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阿猛

<p class="ql-block">引子-前世今生:1480年,明成化年,福建上杭,两位客家的汉子,带着一个半大小子,挑着扁担,一边是装着父母骨骸的金瓮,一边是衣服食物,准备远行南方。叔侄3人,和一众远走迁移到边远广西殖边安家的乡亲们,带着对好生活的期待和未知未来的忐忑,离开八分山水二分田的福建,风尘仆仆,披星戴月,一路向南千里而下……</p> <p class="ql-block">百年孤独:叔侄三人,离开福建,一路翻山越岭,渡过大江大河,横跨广东,达到了落脚点,桂东南的广西郁林(今玉林)府陆川县栗木堡(今温泉镇官田村,官田村是后世子孙纪念官田公改的村名,当初迁出地之名,桂东南彼时尚属少数民族为多数的地方),埋下金瓮,安家落户,开拓土地,繁衍生息……据族谱,叔侄中的侄子,名吕嵩,号迁善。我们这一支,是迁善公的后代,530多年后,已经繁衍到20多代,近10万人。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还有些到了东南亚。</p> <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后世子孙为了纪念他,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集资建了祖祠。南方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和客家人重视祖宗宗祀,虽然历经文革,但在当时爷辈们的保护下,以充公当作小学学校的名义,尽管拆除了部分,依然在丛丛困难下把祖祠祠堂的主体建筑保护了下来。到21世纪初,在主体建筑的基础上开始修复补建。祖祠的存在,让散布在各处的子孙们有了纪念祭祖,寻根溯源之地。</p> <h3>祖祠立建纪事碑</h3> <h3>族谱世系:一祖六公</h3> <h3>历经250多年,及民国时期的翻修,主体结构依然良好。</h3> <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末,历经风雨,宗亲们开始重新恢复联系。吕氏奉姜太公吕尚为始祖。广西陆川吕氏自明中期成化年间从福建上杭迁来。福建省上杭吕氏来自安徽旌德,南宋年间迁到上杭。安徽旌德的吕氏来自山东东莱,北宋迁移到安徽旌德。卫辉市为中华吕氏始祖之地。中原卫辉~山东东莱~江南安徽旌德~东南福建上杭~南方广西陆川,两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族谱清晰,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乡土乡村:家乡位于广西陆川县温泉镇长河村,陆川县坐落在云开大山的余脉山谷小平原中,两边是云开大山,本地俗称东山,西山。全长162公里的九洲江发源其中,从平原低地迩过,经雷州半岛流入南海北部湾。家里的村子在一个小山脚下(典型两广村落格局),村门口是一条小溪,两广著名的九洲江在不远的200米处流淌而过。</p> <h3>村落山背的农田,如今已经抛弃荒芜。</h3> <h3>稻花香里说丰年。小山坡下即村落和祖祠所在</h3><h3><br /></h3><h3><br /></h3> <h3>九洲江流域的小平原,富饶之地。图片中间最最右边远处有房子的地方即为当年的官田堡,如今的官田村所在。左边是九洲江,曾经水流量很大的河流。据说民国初年前可以直接船通行到广东廉江安铺镇到南海的北部湾。</h3> <h3>21世纪初年新建的县道,村门口穿过。</h3> <h3>据最新的城市规划,已经被规划为县城的一部分,边上南下2公里处为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县城南边出入口枢纽。曾经宁静的乡村被打破,进入了城市化时代。</h3> <h3>日出日落的小村落</h3> <p class="ql-block">家乡往事:建于清朝初年,最初的村落,距离官田堡3~4公里,与官田村隔着一条小河流--马骝河。</p> <h3>两广客家土楼,前厅后祠,两边都有廊建房住人并猪舍一起。古代时有防御功能。改革开放富裕起来后乡亲们建起了新的楼房搬了出去。如今除了主体瓦房祭祖需要尚保持翻修外,其余的由于没有人住已经废弃,倒塌。</h3> <h3>废弃,倒塌了的祖屋。小时候热闹,捉迷藏的地方</h3> <h3>奶奶时最初的住房,2间。朦胧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曾在这里住过。</h3> <h3>已经倒塌掉多年的父辈们时期的厨房</h3> <h3>父辈们80年代初开始建的土砖屋。听老人们说,其中有些是填平了的池塘修建起来的。在这里,我们这辈的大部分渡过了童年,小学时期。</h3> <h3>家门口的溪流。记忆中的童年时,每到夏天雨季来临,溪水总会漫上路来,九洲江河水暴涨,洪水泛滥。此时读小学的我们总要徒步很远的路,从另外的一个镇有桥的村子经山路走回家。</h3> <h3>80年代中期,父辈们建起来的第一代楼房。</h3> <h3>两广最初楼房的格局:一排房间,楼房边上的空地围起一块,养鸡养鸭。边上不远是一块菜地。</h3> <h3>兄弟们建起来的新一代楼房 ,换到了套间的形式。</h3> <h3>奶奶和她的儿子们:奶奶出生于1921年。历经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21世纪。三年困难时期,爷爷饿死,那时,最小的叔叔才4岁。守寡并带着4个男孩子。奶奶靠她的坚强,善良把孩子们养大。教会了孩子们独立,自强。父辈们艰辛,很小就出来做事养家糊口,娶妻生子,成家立业。靠自己的努力勤奋,在村里最早建起了楼房,每家都培养出有大学生来,子侄辈大的也已经有读大学。。。。。一带4,4+4=8,开枝散叶……</h3> <h3>奶奶和她的孙子们:小时候,父母们忙,爸爸们在外賺钱,妈妈们在地里,抽不来空照看我们,很多时候让奶奶带我们,带大了哥哥姐姐们,又带我们和弟弟妹妹们。我们长大后回来都会先去看看她。奶奶是有福之人,07年底无病痛子孙照顾下平静地离开了我们,我们一直心里想念着她。(奶奶和曾孙的合影)</h3> <h3>家族的合影:前排子侄一辈</h3> <p class="ql-block">岁月流水:记忆中,家族兄弟间一直都团结,友爱。几年前,因为兄弟们建新楼房时一些地基和出入道路上的事情,起了矛盾,本是事情不大,父辈们老来闹起了脾气,慢慢的中伤和气,到后来相互不相往来,一辈子的兄弟到了老年却比陌生人还陌生,多少让人难过。岁月如梭,眨眼父辈们有70多,快80了。几年过去,其中的兄弟们相互努力,尤其今年大哥大嫂努力下,趁新居落成,这个春节,我们这一辈兄弟们又都坐到了一桌,真的不容易,想来整个家族春节期间重新坐一起吃团圆饭的日子或许不远。饮水思源,当思祖父辈们创业的艰辛。学会感恩并自强,懂得珍惜。先人们千里开拓,开拓千里,500多年的阳光风雨……奶奶培养了父辈,父辈们培养了我们。我们这一辈及后辈,应该,也有理由做得更好。《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以为记~于2018年春节。(合影摄于2009年春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