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古镇随想: 老婆,好想让你坐花轿

老兵

<h3><font color="#010101">  1978年7月1日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那个年代,我的家庭条件很不富足,为了避免因结婚而造成经济负担,我俩决定不举行婚礼仪式,她来部队就是结婚了。新婚,我母亲给了她三十元钱,作为婆婆的见面礼、彩礼或路上盘缠;新婚,家里、部队没有摆席招待,连一桌也没有;新婚,我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耽误一天工作。新婚,没有婚纱、婚车……,甚至连一张婚纱照都没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即使这样,也是快乐的。没有婚纱照,这张距离结婚时间最近的合影成了替代品,经常翻一翻,把甜蜜的生活慢慢地,慢慢地回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些过于简单的往事,内心既高兴又有对她的愧疚和自责。</font></h3> <h3>  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帅男靓女变成了今日的老头老婆,变成了孩子的姥爷、姥姥。各种零部件渐渐老化,名称前还多了一个“老”字。2016年发生在老伴身上的一次小小事故,让她的老胳膊、老腿、老腰都留下了老毛病,日常生活,出行都不如以前了。</h3> <h3>  2018年农历正月初二,在女儿一家陪同下,我们游览了太行山谷的邢襄古镇。 在古镇,这里“古”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h3><h3> 首先,老电影上看到的大城市里的人力“洋车子”,在这里看到了。我告诉老伴: “你坐着,我拉着,咱们一起逛古镇”。</h3><h3> 老伴本来是个腼腆的稳重女人👩,却经不住我的嘚瑟,上车了。</h3><h3> 拉着老伴,我迈开了矫健的步伐……</h3><h3> </h3> <h3>  在我们家,女儿的女儿被称为老外。老外今年十五岁了,上初二了,我们还能不老吗?她很活泼,很懂事,一直陪伴左右。看到我们累了,担心我们的腿脚,主动要求拉着我们,我们很感动,也很开心。</h3><h3> 不管拉多久,走多远,精神可嘉。说明她长大了,说明她懂事了!</h3> <h3><font color="#010101">果然如此。外孙女拉着我们时间不长,没走多远,她就累了,拉不动了,只好换上了我。 多年来,我除了肥胖外,无其他大毛病,老胳膊老腿还能抵挡一阵子。我爱旅游,爱唱歌🎤、敲大鼓,是个“老顽童”,跟我出行都让她们开心😊、快乐!</font></h3> <h3>  不远处有辆彩车。外型简单,档次一般,比起我们小时候农村结婚的婚车漂亮、高档许多。在我的记忆中,农村结婚用马车,用竹片在车厢上折成拱形,用蓝色棚布罩起来,挂上红布、红花,就是婚车。古时候的彩车,年轻人见所未见,正跟孩子们玩耍拍照。</h3> <h3>  眼前这辆彩车,一眼看去比较豪华,不是婚车也是“当官”的巡视的代步工具。我急忙叫来老伴儿,把她扶上去。</h3><h3> 四十年前我们结婚时稀里糊涂过来了,现在能让她坐坐古代的婚车,也算了却我的心事。</h3><h3> 坐在彩车上,她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h3> <h3> 看,下车还需女儿搀扶。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不服老不行啊!</h3><h3> 自从银行退休后,本该休息了,她又走进了平安保险,在这里又是十七个春夏秋冬。她带领着团队,不懈努力,稳健发展,连年取得骄人的业绩。但是,都奔七的人了,到了该放下,该休息,走一走,转一转,玩一玩的时候了。</h3> <h3>  我的腿比较快,每次出游都在队伍最前面,像个“侦查兵”一样,发现好玩的地方,立即向“上级”报告。老伴经常批评我快的像个兔子🐰,把她撇得老远老远。现在,我的这个缺点改了不少。</h3><h3> 走着走着,我发现了马拉彩车,高兴至极。马背上带着鞍子,显然是新郎迎亲的座位。我的身体太肥太重了,试过几次没能上去,只好放弃。</h3><h3> 她坐在婚车上无拘无束,没有一点新娘的羞涩。</h3> <h3>  逛古镇,我没有发现想像中的大花轿,只好从网上搜来。</h3><h3> 早在1963年的春天,我的孙氏家族中的琴叔叔结婚用的是大花轿,样式跟眼前这顶花轿差不多。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再也没人再用花轿,再也看不到花轿了。我的叔叔、婶子很幸运,成为那个年代最后一个用花轿的人。</h3><h3> 我也很幸运。那年我九岁,叔叔娶亲需要一个压轿的男孩子,我被选中了。父亲在百货公司为我扯下了一块葱绿色的布料,在本村裁缝那里为我制作了第一件“洋布”衣服。结婚那天,我第一次穿上时髦的衣裳,左胸口袋挂上一支钢笔,显得十分帅气!</h3><h3> 在震耳欲聋的三眼枪声过后,我坐上了娶婶子的大花轿。</h3><div> 大花轿,外观华丽、富贵,彰显了家庭的富足,彰显了气派!</div><div> 我坐在花轿里,死死抓住里面的木柄,唯恐从摇摇晃晃中甩出轿外。还好,轿夫们没有过多故意颠抖,我圆满完成了压轿娶婶子的任务。我很幸运,成为我们同龄人中很少坐过轿的人,成为最后一个压轿的人。</div><h3> 轿夫们对我婶子可“不客气”,一路采取多种手段,故意颤颤颠颠。尤其进了我们村,明显放慢了脚步,引起更多乡亲们的围观。快到家门口下轿的时候,轿夫们更精神了,颤悠更厉害了。不过,比起电影《红高粱》来,闹得轻多了。满街筒子的人们在观看,观看大花轿娶亲的热闹场面!</h3><h3> 转眼间叔叔82岁了,我也64岁了。甭说叔婶了,我都结婚四十年了。四十个春夏秋冬我们经历了酸甜苦辣,我们收获了家庭幸福。生活中尽管也有磕磕碰碰,但是相亲相爱,幸福甜蜜!</h3><h3> 期盼也能有个大花轿,让老婆像婶子那样穿着婚纱坐在里面,颤颤悠悠,悠悠颤颤……</h3><h3> 在悠扬的婚礼进行曲中,在亲朋好友的欢声笑语中,一对老人踏着红色的地毯,喜洋洋携手走进红宝石婚礼的殿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