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村的年味儿

康桥

<h3>东庄村的年味儿</h3><div>&nbsp;</div><div>本报记者 &nbsp;冯波</div><div>&nbsp;</div><div>字正腔圆的梆子腔唱起来,声震山岳的伴奏响起来,各种扮相的角儿舞起来,噼噼啪啪的鞭炮炸开来……</div> <h3>2月16日,农历大年正月初一。</h3><div>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伴随着极具地方特色的院戏在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上演,这个山村的年味儿也达到了高潮。</div> <h3>“以前十里八村、村村都有唱戏的班子,但就我们村保留了下来,年前还评上了省级非遗呢。”在一旁看戏的岳大爷边欣赏边说,眼神里、笑容里满是自豪的神色。</h3> <h3><font color="#010101">院戏,俗称唱院戏,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迎神祭祀的表演形式。在当地,重要的节日唱院戏的风俗形成较早。据传明朝初期,东庄村就形成了元宵节唱社戏的习俗,主要是为了迎神的需要,以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人们为了家庭平安兴旺,也请戏班到家户去给天地神灵唱戏,由此这个风俗渐渐流传了下来。</font></h3> <h3>当天的表演曲目名叫《挡将》。《挡将》原来是戏剧《江东轿》的一场戏,后来人们把这场戏中的挡将一出另外列出,作为祭神社戏曲目。说的是康茂才奉军师刘伯温之命,前往江东桥去捉拿陈友谅,康茂才念与陈友凉八拜之交情义,义释陈友谅的故事。</h3> <h3>岳丙寅是东庄村院戏的传承人兼导演,也是目前表演队伍里的中坚力量。他说,东庄村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流传着许多民间的技艺,这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血脉,不能在他们这一辈子流失。因此,他经过反复的挖掘保护,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这流传了几百年的民俗表演得以传承,还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东庄村,背靠太行俯览漳水,依靠着别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积淀深厚的民风民俗,极具特色的土特产品,为众多游客所青睐。近年来,他们在大力发展以农业开发为主、中药材种植为辅的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决战脱贫攻坚、改善乡村面貌、保护乡村文化,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红旗村。</h3> <h3>“乡村的根在乡村的文化,乡村振兴最根本的目标应该是乡村文明的振兴,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在实现物质富裕的同时,扎牢传统文化的根脉,真正使乡村文明源远流长,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崛起。”东庄村党支部书记岳元吉表示。</h3> 正午时刻,院戏的表演也进入了高潮,东庄村的乡亲们聚集在一起,以他们独具特色的形式,迎接着春天的到来。<div>&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