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北大学生美术社(1978—1982) 吴丕(图书馆学系78级)

Wupi

<h3>北大美术社的前身是北大学生美术组。我一入学就加入了美术组,组长是王叔先(图77)、副组长是李少民(经77)。学校领导对美术组很重视,给了办公室,拨款购置了美术书籍和绘画用品,我在美术组担任保管。</h3><h3><br /></h3><h3>下图照片是学校领导和部分从事宣传工作的学生合影。我还能记得的:前排左二肖燕(图77)、左六黑良杰(团委宣传部部长),二排左一张黎(化79),三排左二王叔先(图77),后排左三李少民(经77)、左五吴丕(图78),三排右三白廷辰(国政78)</h3> <h3>下图是学校领导和部分同学合影。前排左一黑良杰、左二张黎、左四白廷辰,后排左二李少民、左四吴丕、左五王叔先</h3> <h3>美术组举办过多次美术讲座、举办过多次学生美术展览。徐冰(中央美院77级学生,父母都在北大工作)经常来美术组讲座或指导。</h3><h3><br /></h3><h3>下图是王叔先和我刊登在校报上的一组漫画。</h3> <h3>当时也给校报设计过一些题花,采用的很少,可能是我的风格不适合校报的需要。</h3><h3><br /></h3><h3>下图是那时的一些设计稿。</h3> <h3>77级毕业前美术组经过改选、招新,于1981月11月5日成立了北大学生美术社。社员62人。社长卜凡舟(中文78),副社长张光磊(力学78)、白廷辰(国政78)、陈智强(中文79)。我继续担任保管。社内分国画、油画、水彩、素描四组,组长分别是刘荣凯(哲学80)、沈宝刚(凌冰,数80)、韦军(法80)、吴丕(后来是王雁岫东语78的)。现在我能够记起的美术社成员有:唐启山(考古)、崔育斌(哲学)、李晓峰(哲学)、李伟平(国政)、韦军、凌金坤、刘志新(以上三人法律)、张黎(化学)、杨颖(地理)、张振水(生物)、胡中夫(中文)、戴利民(地球)、田凯(历史)、刘晓刚(出版社)、宁雨洁(经济)、章新语(国政)、赵玮(数学)、傅浩(西语)、刘军(笔名西川)、胡少勇(力学78)、宋维宁(力学79)、刘浩民、柔娜......</h3><h3><br /></h3><h3>下图是美术社的印章,是北大学生书法社社长华人德(图78)所刻(此图片引自李晓峰回忆文章)</h3> <h3>美术社当年非常活跃,组织讲座、举办展览、组织参观与写生活动,在北大很有影响。被邀请来北大讲座的艺术家有:韦江凡(81-11-17)、邵大箴(11-25)、吴冠中(12-4)、钱绍武(12-8)、袁运甫(82-3)、黄永玉(4-23)、李仲耘(5-14)、许麟庐(5-21)......还有范曾在老电教的讲座,有王延龄的示范教学.....法律系李志敏教授、电教的谷向阳老师.....都积极支持美术社的活动。</h3><h3><br /></h3><h3>下图是吴冠中在办公楼讲座前与美术社成员合影,站在吴冠中两边的,左边是张光磊,右边是张黎,张黎右边手插裤兜的是卜凡舟,卜右边是刘晓刚和宁雨洁,二位后面半遮面的是李晓峰。吴冠中身后左边是白廷辰,右边是凌冰。张光磊左后留长发戴眼镜的是刘军。前排戴长围巾的和后排高高在上的二位是法律系的韦军、凌金坤和刘志新。左边戴大绒帽子的是田凯,他右后大脸盘的是刘荣凯,前左个儿较小的是赵玮。卜凡舟和刘晓刚后面的是陈智强。</h3> <h3>下面是我当年在美术社参加展览的几幅作品,作为学生业余画作,水平有限,但多少可以展示那时学生绘画之一斑。</h3><h3><br /></h3><h3>下图是我当年画的一幅素描稿:北大女生在食堂排队打饭。本来想画成国画或水粉画却一直没有完成。那时学生学习非常用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学习......</h3> <h3>下图是当年学生美展中我的一幅作品。</h3><h3>那时37和36楼之间很空旷,学生每天下午都在楼下打排球、羽毛球,做各种运动。记得36楼有个女生长得很秀气,身材很苗条,经常和同伴在楼下打羽毛球。开始时她穿着农村的花棉袄,后来就跟上时代,城市化了,很时髦的样子,很漂亮!这件作品就是有些感触而制作的,是用大头针把细电线钉在纤维板上的......</h3> <h3>下图这幅画是为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而做的,题目是:欢呼(油画棒)</h3> <h3>美术社成立之前,卜凡舟、张光磊、王雁岫、唐启山、刘荣凯等同学就积极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活动了。1980年10月1日卜凡舟、张光磊、王雁岫、张黎、刘晓刚.....还有北大自行车旅行团的同学一起骑车去京郊翠微山写生,在山上野炊,张黎在做饭....</h3><h3><br /></h3><h3>下图是是我那天画的写生画(右下是油画棒画的)</h3> <h3>下图是我和卜凡舟一起去圆明园写生时画的水彩画,当时旁边有农民在池水中挖藕.....圆明园这座桥现在已经被修理得很难看了……</h3> <h3>1982年6月12日美术社跟学校要了大轿车去密云水库写生,一路大雨,还是坚持到达目的地,大家在桥洞下埋锅造饭,野餐后冒雨爬山.....画家王延龄、徐冰参加了这次活动。</h3><h3><br /></h3><h3>下图是那天我站在齐膝深的水中画的水彩写生</h3> <h3>当年学生美术展览经常在三角地举办,商店橱窗是很好的展厅,还有东边的一排布告栏也经常有画展。美术社还承办过校团委组织部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振兴中华事迹展览"。大型艺术展览在当时新建的农园餐厅举行过(美术社、书法社、摄影社联合展出,现在看来,作为学生社团的艺术展览,其规模依然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h3><h3><br /></h3><h3>下图是我当年的一幅参展作品戏曲人物。</h3> <h3>下面这些也是我当年的作品,在商店橱窗展出过。</h3><h3><br /></h3><h3>钟馗我画过几幅,这幅稍好点。鸡也画过几幅,不能算是国画,勉强算彩墨画吧!寿星是照着一件陶瓷作品的照片画的,因为有同学喜欢,后来还画了几张送人了。左下是剪纸。</h3><h3><br /></h3><h3>当时还有一幅打篮球的国画人物,我没有保存下来。那时在二体操场上经常看到一位老人和年轻学生一起打篮球,就根据记忆画了老人拍球的国画在商店橱窗展出,后来老人托学生会干部问我可不可以把这幅画送给他,我在展览结束就去送给老人了,老人是办公楼看门的赵师傅,记得当时已经70岁了,因为经常见外国人,老人还会说几句英语</h3> <h3>那时,写生中的我</h3> <h3>关于上世纪80年代北大美术社的回忆,我曾经于百年校庆时写过一篇"北大美术社琐忆",后来发表在《北大往事(二)》(2001年出版)一书中。</h3><h3><br /></h3><h3>美术社在卜凡舟之后的历任社长是唐启山、刘荣凯、李晓峰、安都......一直都是北大非常活跃和影响较大的学生社团。</h3><h3><br /></h3><h3>李晓峰也写过一篇长文回忆北大美术社,文章题目是"我亲历的‘北大美术社’时代",发表在《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2016年出版)一书中。</h3><h3><br /></h3><h3>两篇文章在网上可以搜到,链接如下:</h3><h3>北大美术社琐忆(吴丕)</h3><h3>http://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690791327&amp;from=message&amp;isappinstalled=0</h3><h3>我亲历的北大美术社时代(李晓峰)</h3><h3>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715/n851065.html?from=message&amp;isappinstalled=0</h3> <h3>北大美术社是我们人生经历中非常值得回忆与怀念的一段美好时光!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成员有的成为专业画家或者艺术院校的教授,有的成为专业设计师,多数成员虽然从事其他职业但对美术的热爱丝毫不减。很多美术社成员在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前年建立了"北大美术社"微信群,社员们经常聚会,也经常一起去写生.....在老社长卜凡舟的倡议下,美术社正酝酿筹备一次画展......</h3> <h3>这是美术社前年一次聚会后,我写的一首词......"美术社中人未老"......</h3> <h3>作者简介</h3><h3>吴丕,山西万荣人,北大图书馆系78级学生,1982年毕业到国家图书馆工作,1984年进入北大国政系读研,专业为中国政治思想史,1988年毕业留校当老师,2016年退休前为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h3> <h3>我的其他美篇链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