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山庄的新春茶叙会</h3><div><br></div><div>本报记者 冯波</div><div><br></div><div>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div><div>临近傍晚,几通密集的鞭炮声响过,山村里的年味儿愈加浓烈了起来。许多家户已经将春联贴就,大红的灯笼也挂了起来,在这颜色单调的季节里,这温暖的红色在夜幕下格外耀眼。</div><div>平顺县石城镇枣林村的赵永翔家里,此刻灯火通明,来自附近七八个村庄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齐聚一堂。茶叙,忙碌了一年的他们要通过这种时髦的方式,对一年的工作来个总结,各自畅谈下新年的打算。</div><div>“这两年咱们通过成立党总支,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取得的成绩大家都看到了。新年新气象,咱们还得更加团结起来,加强执行力,关键在落实,让咱这道沟有更大的变化。”还没坐稳,快人快语的蟒岩村党支部书记岳志刚就打开了话匣子。</div><div>“对对对,关键在于落实。眼下先把咱元宵节联欢的事情给定定。联欢几天,哪些节目,到哪个村,吃什么饭,这些细节得考虑到。”黄花村村委会主任耿英良是个实干家,一发言直击重点。</div><div>处于石城镇黄花沟里的蟒岩、上港、枣林、流吉、上港、黄花、水板石、自新七个村,长期被恶劣的生存条件所阻碍,老乡们生活极其艰苦。恶劣的生存条件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同时也让这里保留下了大量的原生态民居,逐渐为众观光客所青睐。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黄花沟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div><div>然而,分散在黄花沟里的七个村落,都是一二百口人的小村,人口最多的黄花也不过千人,七个村加起来人口不到两千,且村落特色几乎趋同,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显然不适合他们。</div><div>穷则思变。强烈的发展愿望,让这七个村的乡亲们意识到,只有抱团共同发展才能留住这剪不断的乡愁、如诗如画的故园。经过认真的筹备,2015年黄花沟党总支成立。由这七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组建起来的总支班子,成为了这条沟里发展的中坚力量。</div><div>集体统一搞规划,各村分别找特点,团结起来谋发展。经过但年的运作,这样的愿景成为了现实。枣林村通过打造圆梦山庄旅游小镇建设,成为众多游客旅行的目的地;蟒岩、黄花两个村凭借原始古朴的风貌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单;曾经几乎“与世隔绝”的上港、流吉等村也开始着手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甚至源头、石城、临近的涉县雪寺三个村也希望加入这个共同发展的大家庭。</div><div>黄花沟七个村联合发展的实践,引起了平顺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7年年底,一条标准的县级公路石自线全线贯通,将黄花沟里的七个村落紧紧连接了起来。而这条公路也使从石城镇到涉县西高速路口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了不足半小时。黄花沟里老百姓的出行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div><div>“这些年,我们为了改变面貌、加快发展,下了不少功夫,受了不少磨难,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不能瞎高兴,相比周边我们还差的很远,基础还太落后,新的一年咱得有新气象,为了咱这个沟的发展,更为了子孙后代!”党总支书记赵永翔将这次茶叙当做新一年工作的动员会,苦口婆心的言语当充满了深情与期待。</div><div>“我们流吉的思路一向不便,还是朝着绿水青山原生态的目标发展。”</div><div>“抱团才能发展,老百姓都懂这个道理,关键是咱要做出表率。联欢会的第一站就选我们村,饭我们包了,先把这个事给定下来。”</div><div>……</div><div>深夜里,伴随着热烈的讨论,十几名山里的汉子共同将手中的一次性纸杯紧紧碰在了一起。这是他们共同谋求发展的坚定决心,更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宣誓。</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