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2018年2月15日,丁酉年除夕。我们兄弟姐妹大家庭,大聚会,大团圆。中午饭后,我同二哥一起去父母亲坟上烧纸焚香拜年。随后重游了我不满十七岁便开始工作的地方--川塘学校原址(岳麓二小)。</h3> <h3>学生课外乒乓球练习场地</h3> <h3>这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当时每一个大队(村)都建有自己的学校,村学村办,老师缺乏,公办民办教师一起承担教学责任。这个学校就是由天顶公社川塘大队组织村民自己出资出力建起来的,当时一个四合院,大门朝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各两间教室,共六间。六间卧室一个西面教师办公室。院子里做了4个水泥乒乓球台学校6个班级,10来个老师,1976年办了附属初中。1975年我在这里教书,教过小学数学、初中物理、化学。1979年调往母校清水塘中学继续教书。我二哥、二嫂、妹妹都在这里教过书。还有几个老师是经大队和学校授权,我出些题目,"考试"后来学校当老师的。</h3> <h3>四十多年后,这里同国家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城市化,原川塘小学拆除新建了现在的学校--岳麓区第二小学。</h3> <h3>现在的操场是原来学校四合院的位置,现在的教学楼是原操场位置但扩大了一些。唯一留下的只有西面那座山。</h3> <h3>这个教学楼的位置是原来蓝球场往北部分。当时蓝板是自制的,我用油潻画的框。</h3> <h3>这群建筑位置是当时大队部附近。</h3> <h3>这个新建小区是当时学校北边水荷塘生产队土地</h3> <h3>这个房子是当时大队部北边,有在洪江工作文革时期受不公正待遇的邓玉林,当时我帮他写的申诉书,不久平反了,又恢复了工作,二哥说他现退休住湘仪。</h3> <h3>晚上我们一大家又到"湘A厨爸"饭店吃团年饭,这饭店的位置是我们原来生产队名叫大坝的地方,是川塘村的一条水系,在我们生产队和山枣铺生产队相结合的地方。今天大家庭27人全数到齐,真是圆圆满满,2018年还会再添新丁,共圆几代人幸福梦想!</h3>