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现在,许多人都会被过年弄得“五子登科”,心力交瘁!</h3> <h3> 身子,被各种仪式、习俗、礼节绑架;脑子,被各种喜事、琐事、烦恼事塞满;肚子,被各种美食、零食、减肥药填饱;票子,被各种红包、礼金、压岁钱困扰;日子,被白天、黑夜、连轴转弄得颠倒。一年之中所有要做的事都集中在这几天,不忙才怪!</h3> <h3>百姓对过年,还有忙年的说法:过年就是忙活,越忙活越红火!, 中国式的过年,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狂欢与梦想!大凡汉文化圈的过年,追求的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从腊月到正月十五新年结束,充满了禾熟味儿和忙碌气氛。从虞舜算起,中国人过了四千年的“年”了。虽然中国早已跨越农耕时代,但过年是中国民间积久的生活信仰,谁也无法一下子撼动这块陈年的“奶酪”,所以,过年仍然是忙活!</h3> <h3>其实,我们也应该为过年留点白,年味不能少,不要那么忙,留出点“空白”,放飞心身,为了更好的出发。</h3><div><br></div> <h3> 画面太满的摄影作品,画面满到令人感到非常的压抑,透不过气来的地步,画是好画,太满则不美了。而画面太满乃是作画、摄影,乃至建筑构图之大忌!有感于我们传统的过年,就是排得太满,弄得太忙!</h3> <h3> 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从前的过年就像一幅画</h3><div>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艺术大师们为使整个作品的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出相应的空白,给欣赏者以更大的艺术再造和想像空间。</div> <h3>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的“空”与“白”,而是一种能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手法。</h3><div>生活中也不乏留白的智慧:“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说的是要未雨绸缪,为明天留有余地;再比如:“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说的是与人相处,凡事不可做绝,要记得彼此,要留有余地,</div> <h3>但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过年,已经简化了不少,再也不是从前从腊八开始,经过祭扫、烹饪、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拜年、逛庙会,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那个历时近一个月过年的那个概念了。而简化成“春节长假”,这七天长假里“年中”有“假;“假”中有“年”,而且人们变得“年”、“假”并重,“年”是“过”的;“假”是“度”的。过年讲究仪式,一定忙碌;度假,重在放松,必须休闲!</h3> <h3> 年味,说到底就是过年的仪式感,过年仪式感不能缺席!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曾这么说: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义。过年的的删“烦”就“简”,给过年留白,不是要去掉过年的仪式,而是要向过年的繁文缛节开刀,将顺应时代潮流的、符合身心发展的仪式加以发扬光大,去掉那些大费周章的、不合时代潮流的仪式。</h3> <h3> 有些仪式,其实很简单,那怕只是那一点点小心思、小用心,就够了。如同苦味的咖啡里,加进一小匙糖,味道马上改观,过年也是这样,也许只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小仪式融汇其中,就会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更有色彩、更有意义的新年。<br></h3> <h3>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时代在进步,生活在变化,我们既要保持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过年仪式,也要让过年的仪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简化,给春节“减肥”,为过年留白。</h3><div>我想今人凡是懂得给生活、给人生、给过年留白的人,一定是有大智慧的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