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再 见 云 南

去来也

<h3>久违的雪花飘落在2018年的寒冬</h3> <h3>闪电麦坤和派大星们</h3> <h3>我们 准备奔向更加温暖的春天</h3> <h1><b><i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昆 明</i></b></h1> <h3>泰式温泉酒店</h3> <h3>泡个热汤儿解解乏</h3> <h3>小伙儿貌似挺开心</h3> <h3>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枝花</h3> <h3>云南号称少数民族博物馆,除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多达51个,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多元文化的互相碰撞,让这里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异域风情</h3> <h3>云南特色,真的很想赌一把</h3> <h3>号称正宗过桥米线</h3> <h3>汽锅鸡</h3> <h3>  游览乃古石林。乃古是彝族的撒尼语,包含了古老和黑色的意思,所以又称"黑石林"</h3> <h3>它们曾经是大海里的一众礁石。</h3> <h3>2.7亿年的地质变迁,造就了今天剑峰巍峨、山石壮阔的特殊地貌。来自远古的气质使乃古石林拥有一种粗犷苍莽的美。</h3> <h3>乃古石林会在每年不同的花季种上不同的花海。春天金灿的油菜花,夏天是紫须龙芽(马鞭草),秋天是浪漫的波斯菊花海,而此时,我们只能欣赏到绿茵茵的千亩油菜花秧苗。</h3> <h3>云南的天真蓝,紫外线真强</h3> <h3>我们四个</h3> <h3>凹个造型吧</h3> <h3>撩发</h3> <h3>撩发</h3> <h3>小伙儿一直对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有着浓厚的兴趣</h3> <h3>与石林风景区典型的剑状喀斯特地貌特征迥然不同,组成乃古石林大部分是高大的石柱,气势宏大,整体呈灰黑色,形如一片黑色森林。</h3> <h3>行走在乃古石林深处,常有移步换景、峰回路转的惊喜</h3> <h3>乃古石林不愧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h3> <h3>来自远古的沉思……今晚究竟吃什么🤔</h3> <h1><font color="#ed2308"><b><i>大 理</i></b></font></h1> <h3>从唐代的南诏,到宋代的大理国,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忽必烈率蒙古大军灭掉这个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的小帝国,云南才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版图。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历史背景就是与辽宋西夏并立的大理国。</h3> <h3>对于大理,总是有一种别样的情怀。作为金庸的忠粉,漫步古城,总希望能寻到武侠小说给予我对大理的最初印象。</h3> <h3>别人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则因为一部武侠小说,爱上一座城。大理段王爷何在?六脉神剑又何在?穿梭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寻找心中的古,人的执念好可怕啊……</h3> <h3>鲜花在云南真可谓是物尽其用</h3> <h3>品品大理白族三道茶。</h3> <h3><br /></h3><h3>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h3><h3><br /></h3><h3>苍山雪, 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h3> <h3>双廊,一个遗落在洱海边的世外桃源。</h3> <h3>去过很多海边,却被这片不是海的海深深吸引。这里的蓝,是真蓝。水面和蓝天几乎一色,波光粼粼似乎又要融化在蓝天里。站在湖边,仿佛整个世界被一片蓝色的水包围住了,没有人会不爱上它。</h3> <h3>一直默默陪我浪迹天涯的那个它</h3> <h3>萌萌少女心</h3> <h3>洱海的冬天也许不是云南最美的季节,却另有一番韵味</h3> <h3>风从耳边轻轻拂过,午后的阳光下,洱海如梦幻般……</h3> <h3>喜欢人在旅途的感觉。车轮滚滚向前,脚下的道路无限延伸,眼前风景不断变换……</h3> <h3>人生就像是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怎样的未来</h3> <h3>只有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h3> <h3>"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h3> <h1><font color="#ed2308"><b><i>丽 江</i></b></font></h1> <h3>在丽江,酒吧已经衍化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入夜,古城的大半湮没在黑暗与静寂之中,唯有新华街和四方街意兴渐浓。小河穿街而过,浓郁迷离的纳西风情让衣着各异的人们尽情消磨时光,绽放心中的热情……</h3> <h3>织锦迷离、烛光辉映,音乐沸腾、人潮澎湃</h3> <h3>我们默默地跟着两个小朋友走进了麦当劳</h3> <h3><br /></h3><h3>说好的重返一米阳光呢,说好的不醉不归呢……</h3> <h3>省下泡酒吧的钱,我们走进了《丽江千古情》,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和纳西民族的文化精髓。不得不承认,现场表演还是十分逼真壮观的,不枉费这每人三百大毛</h3> <h3>舞台上一泻而下的洪水货真价实</h3> <h3>玉龙雪山 纳西人心中的圣山。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的一座有现代冰川分布的极高山。这座海拔五千多米不曾有人征服处女峰,也是国内唯一允许被攀登的雪山。</h3> <h3>  传说玉龙雪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不散,即使是在最晴朗的时节,阳光也无法穿透云层,只有在每年秋分日月交合同辉同映的偶然时刻,才能看到有一米长的阳光照在山顶,那场面宁静而壮美。</h3> <h3>  3356 缆车站随处是贩卖氧气瓶的吆喝声,空气中开始莫名地弥漫着淡淡的紧张气氛</h3> <h3>缆车越升越高,树木变得越来越矮,越来越小,当零星的冰雪连成一片,低矮的树木消失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雄奇壮美的世界。<br /></h3> <h3>冬季是看玉龙雪山的最好时节,一场大雪过后,层峦叠嶂的群山遇上洁白的积雪,更加圣洁无比。玉龙雪山仿佛是挂在蓝天上的一幅水墨画</h3> <h3>云从眼前飘过,仿佛伸一伸手就能够到蓝天。</h3> <h3>完全没有高原反应 棒棒哒</h3> <h3>4506 小伙儿对这个海拔表示不满足 还可以再攀高峰</h3> <h3>一条蜿蜒曲折的木栈道,在云海深处若隐若现,手扶栏杆,深吸一口气,让我们拾级而上!</h3> <h3>真的很担心这个疯一样向上奔跑的少年</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08年初登玉龙雪山时,因天气突变,通往山顶的栈道被封。好吧,今天就让我们去征服4680吧!</span></p> <h3>当到达4600米后,海拔每升高一米,呼吸就变得更加艰难。刺骨的寒风裹着山顶千年的积雪扑面而来,忽然眼前一片混沌</h3> <h3>插着国旗的那个位置就是目前人类到达玉龙雪山的最高海拔</h3> <h3>蓝天不再,眼前己是古冰川带遗迹</h3> <h3>4680 !4680 ! 4680!其他的话都是多余的表白</h3> <h3>下山后,我吐了。风一样的少年更得意了。山脚下一个超高的篮球架下,主动要求留影。</h3> <h3>雪山环抱之中的蓝月谷</h3> <h3>万古冰雪消融之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形成了清澈见底、甘冽无比的河流。流入了这婉若少女般恬静的山谷之中</h3> <h3>漫步湖边栈道,湖水清澈如绸缎。</h3> <h3>不错,打水漂的好地方</h3> <h3>富含铜离子的雪水汇聚在一起,幻化出鲜艳丰富的蓝色</h3> <h3>不负云南小九寨之美名</h3> <h3>水本无情,因风皱面;山原不老,为雪白头</h3> <h3>都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是激发人们喜欢旅行的原动力,风景要各异,心情要常新。可是,真正动人的景致却是如香茗慢品。当那些风景参杂了记忆、感情,才能在心中升华。芸芸游客,纵然你不曾记住我,但我却还想在你的怀中,故地重游……</h3> <h1><font color="#ed2308"><b><i>重 返 旧 时 光</i></b></font></h1> <h3>2008年的玉龙雪山。</h3> <h3>丽江古城大水车旁</h3> <h3>四方街</h3> <h3>那时的我和老大仿佛一对双生</h3> <h3>猜猜我是谁</h3> <h3>那时的蓝月谷也叫白水河</h3> <h3>时间流水,如白驹过隙。老大和老眯仍然相亲又相爱</h3> <h3>纵然岁月山河流转,眉间依旧少年</h3> <h3>如画般的石林前</h3> <h3>仅管现在云南的旅游业乱象丛生,各种吐槽不断,但勿庸置疑的是,云南的景色依然自带滤镜,美丽如初。不负春城之名,登机前选上几束鲜花,把春天带回家……</h3> <h3>再见彩云之南。愿你褪去浮华,重拾往日质朴之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