基斯坦当地部落群众,部队半夜开拔。快到国境时,哨兵发出信号示警,前方山口人头攒动,发现大量不明人员,车队原地待命。原来,当地部落群众得知中国筑路队要离开,连夜赶到山口送行。</p><p class="ql-block"> 巴基斯坦部落老乡们忘不了中国筑路队无偿为他们修筑门前小道,忘不了筑路队医生为他们无偿看病送药,忘不了这些中国年轻人教他们种植农作物,忘不了中国好兄弟购买物品坚持给钱,忘不了中国战士牺牲的惨烈场景……看着这些中国人将要离去,这些异国的老乡实在难以割舍真心帮助他们的善良的中国人,他们抱着中国战士大声哭泣着,就像抱着自己将要离家的孩子。这个感人的夜晚,让父亲终身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 后来,无论巴方军事政变,政权更迭,中巴友谊永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巴铁兄弟将库存的最后一顶帐篷援助给了中国!</p><p class="ql-block"> 巴铁,就是这样来的!</p><p class="ql-block"> 公路建成后,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感慨地说:正像中国的古代人民创建了万里长城的辉煌一样,中国的现代筑路队,帮助巴基斯坦的北部地区实现了梦想。你们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善良的人民和真诚的朋友。中巴公路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建设者用汗水、鲜血和生命筑成的友谊之路。</p><p class="ql-block"> 1979年,美国《纽约时报》编辑部主任摩西·托平发表评论说:在喀喇昆仑山区如此艰险的地带修筑公路,苏联是不会干的,美国也不会干。只有中国政府和人民才会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p><p class="ql-block"> 修筑中巴公路是兵团三师历史上唯一一次执行的重大援外任务,这条公路的修筑难度超过了青藏公路和坦赞铁路,跨越了11座海拔近7千米的高峰,至今为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这段辉煌的历史是兵团人的骄傲,足以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父亲1978年回国,我1979年出生,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骄傲的说,这些孩子们的父亲大半都是援巴回国的,当时,我没听懂这话的涵义。小的时候,讨厌父亲的平庸,为何他不能挣大钱,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却不曾想,他也曾经满怀青春梦想,为了让家人过上现在的生活,他,已拼尽全力!他也有过比我辉煌而不平凡的岁月!小时候,父亲告诉我,咱们是兵团人!言语间他骄傲的神情,至今记忆犹新!父亲非常的平凡,但却给了我他的全部!那一年,央视记录频道播出国家记忆系列片《密筑中巴公路》,父亲在电视前激动万分,回忆起住在巴基斯坦高海拔的工地帐篷里,水烧不开,饭蒸不熟!地质灾害频发,战友牺牲在身旁,尸骨被塌方的石头砸成碎块,特别是讲到战友被野狼咬伤染上狂犬病去逝,他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健在的筑路老兵已寥寥无几,父亲也去世六年了。前年,团领导来慰问我母亲,说我父亲他们那时很艰苦,一生干了三件大事:建了两座水库(前进水库和小海子水库),修了一条公路(中巴公路)!确实件件是大事啊!父亲的一生,就是老一辈兵团战士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报国的一生!万分后悔的是,当年,没有跟父亲好好聊聊他平凡伟大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没有日记也没有散文诗!他一双满是老茧的手,一身汗水泥泞撑起了家里一片天!父亲镌刻艰辛岁月的脸庞,依然让我清晰记忆!父爱如山!有时候,我在想,小时候,父亲教育我们不怕吃苦,奋勇拼搏!敢于担当!只言温暖奋斗,不语困苦哀伤!原来,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一位兵团老兵胸中满怀的一份执念——至今仍未落伍的老兵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