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在吕梁山下的一脉小川——黄楼沟里,曾有海军航空兵的一个军工厂,编号802。后来工厂迁到太原市内,原厂区设施卖给了地方民办企业。现今的老厂区,已是物旧人非。但在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老兵眼里,它依然还是他们心中的圣殿。这圣殿就是熔炉,众多青年在此百炼成材,犹如流动的赤焰铸入祖国的钢铁长城;犹如四溅飞奔的钢花,将光彩和热度撒落于四海天涯。当余热散尽,他们仍怀钢铁之情,赤子之心,回望那曾经战斗过的军营,回望那人生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经历,回望那曾经闪烁的光华,回望那曾经朝夕相处、协手并肩的战友,回望那凝结着青春和热血、坦诚和真挚的战友之情。</h3><h3> 没有一个军人不留恋部队,</h3><h3> 没有一个军人不留恋战友。</h3><h3> 一声战友,一声兄弟!</h3><h3><br></h3><h3> 一、802人心中的圣殿</h3><h3> 现今的海军802厂,已无昔日的生气和辉煌,已听不到军歌和军号的声响。车间、厂房、办公楼,门诊所,静静地散落在东西厂区里,大有苍凉之感。但是,在军人的心中,它依然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疆哨卡;在海军战士的眼中,它依然是万里海疆、海岛战舰;在老802人的記忆中,它依然是他们的南航北航,路桥机场,依然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h3><h3><br></h3><h3> 这就是连接厂区东西的桥——板桥</h3> <h3> 后来改成了水泥桥。</h3><h3> </h3><h3><br></h3><h3> </h3> <h3> 这是部队办公兼宿舍楼。</h3> <h3> 这是车间厂房。</h3> <h3> 这是车间内部。</h3> <h3> 这是部队操场。</h3> <h3> 这是礼堂。</h3> <h3> 这是圆顶饭堂</h3> <h3> 这是车间厂房。</h3> <p> 这是临时来队家属楼</p> <h3> 二、曾经的芳华——入伍后的合影</h3><h3> 穿上第一身军服的青年,沸腾着献身国防的热血。那是人生旅途的第一个驿站,那是淬火成钢的青春,那是进入社会大学的第一课。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岁月,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一辈子也不会后悔。</h3><h3> 在那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往往被緊张繁忙的工作所左右,来不及留下活动的印迹。偶然得到的拍照竟然成了宝贵的回忆。</h3><h3><br></h3><h3> 同入伍:</h3><h3> 同班 同学同入伍。1968.2,一个学校的同一年部的两个班的10个同学同时入伍,来到802。</h3><h3> 高二二班的五位同学:</h3><h3> 前排左起陈恩波、吴宝森;后排左起董秀山、李树凡、裴树清。</h3> <h3> 高二一班的五位同学:</h3><h3> 前排左起吴凤翔,于德厚,薛振清;后排左起王凤阁,毕方振。</h3> <h3> 军中姊妹花(安学翠,裴华,阎晓智)</h3> <h3> 来自两个中学的战友共在一个班组(吴宝森和李春富)</h3> <h3> 同教育:</h3><h3> 部分68年入伍的辽宁朝阳兵在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的合影(前排左起何子文,石志诚,崔广荣;二排左起杨震,袁凤贵,崔颜,刘清富;后排左起王志义,睢起,夏秉恩,刘树林)</h3> <h3> 女兵的合影(文水县云周西村刘胡兰纪念馆。</h3><h3>前排左起:宋文平、武东磊、马建梅、邢军、孙书耘、惠立军;第二排左起:丛瑞芝、安学翠、马新宇、于萍、阎晓智、李国芬、李丹、何玲;第三排左起:赵军、王天真、高瑞珍、李保平、李英、李继伟、单玉凤、高桂贤;第四排左起:兴阳岭、王旭华、马敬东、杜红凤、姜琳、裴华、智慧、袁琴、辛书华)</h3> <h3> 同训练:</h3><h3> 女兵的英姿(一车间的女兵。前排左起周海虹,赵军,高桂贤,马建梅;后排左起马敬东,阎晓智,于萍)</h3> <h3> 1973年训练新兵时的合影。(马永兴、王永顺、魏连、吴宝森)</h3> <h3> 1974年训练新兵时的合影。(吴宝森、王景树、黄家龙和新兵徐振华合影)</h3> <h3> 同学习: </h3><h3> 外出学习的留影(王耀厚、刘成章、吴宝森)</h3><h3><br></h3> <h3> 吴宝森与李守民,石干事1973年在天津塘沽海后教导大队。</h3> <h3> 同工作:</h3><h3> 机关器材科的同志们合影</h3> <h3> 二车间部分干部的合影。(前排左起千师闵、张振华、孔宪法、朱培良、张凤贵、马同魁、萧长年。后排左起范本元、段毓瑚、沈雪洲、安小乐、翟贵春、黄家骏、俞洪健、朱惠明)</h3> <h3> 我们的广播员(阎晓智)</h3> <h3> 我们的放映员(魏德义)</h3> <h3> 我们的放映员( 王天真)</h3> <h3> 同演出(文艺宣传队)</h3> <h3> 同下部队:</h3><h3> 下部队执行任务(802部分同志下部队执行修理任务时于部队人员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邹海东,第二人张文,第三人何连生,第四人李兴顺;中排左起第一人沈学州,第三人沈本富,第八人裴华,第九人贾粤生;后排左起第四人王永顺,第五人程家华,第六人石志成,第七人薛海臣,第八人祁宝斌)</h3> <h3> 二车间沈本富,段毓瑚,李兴顺,邹海东下部队时的合影。</h3> <h3> 欢送老兵(二车间一组)</h3><h3> "铁打营盘流水兵",新兵不解老兵情。</h3><h3> 脸上留影含微笑,心中滴泪恋军营。</h3> <h3> 三、 再见战友格外亲——离厂后的重逢</h3><h3>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802的战友也要离别军营。有的转换工作岗位,有的脱下军装退出军旅。</h3><h3> 在那新的战斗岗位,802的人就是一个经验丰富且又成熟的老兵在努力拼搏工作着。这时,他们也可能邂逅老战友。那别后重逢的感觉就像天赐良缘,真挚而情深。</h3><h3> 脱了军装的802人,还是军人。因为他(她)血管里流淌的还是军人的血,他(她)的灵魂中已经植入了军人的基因。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单位,别人都会看出他是一个当过兵的人,甚至看出他是802人。因为他还是军人的作风,军人的举止,军人的精神。还有,因为他留恋军营,留恋802,留恋802的战友。</h3> <h3> 工作中的重逢。(在海军后勤学院工作时吴宝森、张广仁即赵玉章的合影)</h3> <h3> 工作时的重逢(在海军后勤学院时与李春富等人合影)</h3> <h3> 工作时的重逢(在海军后勤学院与王天真的合影)</h3> <h3> 工作中的重逢(1994年吴宝森与谢晓东相逢于天津)</h3> <h3> 工作中的重逢(王仁从邯郸去娘子关,相逢战友刘树林)</h3> <h3> 在京802战友第一次聚会。</h3> <h3> 在京战友第二次聚会(前排左起裴华、沈长华、吴宝森、马文治、陈荣华、陆继尧、李凤午、徐尚武、马俊生、阎晓智、孙继、谭祥、韩宗祥。后排左起方清和、高国华、赵立东、傅兴岳、***、尹瑞武、魏连、张喜恩、王兰泉、周海虹、武东磊、赵书凯、张树云、许路生、梁忠军、傅艳华、惠立军、任海鹏。)</h3> <h3> 上海的战友聚会。</h3> <h3> 在上海举行的庆祝802厂50周年战友情活动。</h3> <h3> 朝阳老兵的聚会(2007年)</h3> <h3> 既是老乡,更是战友。(2017年的春节聚会。前排右起第二人阎晓智,第三人裴华;后排左起谭祥、王仁、吴宝森、李大壮、王兰泉、高国华、张喜恩)</h3> <h3> 又是一年相聚首(在京老乡加战友2018年聚会)</h3> <h3> 二车间的聚会。(前排左起裴华、吴宝森、王淑琴、高国华。后排左起智慧、姜林、张树云、王永顺、李宏鲁、任海鹏、魏连)</h3> <h3> 北京和秦皇岛的两地情。</h3> <h3> 老兵的家国情(程家华,大学毕业后从军报国,与高瑞珍结婚,是一对军人家庭。晚年的高干事病卧在床,全由程家华照料陪伴。战友情、夫妻情、家国情,情情相连。年过八旬,坚韧顽强,乐观向上,一部三轮,穿行街上,实为我等战友学习榜样。)</h3> <h3> 北京兵和朝阳兵(王永顺和刘成章、邹海东、李国芬)</h3> <h3> 朝阳兵再见朝阳兵(2017年吴宝森回朝后与战友聚会)</h3> <h3> 翟贵春、陆继尧看望老战友孔宪法。</h3> <h3> 唐家福来京时的战友聚会(前排左起阎晓智、王仁、唐家福、张炳戌、王兰泉、王海清;后排左起裴华、高国华)</h3> <h3> 朱化龙来京时的战友相聚(前排左起朱化龙夫妇,金洪武夫妇;后排左起梁忠军、张喜恩、高国华、吴宝森、王仁、谭祥、王兰泉、阎晓智、裴华)</h3> <h3> 安徽战友的聚会( 前排左起:方仁木,司世太,李仕文,黄家龙,严庆安,裴加发,李学来,张明柱,谢树来,王耀厚)。</h3> <h3> 一车间和二车间的部分老战友相会于苏州(2018.4)(前排左起:孙继夫人、徐德宽、魏宝兰、沈本富、华才兴、徐朝权。后排左起:孙继、张广仁、范洪源、朱荣兴、张明柱、张明柱夫人)</h3> <h3> 2018年6月的秦皇岛战友聚会</h3> <h3> 二车间的部分老战友。</h3> <h3> 二车间的部分老战友和军哥军嫂们。</h3> <h3> 当年的新兵和老兵。</h3> <h3> 2018年7月,辽宁朝阳1968年入伍的老兵们庆祝参军50周年。</h3> <h3> 2019年,部分朝阳老战友相聚在农村。</h3> <h3> 2019年4月,安徽合县入伍的老兵们庆祝参军50周年。</h3> <h3> 2019年5月,802厂的部分老战友聚会于沈阳。</h3> <h3> 1970年入伍的丹东兵在丹东看望沈阳聚会的老领导。</h3> <h3>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斗志昂。</h3><h3> 军心未泯豪气在,当兵军歌永传唱。</h3> <h3> 北京、山西的战友偶相会(吴宝森、柳凤池邂逅朝阳老家)</h3> <h3> 公园邂逅老战友(吴宝森、王兰泉、阎晓智)</h3> <h3> 王兰泉、阎晓智、张喜恩、裴华与黄家骏相逢于上海。</h3> <h3> 战友同游阿里山(吴、张两家台湾游)</h3> <p class="ql-block"> 四、重回军营忆军情。</p><p class="ql-block"> 青春停在这里,热血留在这里;心留在了这里,爱留在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物旧人非,为什么还要千里来寻?因为我对这营区爱得深沉!</p><p class="ql-block"> 触景生情,为什么还要梦绕军营?因为我不忘那段壮美人生!因为我想念那些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看到的是部队番号和营房,回想的是当年的火热生活( 王仁、高国华、张汝南、柳凤池四位老战友在新厂区的合影。)</p> <h3> 赵军重回802厂。</h3><h3> 那用青春谱写的岁月,已然过了50年。</h3> <p class="ql-block"> 在通往家属区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涯遗旧景,老兵复归营。</p><p class="ql-block"> 回眸峥嵘月,心中永难平。</p> <h3> 在802的桥上。</h3> <p> 王兰泉,阎晓智于2019年8月重返老营区。</p> <h3> 转业到太原的 柳凤池多次陪同老战友重返军营去追寻那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 今天,</h3><h3> 我们都已脱下了军装,</h3><h3> 不再住军营,</h3><h3> 也不再吃军粮;</h3><h3> 不再集合站队出操,</h3><h3> 也不再听军号声声吹响。</h3><h3> 青春的芳华已经逝去,</h3><h3> 两鬓斑白身板已不再那样硬朗。</h3><h3> 但我们还是那军人的性格,</h3><h3> 军人的心肠,</h3><h3> 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身姿,</h3><h3> 挺着那军人的脊梁。</h3><h3> 不忘的是人民的安危冷暖,</h3><h3> 不忘的是国家的坚强如钢。</h3><h3> 经常留恋的是军旅生涯,</h3><h3> 终身难忘的是战友情长。</h3><h3> 愿战友,</h3><h3> 长相聚,</h3><h3> 长来往,</h3><h3> 长相思,</h3><h3> 长相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